APP下载

一半为爱情 一半为理想

2020-11-20蔡敏

百姓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室学校教师

蔡敏

位于大别山麓的湖北省麻城市是老革命根据地,美丽的龟山风景区脚下坐落着熊家铺中心小学,每年杜鹃花盛开的时节,漫山遍野铺满灿烂,甚是美丽。李胜鹏和曹妙华,两个90后,6年前一起走进这所山区的中心小学,李胜鹏当语文老师,曹妙华当英语老师。在这里他们组建了小家,孕育了小生命;也是在这里,他们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执着守护着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

抛却繁华回归乡土

像所有的90后一样,李胜鹏和曹妙华都曾憧憬外面很精彩的世界,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在城市闯荡。学习英语专业的曹妙华,在厦门找到一份外贸跟单的工作,“那段时间总是一个人对着电脑,感觉这个城市的繁华与我没什么关系”,曹妙华于是决定回家乡发展。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李胜鹏,则辗转在福州、深圳等地实习,“流水线上的工作让我找不到内心的归属感,在陌生的城市里,我总是感觉身体和心里都特别累”;但即使是这样,李胜鹏的同学几乎都留在了城市,只有他遵从了内心的声音,毅然回到家乡。

就像命中注定一样,李胜鹏和曹妙华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考试,这是他们的交集。农村“新机制教师”考试是湖北省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去,充实乡村师资队伍,扎根基层、长期从教。在顺利成为“新机制教师”之后,李勝鹏和曹妙华又走进了同一所学校——湖北省麻城市龟山镇熊家铺中心小学。“这所小学的学生80%是留守儿童,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全部住校。”曹妙华说。“有次让学生用‘要是造句,一年级的学生这样说‘要是我的爸爸过年能回来该多好啊!要是妈妈生病了该多好啊!”说到这儿,曹妙华有些动情,因为留守儿童只有过年才能和家长团聚,他们甚至希望妈妈生病了,这样妈妈才会回到家中。在两个90后的心中有一种柔情,被学生如此纯真的语言打动了,他们坚定地希望能为学生带来改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喜欢这份乡村教师的工作,安于这里平静甚至有些艰苦的生活。“有学生在学校才有生气,学生走了,一切都空荡荡的。”李胜鹏说。

爱情在相守中生长

慢慢地,李胜鹏发现自己暗恋上了安静、漂亮的曹妙华。“下课了,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我还是会站在教室门口,静静地端详她在黑板上留下的板书。”“那时她总喜欢穿一件蓝色的套头短袖,我总是不由自主地看着她,当她发现时,又迅速把目光移开。”“我每天都站在操场的栏杆旁守候一个身影的出现,等待她穿过操场走回房间的那几分钟。”单相思的日子就这样在期待与甜蜜中划过。

终于,李胜鹏鼓起勇气向曹妙华表白。虽然已经过去数年,李胜鹏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的每一个细节。“那天我穿上了自己最帅气的衣服,在一起前往遗爱湖的路上,我主动牵了她的手。我觉得表白要有仪式感,所以选择了一家西餐厅,座位选在二楼,那儿的灯光很浪漫……”然而,尚不解风情的曹妙华却拒绝了李胜鹏。即使是拒绝,曹妙华心里还是有些感动。“我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但在他那里却很重要。”就这样,曹妙华开始留意李胜鹏。

李胜鹏出身农村,家里很穷,大学期间,他一直勤工俭学,拿了不少奖学金,助学贷款也都靠自己还。此外,他还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同事夜里去找他聊天,房间有灯,人却不在,后来发现他还在办公室挑灯批改试卷;学校里要举行广播体操比赛,12月份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他还带着学生一遍遍地练习……

曹妙华的心就这样一点点被打动了,2015年5月,他们举行了婚礼。婚后的生活,很现实,但他们甘之如饴。一周五天都要住在教工宿舍,用水要到教学楼去提,不能洗澡,去公共厕所要走很远。儿子很快出生了,曹妙华的母亲带着小外孙,和他们挤在一起生活了三年。儿子三岁时,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曹妙华的母亲只好把小外孙带回县城生活,曹妙华母子周末才能见上一面。想想这些,曹妙华的眼圈湿润了,她总觉得亏欠儿子的太多。

乡村的希望在教育

教师短缺一直是困扰乡村教育发展的痛点。位置更偏远、办学条件更艰苦的磨子山小学共有7名教师,55名学生,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由于教师年龄老化,亟须补充师资力量。得知这个消息后,2018年,李胜鹏和曹妙华向组织申请前往磨子山小学支教。曹妙华说,支教点在深山里,夫妻两个住的是教室,中间用隔板隔开,另一边是柴房,厕所是旱厕。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工作、生活了一整年。有两件事让曹妙华一直记忆深刻,她说,有一次她在读报纸,几个四年级的学生很好奇,都跑过来看报纸到底是什么。“学生也从来没有见过莲蓬,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情形内心是一种酸楚,真是心疼这些大山里的学生。临别时,我把报纸留给他们做纪念。不过,要买两个莲蓬送给他们的愿望却没有实现,因为那时还没到暑假,莲蓬没有成熟。”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有差距,生活的车轮虽然负重前行,但李胜鹏和曹妙华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们相信:“未来一切都可以改变”。

李胜鹏说,现在好了,熊家铺中心小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公寓楼建起来了,学生的宿舍改善了,大楼里有了卫生间,操场实现了硬化,不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有了塑胶跑道、羽毛球场、篮球场,学生可以撒着欢儿地上体育课。

“教室里也装上了电子白板,可以在线使用,学生上课有了更直观的手段,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一扇窗。”曹妙华如数家珍地说。“2019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第一次搭建起舞台,办了一场文艺汇演。”

为了改善住校学生离家的心理焦虑问题,学校还引进了歌路营基金会“新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的项目,每晚睡前都会播放一个故事,陪伴住校学生度过那些离家寄宿有些孤单的日子。

李胜鹏和曹妙华坚守的乡村教育,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未来对于这对小夫妻来说,脑海中还有另一番想象的情景。他们希望把图书馆建得更大,让学生坐在里面读书;他们希望学校也能拥有自己的社交平台、公众号和网站,这样就可以有更多人了解这所名叫熊家铺中心小学的学校;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像身边的老教师曾令安那样,做一个纯粹的人,每天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板书写得清楚漂亮,不抱怨、不计较,像老黄牛一样。

猜你喜欢

教室学校教师
“313”教室
最美教师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教师如何说课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