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生存状况研究

2020-11-19徐莉莉张志群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脑膜炎胎龄链球菌

李 晶,徐莉莉,张志群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浙江 杭州 310006)

B群链球菌感染一般存在于人体的直肠或者阴道,也称为无乳链球菌,作为条件致病菌的一种,B群链球菌感染能够导致新生儿发生脑膜炎、细菌性败血症等,是导致新生儿预后差、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1-2]。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中B群链球菌是围生期母婴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严重影响产妇及其新生儿的预后结局[3-4]。有学者认为制定初产妇妊娠期B群链球菌感染预防性筛查和对应的治疗措施后新生儿早发型B群链球菌感染率显著降低,但是晚发型B群链球菌感染率下降不明显[5-6]。B群链球菌败血症以及脑膜炎新生儿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且临床症状缺乏特点,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7-10],因此寻求晚发型B群链球菌感染的预防性筛查及治疗措施、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对提高B群链球菌感染患儿预后质量、改善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研究报道较少且讨论不够深入,本次研究进一步探讨B群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生存状况的影响,为改善新生儿临床结局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患儿1年预后分为生存组102例和死亡组44例。一般资料:男童89例,女童57例;胎龄35~40w,平均胎龄(37.69±3.16)w;足月儿98例,早产儿48例;出生体重1.21~4.36kg,平均出生体重(2.83±0.47)kg。纳入标准:①不同部位同时检测两份标本均出现同一致病菌;②患儿临床资料完整,住院时间7d以上;③患儿无菌体腔内或者血培养均呈阳性。排除标准:①患儿有肝脏功能损伤或者先天性心脏疾病;②患儿近期使用过抗生素治疗;③患儿合并除B群链球菌感染的其他病原菌感染。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相关伦理要求。所有研究对象的监护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以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选择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选择青霉素G(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作为治疗首选药物,治疗时间为7~14d。确诊为脑膜炎的患儿则采用大剂量青霉素G联合美罗培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治疗时间为14~21d。采用梅里埃血培养法(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及其配套试剂盒对新生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观察指标

采用电话随访结合复诊的方式对患儿临床结局进行统计,随访时间为1年。①患儿临床资料:新生儿出生第2天收集临床资料并上传至医院病历管理系统,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分娩)、发病类型(早发型、晚发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特征;②脑脊液化验指标:统计两组患者脑膜炎发病率,患儿确诊为脑膜炎后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检测指标包括糖、蛋白、白细胞、氯化物;③其他实验室指标:于患儿出生24h内抽取5mL静脉血液检测血常规、心肌酶等实验室指标,进行血细菌培养。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新生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死亡组平均胎龄显著低于生存组,死亡组早产儿占比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2.214、5.116,均P<0.05);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发病类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2新生儿脑脊液化验指标水平对比

本次研究死亡组共发现31例脑膜炎,发病率为70.45%,生存组共发现34例脑膜炎,发病率为33.33%;死亡组蛋白、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88、2.547,均P<0.05);两组患儿糖、氯化物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脑脊液化验指标水平对比

2.3新生儿其他实验室指标水平对比

死亡组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2,P<0.05);两组患儿血小板、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其他实验室指标水平对比

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可能导致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胎龄是影响B群链球菌感染后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CI为3.012(1.203~7.541),P<0.05,见表4。

表4 可能导致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 B群链球菌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

B群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菌,不同的血清分型毒性不同,其中Ⅲ型对机体的毒力最大,且能够分泌多种溶组织酶、外毒素,致使机体出现剧烈的炎症反应引起严重感染[11-12]。B群链球菌一般位于机体生殖道或者消化道,健康机体中B群链球菌不会导致机体发生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B群链球菌定植率高于正常健康机体时则会发生感染[13]。临床研究数据显示B群链球菌感染产妇会导致胎儿发生早产、胎膜早破、胎儿发育不良等情况,且B群链球菌由于具有垂直传播性,因此已经成为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14]。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容易发生脑膜炎以及败血症[15],因此对新生儿进行B群链球菌感染筛查以及预防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主要探讨B群链球菌感染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以及预防性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对比,关于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生存状况的研究较少[16-17]。本次研究探讨B群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生存状况的影响,并为提高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

3.2 B群链球菌感染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死亡组平均胎龄显著低于生存组,死亡组早产儿占比显著高于生存组早产儿占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发病类型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B群链球菌感染早产儿抵抗力较差,且发生感染后可能病情较为严重,导致患儿死亡风险上升[18-20]。本次研究死亡组共发现31例脑膜炎,发病率为70.45%,生存组共发现34例脑膜炎,发病率为33.33%;死亡组蛋白、白细胞计数显著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糖、氯化物比较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是B群链球菌感染患儿容易引发脑膜炎,发生脑膜炎后机体炎症反应较为剧烈,并导致脑脊液成分以及水平发生较大差异[21-22]。死亡组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数据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血小板、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指标水平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是导致B群链球菌感染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原因是早产儿由于胎龄较短,出生体质量较轻,身体各项器官发育较为不完善[23],且早产儿免疫功能较差,发生B群链球菌感染后免疫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患儿病情进一步加重[24-25],最终影响患儿的生存状况。

综上所述,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水平能够作为新生儿生存状况的预测辅助指标,B群链球菌感染患儿胎龄是影响其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脑膜炎胎龄链球菌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B群链球菌筛查,守护即将出生的宝宝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大同地区孕产妇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Vaccination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