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生活需要”导向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平台构建

2020-11-19徐灿琪浙江中医药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励志资助困难

■徐灿琪/浙江中医药大学

一、前言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人民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比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这些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1]。

二、新时代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美好生活需要”的导向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困难学生”)的生活需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面临的问题已经由生存型问题转化为发展型问题,高校传统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资助工作供需两侧发生着深刻转化:一方面是供给侧正面临着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另一方面需求侧呈现出多元化、高层次的需求发展态势[2]。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对困难学生的思想情感、人格健全、技能提升、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3]。

因此,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下,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资助工作供需两侧发生的变化,紧紧抓住“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重点,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深化推进精准资助。在保障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他们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以困难学生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立足学生个体长远全面发展,并结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十大育人体系间的相互联结关系,创新发展资助育人工作内涵,打造学生资助文化品牌,构建“美好生活需要”导向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平台。

三、“美好生活需要”导向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平台构建

(一)以保障性资助构建精准帮扶资助保障平台

做好保障性资助工作是有效开启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高校要努力做好物质性资助工作,保证每一个困难学生不会因贫辍学。尤其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党和国家“精准资助”工作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更要搭建好精准帮扶资助保障平台,做好奖助学金、助学贷款、新生资助、勤工助学、求职创业资助等工作,做好因突发变故而贫困学生的应急困难补助和社会资助工作,从顶层设计、机构配置、人员配备、资金支持等各层面建立起“奖、贷、助、补、减、勤、偿、免”等多途径资助的工作体系,保证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学习与生活,也为进一步强化资助育人工作保驾护航。

(二)以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管理资助服务平台

高校可以将资助育人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智慧资助一站式服务工程,构建一个智慧管理资助服务平台,稳步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达成“阳光下的数据、指尖上的信息、育人中的服务”的目标。高校可以在学生工作系统中开发绿色通道、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各类网上模块,争取物质性资助和相关发展性资助的申报统统上线,运用网上系统保证各项资助申报工作信息的准确性、审核的严格性和规范性,减少困难学生申报的繁琐,争创“互联网+资助”,满足学生指尖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助力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最大方便。

同时,高校可以充分而恰当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资源共享、精准认定资助新模式,构建以人为本、量身定制的差异化资助新方式,建立实时动态、准确分析、及时完善、精准资助的管理思路与服务理念[4],在资助管理与服务中育人。

(三)以政策宣讲典型示范构建青春励志资助宣传平台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困难学生关怀倍增,对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关注有加,高校应努力将党和国家的关怀落实、落地、落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育人实效。高校可以推进国家资助政策下课堂、进乡村工作,并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资助育人与课程育人、网络育人的有机融合,打造一个青春励志资助宣传平台,力求做到“课堂里的政策宣讲、课堂外的典型示范、互联网的资助宣传”,让困难学生在典型宣传与榜样引领中筑造自我的梦想。

1、线下政策宣讲下课堂、进乡村

高校可以通过校园资助政策巡讲、资助宣传进乡村、资助宣传墙等举措不断推进线下政策宣传下课堂、进乡村。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力量,鼓励学院选拔“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组成宣讲团,利用寒暑假时间返乡开展诸如“携温暖返乡”、“感恩母校行”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推进资助政策宣传,使困难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真切感受其中关怀。

2、线下典型示范、励志宣讲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资助讲座、资助成果展示活动、优秀典型事迹宣讲等开展典型示范、青春励志宣讲,如组织征信、金融知识巡讲开展诚信教育;组织资助人物风采事迹展开展感恩教育;组织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开展励志教育,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青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困难学生励志成长成才。

3、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让资助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高校可以创建和推广资助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思维创新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载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把握资助话语权,将资助育人融入到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认真抓好学校“网络资助育人”工作。

(四)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成长发展资助实践平台

高校可以将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有机融合,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因经济上的贫困衍生出的个人发展上的障碍,注重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开拓其知识视野,提升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个人品格等综合素质,大力搭建一个成长发展资助实践平台。

1、资助文化作为培育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离不开感恩、诚信、自信、励志等资助文化培育,可以依托主要由困难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着力培养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心系家国的校园文化氛围。

2、能力培养作为重点

能力培养是困难学生当前亟需的“美好需要”,高校应积极拓展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特长,在出国留学、技能培训、学科竞赛、文体培训、就业创业等项目中给予困难学生政策与资金上的倾斜,重点提升其综合素养与能力。

3、实践活动作为载体

丰富困难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同样是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高校要不断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可以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教育活动[5];不断创造资助育人载体,可以引导困难学生参加各类资助反哺活动如假期社会公益实践、周末志愿服务、感恩系列主题活动等开展实践育人,让困难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历练中铸就高尚的人格品质。

四、结语

新时代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美好生活需要”的导向,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困难学生成为一名不为生存所忧的大学生,更要把困难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成才的渴望有机融合,让他们全面成长成才,在学校留下一段美丽的青春岁月,续写一个励志的青春故事,最终怀揣一份感恩的青春情怀。真正做到助学、筑梦、铸人,让资助回归育人本质,让育人全面落地生根,让青春之花为祖国绽放,真正使“资助育人”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猜你喜欢

励志资助困难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名人励志奇葩说?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励志故事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