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分析

2020-11-19饶力铭陆军边海防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氏族规制条件

■饶力铭/陆军边海防学院

一、前言

历史研读,是了解社会进步方式和渠道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记载了人类文明成长的历史,更是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的主要方法。为了将中国传统文明延续下去,就必须要对历史发展的轨迹进行了解和分析。而关于中国古史的探究,也将为东方历史文明的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二、中国古史氏族时代发展

氏族时代,也称为新石器时代,它主要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基层单位,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重要的历史跨度阶段[1]。依据氏族时代纵向发展的顺序,可将其分为前期、发展阶段、后期、以及铜石并用四个部分。其中前期阶段、发展阶段,主要是指神农时期,这一阶段在历史上也称为母系氏族阶段。即,氏族部落中女性地位较高,而男性则是女性的附属品,这一时期最具代表的文化形式为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后期阶段,氏族部落的核心逐步从女性转移到男性身上来,这一时期男性在炎帝、黄帝时期,主要从事外耕田,其劳作的范围要远远大于女性,进而男性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中较具代表的为龙山文化。铜石并用的时代,也称为部落联盟时期,此时的氏族社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氏族内部发展,而是出现了集体化演变趋势。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齐家文化[2]。

三、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发展核心

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发展核心为:

(一)经济形式的转变

1、经济形式转变表现

氏族社会的产生,是人类逐步从动物演变为过程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之所以会发生较大的历史变化,与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形式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此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从狩猎、采集向着农业、畜牧业的趋向转变。也就是说,氏族社会得以持续性演进和发展,主要是由于物质性条件基本实现了持续性的供应。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在母系氏族发展时期,黄河流域、汉水上游等地区的农业已经在此时开始进行发展,并且农业整体发展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比如,西安半坡遗址,就是典型的仰韶文化的代表。该遗址位于汉河东岸,占地面积在3—3.5万平方米。从其氏族历史遗址的规模和完整度来说,母系氏族时期,社会经济的稳定性特征逐步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构成条件,它在某些层面上直接体现了我国氏族时代的发展开发趋向。

同时,社会经济、物质基础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生产工具的开发与革新。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可知,早在河姆渡文化阶段,氏族社会中就出现了磨制石铲,榫卯建筑结构。这些历史文物的展示,均证明了随着社会文化体系的变革调节,与社会经济结构体系相互对应的生产条件也将随之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关联性经济文化展示的主要方法。

2、经济形式转变启示

经济条件的开发与运用,始终都是历史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梯,在母系氏族时代中,人类文明从最初的长期游走类生活,到定居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为氏族社会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当今社会,这种原始型文化艺术形态同样适用。比如,社会进步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在把握国家发展经济命脉的基础上,给予对应的经济资源管理条件,有序进行经济生产条件的规制与安排,这样方可实现促进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目的。同时,在未来进行经济条件把握与分析过程中,善于结合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综合进行农业、商业、以及、第三服务业的开发,也是对于古史氏族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研究的重要性条件[3]。

(二)社会文化结构的发展

1、社会文化结构发展的展示

社会文化结构的发展,在氏族社会的变革上也有所体现,随着氏族社会时期县蒂的物质生存基础基本实现循环供应,氏族部落中的文化意识和生产意识开始得到重视。其一,生产工具的材质上发生转变。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技术磨制石器和陶器的对比变化。由于此时主要是母系氏族时期,在石器到瓷器的转变中,器材的细腻性特征逐步被展示出来。而其中最代表的陶瓷品,要数红陶釜、陶灶最具代表。也就是说,陶瓷的出现是对氏族社会中人的审美意识进行启发和诱导,它是一种艺术审美展示形式。其二,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也体现为陶瓷上的艺术装饰花纹。即,氏族社会的产生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步从审美意识的开化到审美绘画的创作,将社会文化转变为一种直观性的装饰形态,这是人类文化历史产生与发展的源头,也是人类文明创作的最基础形式。

2、社会文化结构发展的启示

从艺术形式深入性探索的把握过程中,善于在生存发展条件相对完备的状态下,实行相应的文化发展条件的深入性探究,也是社会文化结构发展展示的主要方式。在当今社会之中,在把握社会文化传统优秀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征,不断的进行延伸和探索,是当代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形式。比如,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当的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优秀文化”特征,这些都是社会文化结构发展探索的直接表现形式。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在新的历史发展状态下,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需求,适当的进行社会文化结构体系的变革与更新,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生产条件的模板化调节,这样的社会文化结构发展体系变革方式,才是有序的产业结构最优化调节渠道。

(三)社会规制条件的变革

1、社会规制条件变革表现

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的发展,也与社会发展的规模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密切的关联。氏族时期经历了母系时代、父系时代的演变后,逐步开始从独立的群体生活向着群居的生活趋向转变,此时最具代表的就是陕西临潼姜寨氏族模型规划形态。

一方面,这一时期的社会群体生活特征中,有了明显的集体性概念,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决策、生活管理规制的分析上,也开始从群体的需求视角上进行问题探究。比如,在后期、以及铜石并用阶段时期,氏族群体的内在管理结构中,开始出现了氏族之间的合作联盟性质的管理。或者,在氏族女性墓葬中,发现大量的陪葬物品,这些在氏族时代中出现,都说明了此时的氏族文化已经开始从单纯的繁衍后代、种族传承,向着等级化、群体化的特点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后期、以及铜石并用时期的发展,是社会规制条件向着文明化趋向变化的表现。比如,相关研究发现,在我国古史中的部分部落之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伦理概念,为对于氏族之间的联盟合作条件的遵守,成为氏族部落联盟的重要性条件,这些都是社会规制条件在氏族时代变化发展的体现。

2、社会规制条件变革启示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而言,社会规制条件的变化,可以说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导性条件,在进行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分析的过程中,借助历史反思当今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得以长效性进步的意义所在。一方面,社会文化规制的变化,最根本的影响条件是时代发展的阶段。如果历史发展的规制条件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则与其相互对应的社会规制性因素也必须要随之进行变化。比如,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中,单层次的氏族形态向着群居部落的形式发生转变,氏族部落中开始出现了“盟约”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在发展中相应发生改变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在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变化过程中,适当的进行社会发展趋向的探索,并在把握其基本规律之上不断进行创新,也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依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变化与解析,也应在把握关键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对应转变与创新调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分析,是东方文化时代式转变与探索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经济形式的转变、社会文化结构的发展、社会规制条件的变革,分析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探索条件。因此,文章研究结果,将为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带来新思路。

猜你喜欢

氏族规制条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控制股东滥用权利规制的司法观察及漏洞填补
完善地方政府行政作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浅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启示
浅谈图腾崇拜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