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设计美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0-11-19林伟欣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性美学理论

■林伟欣/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一、前言

设计美学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及教育专家的关注及研究,部分获得广泛认可的学术著作已被教育界引进作为高校设计美学教材,为高校学生的设计美学学习提供了充分全面的理论参考。然设计美学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如过度西化、深度缺乏等普遍问题,造成高校学生对国内传统艺术形式及设计美学本身的理解不足,且如何将美学理论发展成适应我国国情、适应学生需求的艺术实践需要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充分关注,为设计美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力量,为高校学生学习扫清外在环境阻碍。

二、设计美学概念解析

教育事业在于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及学生的充分学习实现对学生各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后续学习及生活打下良好基础。而更高层次的教育在于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思考,最终达成培养思想自由、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完美人的目标。美学的社会作用便在于此,在对学生充分培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调动,培养人并愉悦人。在我国现代美学的体系当中,设计美学的发展时间至今仍较短,设计美学的发展建立于现代化设计理论及相关实践之上,是一种研究如何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相结合的融合美学、艺术研究等方面传统理论发展而来的全新学科,是设计学中一类基础理论型学科,是美学中研究美学原理在艺术设计中融合的应用型科目,对设计学、对美学的发展及创新都具有实践意义。

三、我国高校设计美学教育发展背景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时间受国情影响,部分专业及科目在我国教育界仍属于年轻科目,设计美学教育经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近三十余年的探索和研究,发展至今可分为概念提出、学科设想、创立及发展四大主要阶段,尤其21世纪以来受科技发展及经济实力影响,国内美学教育研究飞速发展,在此期间获得了大量学术论文及相关著作,如《设计美学》《现代设计美学》及《设计艺术美学》等等,为我国美学教育提供了优质理论参考。尤其近年来行业内学者广泛关注的教育美学本质、自身形态及艺术创造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深化及完善,高校内开设多数和美学向关联的交叉学科,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获得了相关教育者及学者的充分关注及研究,是美学教育史上一大重要发展阶段。然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美学相关行业的迅速扩张,社会需求的变化对美学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全面的要求,国内外文化的碰撞、学生个人意识的转变都潜在为我们的设计美学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的美学教育中课程缺失、力度不足、教学脱离审美及实践性较弱等问题变得更加明显起来。

四、美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美学与设计美学关系解析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美学教育划归为艺术教育,类型多样的艺术教育在于通过对学生艺术理论知识、艺术技能的学习及实践,让学生熟悉或掌握该类艺术形式,促进个人审美提升及综合实力增长,在此环节中多数教育更偏向于艺术技能的培养。而美学教育不仅在于教育这个单一过程中,当今美学教育在注重对学生理论及技能教学的同时,适度引导促进学生对该类“艺术与美”的感知、思考和体验,以思考促进个人对“美”的理念,从中得出个人感悟,从理论层面分析更偏向于对学生的“美学启蒙”及引导,相较艺术教育形式更为深入。两者同等的教育目标不仅在于对技能及知识的传播,更注重对学生审美、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搭建美学教育及艺术教育与学生间的内在联系;而美学与设计美学中,我国教育界内更多思想倾向于将设计美学划分于美学之中,属于美学及设计学之间的一类交叉型学科,两者间关系密切,互相促进,美学的发展潜在促进设计美学的发展,而美学存在的问题也更是设计美学存在的问题。

五、高校设计美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

(一)设计美学教育西化现象

西化现象是我国美学教育中一大广泛现象,我国传统美学发展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然受近代国情等因素影响,美学教育与西方美学发展相比存在了一定程度不足,相关教材内容、教学理念中经常会出现西方元素如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导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受到阻碍,潜在对学生的美学素养及学习造成西化影响。自古以来艺术美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便处于一大重要地位,在设计美学教育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教学需要积极宣扬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借助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效结合。改进方法例如在“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教学中教师可利用PPT 为学生展示古代青花瓷、司母戊鼎、商四羊方尊等等,让学生感受并分析其中的美学元素及设计,对我国传统美学进行理解。

(二)设计美学课程设计现象

在我国多数高校的美学课程设计中,艺术类学生的基础课包括如《西方美学》《中国美学》《艺术美学》及《中外美学设计史》等等,受教学理念及学生重视程度影响,该类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未得到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以形式化、浅显化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基础理念知识层面缺乏深度,不利于学生美学思维的培养。部分校方在该类课程上排课量及教学资源较少,并未充分意识到该类教育的存在意义及价值,不利于设计美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改进方法例如在《中国美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影视资料等途径为学生展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在课堂讲解中以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教学多样性。

(三)设计美学的实践性缺失

设计美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美学类科目,美学理论及美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及互补一直是美学教育中需要重点提升的问题之一。我国高校设计美学教育中教学的实践性存在不足,多数艺术设计师在教学中对理论及实践的结合教学理解及执行能力不足,以个人经验代替理论研究,对设计美学教学的整体把握程度较弱,这是设计美学实践性缺失的一大方面;此外高校学生对相关理论课程的兴趣缺失造成学生艺术技能的不足或缺失,致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问题频出,造成学生对美学理论、美学实践的抵触,不利于设计美学的多方面开展。改善方法例如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学生熟知的艺术作品带领学生分析其中明暗、色彩关系,同时为学生提供该艺术作品的临摹机会让学生亲身感知,将理论与实践及时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成就感的增长。

六、结语

作为我国高校美学教育中一大重点学科,设计美学的发展和进步仍需要广大教育从业者的努力,校方及教师应从相关课程设计优化,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及提升教学实践性三点做起,改进问题并不断创新,为设计美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促进我国美学教育的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实践性美学理论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盘中的意式美学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外婆的美学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