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心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探索与实践
——以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例

2020-11-19孙雅斐

长江丛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商城郑州考古

■孙雅斐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

一、遗址概况

遗址从内至外分宫城、内城、外郭城,是典型的三重城垣结构。内城位于遗址的中部,平面近似长方形,周长近7千米,面积约3平方千米,断断续续保存在地面之上的城垣遗迹有近3千米,其中北城垣东段、东南城垣段和西南城垣段保存较为完好。宫城位于郑州商城内城东北部,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宫城内发现有宫城城墙、大型夯土基址、输水管道、祭祀遗址。外郭城环内城而筑,呈拱卫防御之势。内城和外郭城之间发现有青铜器窖藏坑、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一般居民区等遗迹。郑州商城的城市布局已基本成熟,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二、遗址公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大遗址的保护和规划

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经历了被动保护、主动保护、整体保护三个阶段。

1、被动保护阶段(1950~1983年)

自郑州商城遗址发现到1984年专门保护机构成立前,遗址的保护主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完成了“四有”等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划定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树立了永久保护标志,建立了记录档案和文物保护组织。由于缺乏专项保护资金和保护规划,只能采取打补丁式的局部保护,一般的考古现场只能做到就地回填或分散地建设保护设施等临时性措施。保护工作只有单纯的文物本体保护,基本保存了城垣遗址、宫殿区等重要遗迹。

2、主动保护阶段(1984~2003年)

1984年,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所成立,遗址的保护、管理、研究、规划进入有序阶段,开始对城垣本体和墙体基址的保护展示进行分段小规模尝试,建设考古发掘现场陈列室,对三角地公园、紫荆山公园内三小段墙体进行一定保护展示,紫荆山路断面展示,东城垣部分区段墙体加固保护,重要节点修建大型标识碑。规划方面,尝试编制《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对大遗址的保护变被动为主动。

3、整体保护阶段(2004年至今)

这一阶段进入了考古遗址公园全面建设时期,2004年委托清华大学编制《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明确了商城遗址整体保护和利用的目标。2010年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郑州商城城垣遗址保护展示设计方案》。2013年再次委托清华大学编制《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将遗址公园总体定位为“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与展示为核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上述规划和方案为指导,逐步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展示工作,遗址公园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城墙遗址更接近历史原貌,复原历史本态,不仅使遗址本体得以妥善保护,同时改善了遗址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目前,郑州商城遗址已实现南城垣、东南城角、北城垣东段的完整保护和展示,初步建成遗址保护到位、管理机构健全、配套设施完备、市民文化休闲的大型考古遗址公园。

(二)大遗址的展示

1、遗址本体展示

内城垣遗址是郑州商城遗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郑州商城作为古代城池遗址类型最有力的的证据,也是唯一的地面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世人对郑州商城最直观的认知标识。对内城垣遗址开展的保护展示一直是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点工作。郑州商城遗址本体展示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方式:

(1)原状覆土展示。原状覆土展示是在不改变城墙原貌的情况下对城墙本体进行局部加固、修复和覆土保护展示,主要应用于内城南城垣段、东城垣中段、南段、西南城角。原状覆土展示紧密结合了现实情况,遵循文物保护中最少干预原则,展示了更多原真信息。

(2)考古揭露展示。考古揭露展示方式通过考古发掘的成果深度解读遗址内涵,将城墙的历史、科学、技术信息直观呈现,应用于北城垣人民广场段和南城垣紫荆山路断面。

(3)遗迹标识展示。郑州商城遗迹标识系统是展示商文化并对外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覆盖了整个商城遗址保护区,采取的遗迹标识展示主要有树立保护标志牌和导入文化符号等方式。

(4)环境辅助展示。伴随着一系列保护展示工程的展开,同时也对内城垣遗址内外两侧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实施了一系列绿化工程。在内城垣的景观带设计上遵循疏密有致、一线串珠的原则,选取内城垣上的重要节点设置开放空间,形成一条环状城市绿化带,不仅很好地标示了城垣遗址,并且美化了市区环境,“城市绿肺”效应初步显现。

2、博物馆展示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选址在内城垣遗址的东、南城垣内侧,是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中最为核心的文物保护展示项目之一。博物院建成后,将成为首个介绍郑州商代都城发展历史、集中展示遗址出土文物、面向市民进行文物知识普及教育和开展遗址及文物保护学术交流的平台,成为郑州商城的研究、保护、展示、宣传中心。

与此同时,宫殿区遗址也将建设遗址公园,在绿化开放空间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情况,建设以宫殿夯土台基、人头骨壕沟、商代供水设施保护展示为重点的宫殿区遗址博物馆。

(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新进展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位,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文化形象,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以商代都城遗址为核心的商都历史文化区。项目起步区位于商城遗址内城东、南城垣内侧,包含宫殿区遗址、文庙-城隍庙、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书院街、夕阳楼几大片区。以商城遗址为核心,带动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借助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的契机,郑州商城遗址也迎来了新一轮的环境整治和提升。

三、城市中心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几点思考

结合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多年来的探索实践,逐步摸索出城市中心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大遗址保护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

大遗址应分门别类,根据历史文化价值和区位特点进行自我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展示规划。尤其是处于城市中心区的大遗址,要结合城市地理环境和未来发展规划,确保遗址保护规划的可执行性和长期有效性。

(二)大遗址保护要与社会民生紧密结合

郑州商城遗址位处郑州市中心城区,被大量城市建筑包围,同时,商城遗址又怀抱着大片城市区域,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围、融合一体的格局。2017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开封老城区时强调:“古城修复是历史责任,而老城区居住环境改善是迫切需要,二者不可偏废。”郑州人口众多,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更大,市民业余生活、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等均需要一定场地。不仅如此,南城垣内侧还留存有部分都市村庄、棚户区,居住环境亟待改善。遗址的保护需求与社会民生的改善需求天然重合。

通过空间绿化和环境整治,既可以达到遗址保护的效果,又能满足社会民生的需求。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在规划设计上没有围合成独立区域,出入口遍布公园各个节点,对市民全天候免费开放,内城垣及两侧的开放空间和绿化带容纳着市民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遗址公园的道路与公共空间也为城市短途通勤人群提供了交通便利。考古遗址公园与城市生活水乳交融,相互激发,在做到本体保护与环境改善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城市的绿肺和市民喜闻乐见的乐园,真正做到了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于民。

(三)大遗址保护要产生集群效应,带动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为出发点,梳理旧城历史格局、整合旧城历史文化要素也是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目标之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城市的重要名片。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经过数十年不断摸索与实践,确立了“园中城·城中园”的考古遗址公园郑州模式,在遗址的保护展示方式、遗址价值认知建设、城市民生改善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发挥考古遗址公园的公益性方面独树一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到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之中,走出了一条城市中心区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特色之路。

猜你喜欢

商城郑州考古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三星堆考古解谜
“考古”测一测
京东商城
商城
郑州外国语学校
悦居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