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南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18彭傲天

河南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标志农产品特色

彭傲天

摘要:鄉村要振兴,地方要发展,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应该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为抓手,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通过聚焦共性模式、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构建品牌优势,完善机制等,助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产品;地理标志

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4-0111-05

1 引言

中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这是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动员,也是开展“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河南省农业的机遇,更是农村工作的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河南省总人口10 952万,城镇化率53.21%,和全国平均水平60.60%还有一定的差距。河南农村面积大,农村人口多,只有乡村振兴才能使中原崛起、才能使中原出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极大助力河南省脱贫攻坚,提升脱贫攻坚质量,进而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质量。要做到“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就应该在工作实践中找准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乡村振兴、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作为融自然资源禀赋和地方文化于一体的地理标志产品,不仅能够为农产品标志特色、带来高附加值,而且能够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当之无愧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1]。农产品地理标志瞄准的是特色农产品,它们往往蕴含了当地的生态、文化等内涵,品质高、质量好、核心竞争力强,能够迎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高质量需要,容易形成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在市场上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有较高的溢价能力,进而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其定义各有侧重,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地理标志的本质内涵一般会包含生态、文化、经济等核心要素[2]。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大部分以农户为基础[3],因此地理标志的保护对象多为农产品或农业加工品[4]。地理标志是解决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工具,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具体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5]、形成农业规模效应[6]、规范农产品质量[7]等路径实现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地理标志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地域人文、历史文化特征,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通过保护地理标志有利于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1]。此外,地理标志的运用通过促进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生物多样性[8]。世界上很多地理标志产品都已发展成为本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既发展了当地的农村经济,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其自身蕴含的文化价值还能够成为本国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名片。对于发展中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和运用有助于增强农业发展潜力,是实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9]。

法国是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发祥地,体系成熟并且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法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在其乡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欧盟的一系列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诞生了许多驰名世界的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强国的美国,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既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也推动了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日本消费者认为特定地理标识代表着产品的特点和质量[10],这就使得地理标志具有了重要的贸易价值。

2 河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现状

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总体开始较晚。1985年签署《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后,才开始有实质性推进。从2000年开始,国家从法律建设层面针对地理标志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出台了部分法律法规,对地理标志保护进行了明确和规范。2017年3月《民法总则》公布,第123条明确规定: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客体,是权利人依法享有的专有的权利。这标志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上升到了重要的高度,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重要内容,逐渐形成了地理标志保护推动乡村经济、生态、文化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各地有必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特色品牌,主动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大力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全面振兴[11]。我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自2008年开始蓬勃发展,十多年间从无到有,数量增长快、产品种类涵盖多、产品地域覆盖广。河南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也有这些特点:

2.1 数量增长快

河南自2009年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突破“零”后,发展速度较快,每年都有增长,截至2020年8月,在农业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计139件,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七,如图1。

2.2 产品种类涵盖多

河南地理标志农产品种类丰富,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产品,尤其以蔬菜、果品、粮食、药材等种类更多,如图2。

2.3 产品地域覆盖广

河南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覆盖地域广,河南省18个地市都有相应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覆盖,如图3。

3 河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我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开始蓬勃发展始,十年间河南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工作发展迅速,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总体数量不多

我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总量还不够多,截至2020年8月,在农业部备案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超过100件的省份有11个,其中,山东以336件地理标志农产品位列第一,河南排名第七,但与排名第一的山东省差距较大。

3.2 发展不平衡

河南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不管是地域之间、产品种类之间还是产品发展规模之间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18个地市中,地理标志农产品最多的洛阳共计23件,而濮阳、漯河、济源都仅仅只有2件,如图3。在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蔬菜类共计37件,而糖料、香料、棉麻蚕丝等都为0件,如图2。在河南地理标志农产品中不乏正阳花生等世界驰名商标,也有些虽然在地方发展不错的产品但缺乏在更大范围的知名度。

3.3 特色不鲜明

作为“老家河南”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本应该有更深的历史人文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特色,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特色和良好的品质信誉等凸显出来。缺乏对接市场的拳头商标,例如林州市的主导产品核桃、红薯、小米、大红袍花椒、太行山羊、太行黑猪、柿饼等,这些产品浓缩了太行山地区特有的精华,产品特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但是这些土特产品零星、散乱,对外销售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商标和世贸对接,没有充分挖掘利用“红旗渠”品牌的精神魅力和商机潜力,致使林州土特产品对外销售疲软,没有形成销售规模,品牌不大不强。同时,基地延伸对接力不够。例如很多地方的各类种植业、养殖业基地很多,然而都仅仅只是生产型,没有对接加工、销售和旅游,没有二产、三产设施投入,致使年利润没有被充分挖掘。

3.4 机制不协调,监管不到位

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迅猛但监管部门及机制还未理顺,存在多头监管、不协调的现象,例如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主管审批和监管,多头立法和多头管理的混乱不仅不利于农产品的保护,而且容易造成经营者的权利冲突。

3.5 保护意识不足

农产品地理标志承载着一个地方特定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名片,应该是高品质、独特和不可复制的,但目前地方缺乏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意识,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等环节缺乏把控,因此无法保证最终产品的高品质和不可复制性。

3.6 市场经济效应不明显

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区域特色农产品,应该朝着高质量、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顺应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但是目前,河南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经济效应并未充分发挥,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主动种植、经营的不多,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的带富作用并未发挥出来。原始农产品较多,后续加工等产业链不能跟进,导致产值不高。以红薯为例,仅是加工为粉、条,没有进一步挖掘加工,如红薯果肝果脯、红薯酒、红薯醋等几乎没有涉及。再比如大红袍花椒,大多都是原装销售,深加工方面的花椒酒、花椒粉等制品几乎无人问及,产业空白很大。

4 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南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路径

通过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同时也能够吸引农村人口回流、引导人们保护当地农村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等,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要义所在。

4.1 更新理念,推广宣传,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

4.1.1 聚焦河南共性模式,推进“整体发展”。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更新理念、大力推广宣传地理标志保护,聚焦共性模式,推进“整体发展”就成为河南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抓手。2019年河南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对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数量和质量进行了规划、部署。《意见》立足于河南农业发展现状,并结合河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实际情况,在全省进行了优化布局。《意见》所要建设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基本上涵盖了河南省所有的县市,囊括了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茶叶、花木、中药材、水产品、食用菌等。《意见》从省级层面确定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下的特色农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多元增收模式。

4.1.2 聚焦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推进“融合发展”。各个地方也聚焦自身的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融合发展”,积极撬动各类产业联动发展。比如林州市大力打造并已注册成为知名商标的“东姚小米”,同时也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通过现代农业营销新模式——公司(合作组织)+商标+农户,不但使销路大大扩展,而且产品的附加值也大幅提升,极大地提升了老百姓的受益度,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当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同时,注重将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与乡村生态环境美化、乡村旅游同频共振,不仅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而且发展乡村旅游,还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依托红色教育游、绿色生态游等品牌,与社会资本对接,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4.2 凸显特色,构建品牌,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

4.2.1 聚焦地方特色,推进“自主发展”。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天生的同质化比较严重的市场,不管是在外观上还是品种上,农产品都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同质化的产品附加值低,价格自然較低。

根据不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不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模式。资源优势明显的农村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利用地方土特产的优势,把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例如,正阳县充分利用自身20年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的优势,围绕花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入选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优势特色农业花生产业的发展,也为正阳县招大引强加大了砝码,渤海花生交易中心在正阳县建立,鲁花、君乐宝两个国家品牌计划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这些都为正阳县进一步的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花生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以前一年的辛劳只换来基本的温饱,现在在“六统一”模式下种植的优质高油酸花生,为农民带来了收入的大幅增长。对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优势不丰富的农村地区,鼓励他们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和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四荒四边”闲散土地,发展苗木花卉、经济林木的“边角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4.2.2 构建品牌优势,提升产业化发展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带领农民致富同样需要品牌引领。商标品牌战略对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抓好特色品牌带动效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引导,让广大农民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进而为他们申请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供帮助,将“边、远、小、散”的农业经济转变为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化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培育一件商标、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经济”的效果。

例如林州市目前拥有有效注册商标总数1 176件,就是通过上述路径实现了“培育一件商标、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经济”的效果。接下来还可以以“红旗渠印象”为统一商标,底下附注待销产品的子商标,将红旗渠区域产品统统打上红旗渠精神印记,以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弘扬广大为载体,让红旗渠产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4.3 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政府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的工作中,应加强引导与监管,凸出地理标志的特色,协调立法和监管,同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抓好特色品牌带动效应、发展集聚态势,形成“市有示范区、镇有示范园”的发展格局。以林州市为例,境内有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等多家5A级景区,风光秀丽。林州利用先天优势,转变发展思路,农户变成商户,大力发展旅游度假服务产业,实现了农产品增值、农业高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目前,林州市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00余个,发展“农家乐”80余家,从业人员7 000人,年营业额达2.3亿元。同时又规划启动了16个投资超1 000万元、占地1 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并规划投资2.4亿元建设林州市红旗渠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包括种植观光采摘区、休闲度假区、扶贫搬迁区、生态停车场、旧民居改造、四方垴直升机起降点、高端静修区、野外狩猎区等,并搭建起以菊花为主题的文化生态旅游框架,将绿色种养、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功能融为一体,建设综合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工作能够为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的特色农产品带来高附加值,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路径选择,在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积极培育品牌、延伸产业链等,从而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谌爱群.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6):1-6.

[2] 杨永.地理标志保护问题探析[J].行政与法,2019,(5):77-85.

[3] 占辉斌,俞杰龙.农户生产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分析———基于437户农户的调研[J].农业技术经济,2015(2):60-67.

[4] Bowen S,Zapata A V.Geographical indications,terroir, and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The case of tequila[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9,25(1):108-119.

[5] Cei L,Stefani G,Defrancesco E,et al.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 first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n rural development in Italian NUTS3 regions[J].Land Use Policy,2018(75):620-630.

[6] Zhao X,Finlay D,Kneafsey M.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emporary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GIs) schemes in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agrifoods-Experiences from the field[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4(36):77-86.

[7] 王兴元,朱强.原产地品牌塑造及治理博弈模型分析——公共品牌效应视角[J].经济管理,2017(8):133-145.

[8] Belletti G,Marescotti A,Sanz-Ca-ada J,Vakoufaris H.Linking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to the environment: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olive-oil sector.[J].Land Use Policy,2015(48):94-106.

[9] 張亚峰,许可,刘海波,等.意大利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9(12):53-61.

[10] 王笑冰.关联性要素与地理标志法的构造[J].法学研究,2015(3):82-101.

[11] 李大垒,仲伟周.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区域品牌与乡村振兴[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118-125.

猜你喜欢

标志农产品特色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农产品争奇斗艳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