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影子在追随你

2020-11-18吴非

关键词:代价工程师梦想

吴非

社会对放开“二孩”的反应,和预期相去甚远。这中间不少人提到了“教育成本过高”。确实,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尚待完善,住房条件有待改善,家庭的经济能力也需要提高。体验过养育子女艰辛的家长们,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有位家长说,从幼儿园中班到初中二年级,作为母亲,十年没休过星期天,全用在孩子身上了:下班辅导孩子做作业,双休日陪读辅导班提高班,参加才艺训练和竞赛,整个就是保姆加秘书;从来没让孩子做过任何家务,连袜子都没洗过;可是,每次开家长会,一听到又没进“前五”,伤心焦虑得回家路上都不敢开车,怕出意外。

我说,知道怕出意外,说明你还有生命意识,还算正常;那你就应当好好反思,放弃现在的追求。什么“前五”“前三”,和到医院就诊抢前几号是同一类心理需求。你焦虑,孩子也不开心,何必呢!受教育是人生幸福,当下的学习成绩名次与人生幸福无关。为什么要剥夺孩子的快乐?不就是担心她无法获得社会的优越位置,想让她出人头地?这也许是励志,也许是心理报复——自己没有获得的东西,就让下一代去奋斗获取,好多家长对子女的苛求,其实都是出于这种“洗刷”心态。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无论如何不能过分,强求来的东西,早晚要付代价,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沉重代价。每次听到有关学校的负面新闻,都只能叹息。据说为防止不良影响,学校特别不希望社会炒作。可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有位北美的教师说起一位华人工程师的辛酸:工程师在国内没能上理想的大学,把“二本毕业”当作人生阴影,放弃不错的收入,出走北美;语言不通,就从底层干起,每天打三份工,送货、清洁和洗碗,维持生计。夫妇二人累死累活,咬牙切齿,一心想通过努力,为女儿打造不一样的人生。他们用积攒的血汗钱把女儿送进最有名的私立学校,夫妻二人轮班,鸣机夜课;学校放假,只要有可能成为升学选拔筹码的,“高精尖”要参与,“劳动密集型”的也不放弃,学钢琴、学舞蹈、学电脑,逢赛必参,东奔西走,志在必得;学习成绩必须数一数二,否则母亲就会一顿大哭;父亲有中年人的坚毅,始终在计算,瞄准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琢磨距离……在北美某座安静的城市,这一家人卧薪尝胆,每时每刻都不忘初心。胜利的日子来到了:女儿考上了名校,名列前茅地毕业,进了大公司,获得了高收入,在高档住宅区有了自己的院落——这是无数华人“打拼”的最理想成果。夫妇俩辛劳十多年,终于看到梦想的实现,这简直是“精装本”的奋斗史。

但是,他们并没有像童话故事的结局那样“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又是十多年过去,女儿的一对儿女上幼儿园了,上小学了,不知为什么,女儿非常放任,她不愿让孩子上特长班,不愿孩子学钢琴,不愿孩子在学校出人头地;她认为没必要参加竞赛,也没有必要提“别人家的孩子”;她只想孩子在学校多交朋友。孩子学习成績平平,她泰然自若;孩子贪玩,她和孩子一道玩。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童年……工程师夫妇没想到,奋斗精神连一代都没传下去!

讨论这个案例,我们觉得道理很简单,结果是必然。我们周围的焦虑型家长有相似的心理:自己在成长中失去的,孩子不能再失去。只是对教育的出发点和认知不同。三十年前被预支、透支的,现在该偿还了;虽然女儿没有言辞方面的反抗,但是她用实际行动表明,至少她不愿重走父母的老路。工程师夫妇痛心疾首,称之为“三十年后的报复”;我倒是觉得,这是女儿三十年后的觉醒,只是代价大了一些。童年失去的东西,今后即使十倍补偿,也难以替代。

为了日后可以不下功夫或少下功夫,在童年时就一门心思练够“死功夫”,这种生存选择是明智的吗?世界、人间、梦想、愿望、情感、观察、思考、幻想、创造力……全都在急急忙忙的“奔跑”中丢失,用金子堆起的浸润着父母汗水的童年看似幸运,然而,它根本无法和生命自由的童年相比。有梦想,有自由,有依照自由梦想去尝试、去体验的无限可能,是人一生的底子。为什么只想到争取在未来“一切都有”呢?为什么要放弃享受现在应当有的体验?——感知一点一点地在积累,世界一点一点地变大,逐渐看清楚前面的路以及无穷的远方,逐渐认识并发现自己的趣味和能力,逐渐增加精神的存储、情感的孕育,逐渐走向超越物质欲望的美妙世界,这,才是童年和少年应当享受的教育。

不要用成名成家去诱导儿童,重要的是培育学习与生活的趣味。他陶醉于旋律中,未必就一定要到台上去演奏;他在绘画前驻足畅想,不见得马上就领他去拜师学画。儿童的认知有限,期望他有兴趣尝试专注做一件事,也要允许他的兴趣转移。他会找到最需要的东西,只是特别不能让他迷恋各种“荣誉证书”与桂冠。日子长着呢,后面还有少年时代,还有很多东西等待他去发现、去经历。“得到”和“懂得”有很大不同。为了“得到”而缩短必需的过程,为了迅速到达终极目标,而放弃辽阔的视野,就体会不到成长的幸福。

他会长大的。成年后,他将如何回顾童年?他也许会想:在我的成长中,父母虽然费尽心思抚养我,为我付出巨大代价,但是我并不快乐,因为他们热爱的很多东西不是我需要的;他们当时说“好好学习,以后什么都会有的”,可我只想自由自在地做会儿梦,没经历过那样的自由,我不完整,也因此不会快乐。当我是个成年人的时候,我要在春风中和孩子躺在草地上,看着白云在天上慢慢地移动,听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我根本不在乎他的作业和考试。那样的童年记忆,比没完没了地做作业和争取当第一名,要珍贵。

问那些已经成年的学生,有没有想过,人可以这样生活?他们说:小时候如果能那样,我会很满足,现在迟了。

猜你喜欢

代价工程师梦想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幸灾乐祸的代价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梦想
幸灾乐祸的代价
代价
梦想
开心一刻
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