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美其美

2020-11-18马一滔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0期
关键词:田园诗王维陶渊明

摘  要: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他们虽然都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题材的诗作,但二者在创作角度、创作风格、审美意境、思想支撑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浅析陶渊明与王维的部分田园诗,比较其异同点,从而鉴赏相似题材下陶、王二人不同的美学思想及精神追求。

关键词:陶渊明;王维;田园诗

作者简介:马一滔(2000.8-),女,满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研究方向: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0-0-02

一、陶、王田园诗的相同点

(一)创作内容

陶渊明和王维都创作了大量田园题材的诗,或写农家生活的安详和乐,或摹田园美景的动人情态,或赞质朴纯真的人伦情味,或寻精神世界的自由旷达。陶诗有“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王诗有“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陶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诗也有“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陶诗有“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王诗有“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陶诗有“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王诗亦有“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可以看出,两人在叙事对象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创作内容相近。

(二)生活情怀

两人都具有安贫乐道、渴望归隐的生活情怀。陶渊明以田园生活为乐,《归园田居(其五)》中有“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倡导及时行乐,在《归园田居(其四)》中见到“废墟”的震撼反而更加坚定了归隐的决心。王维常以陶渊明自况,如《田园乐(其五)》有“一朝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之叹,即他本人对于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及归隐志趣是非常赞成且向往的。因此,陶、王二人的生活情怀也很相似。

二、陶、王田园诗的不同点

(一)创作角度:亲历与旁观

在田园诗写作内容上,陶渊明与王维都乐于描绘田园之美和田园之乐,进而抒发自身的情感。但是,他们的创作角度却不尽相同。

对于陶渊明来说,田园是他生活的地方,“他不是优游山林的富足名士,他对于自然,不只是美的感受,而是生活的需要。”作为田园生活的亲历者,他的诗作都是最富有天真野趣的自然,是他已经习惯的田园之美,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美的境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诸多诗句,没有言及陶渊明本人对美的感受,也没有刻意营造怎样的意境,但并不妨碍那种闲适自然的情调扑面而来。无需追求美,因为美就在身边,这是身为亲历者的陶渊明物我合一的最好说明。

与陶渊明不同,王维是田园生活的旁观者。他的一生几乎都处于平静的富贵生活中,并未像陶渊明一般真正融入田园,因而他仅仅是以旁观者和欣赏者的心态去看待他眼中的田园生活。如《渭川田家》中的“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表达了他羡慕农村生活安闲,有归耕之意。但作为统治阶级一员的他,并不了解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只是对表现出来的宁静闲适心向往之,所谓“歌式微”也是粉饰词句,不可能真正归耕。他的大部分田园诗,如《田园乐(其四)》中“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或《春中田园作》中“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抑或《山中》里的“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都在写他欣赏的自然之美,情致自然闲雅,却缺少了陶渊明置身其中的有喜有悲的独特生活感悟,更像是山水过客短暂游历过后写就的景物纪实。

创作角度的不同,使他们的创作内容倾向产生不同。陶渊明的田园诗倾向于亲历乡村生活的复杂真实的情感表达,王维的田园诗则倾向于旁观者欣赏山水田园的审美追求。

(二)创作风格:朴实自然与清雅悠然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有极淳朴的乡土气息,这与他二十余年的乡村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时运》言“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唯有细心观察,方可获新苗初生的欣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小鸟和微风都在和陶渊明分享归耕故里的喜悦之情。陶渊明的诗作生动而流畅,毫无刀刻斧凿的痕迹,因而具有原始无修饰的自然美。他用到的意象如“锄”、“柴门”、“桑麻”等,常提及的劳作状态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均极富农家生活情味,便带有了朴实亲切的气息。

王维的诗则呈现出一种精致美,字斟句酌,“诗中有画”。《积雨辋川庄作》中有“漠漠水田飛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鹭、黄鹂、透明的水田、幽暗的夏木,多种色彩、明亮幽深、动态静态互相映衬,绘出色彩和谐、亦静亦动的雨后辋川庄之景。《春园即事》中有“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同样是色彩鲜明、冷暖色形成对比,写景如画。而《田园乐(其五)》中的“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孤烟、远村、独树、高原,眼界广远,“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幅视野宏大、萧疏清淡的水墨画”。王维的诗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结合,他选择的意象多为山、溪、树等,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而非田园生活,跳脱于平凡生活之外,因而与陶诗相比更为清雅脱俗,更具有赏玩山水的悠然自得。

(三)审美意境:冲淡与澄静

田园生活本身就是平静甚至略显枯燥的,这就使陶诗产生了冲淡的审美意境和审美追求。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评价陶渊明的冲淡美“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也。”如《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人、菊花、山、飞鸟和谐统一,形成一个宁静祥和的精神世界,人生真谛也蕴含其中。这种冲淡的审美意境具有充足的想象空间,韵味悠长,可以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王维因其受佛家思想影响较大,诗中常蕴含禅理,审美追求也就与禅宗相近。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寂静月夜之下孤身一人沉醉于琴声,有一种澄澈脱俗之美。《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以动衬静,更显出月夜的万籁俱寂。王诗以自然之美为旨趣,因而澄静空明的意境成为了他的审美追求。

(四)思想支撑:道家与佛家

陶、王二人创作风格和审美意境的不同,实则是思想支撑不同的外在表现。

社会的腐朽黑暗和陶渊明本人仕途的失意,导致他选择了归隐田园。他的思想也发生转变,由崇尚积极入仕的儒家思想变为崇尚避世清修的道家思想。道家讲求“清静无为”,即追求冲淡平和,陶渊明本人的审美追求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例如《归园田居(其一)》“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虚室”暗用《庄子·人间世》的典故,指心境的空灵。开阔的胸襟和率性的生活方式,几乎贯穿了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始终。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被称为“诗佛”,他的思想受佛教及禅宗影响巨大。佛家所谓“四大皆空”,王维的诗就达到了“空”的禅境。如《积雨辋川庄作》中“积雨空林烟火迟”、《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鹿柴》中“空山不见人”等句,无不空灵宁静,显出独立于天地之间的从容与安宁。

三、结语

陶渊明和王维的田园诗可以说是“形似而神异”,同样的题材却创造出了不同的诗歌美学。陶渊明追求质朴天然的美,因而他的诗多为写意,于自然意境中嗅得最真实纯朴的田园情味;王维追求空明纯净的美,因而他的诗多为摹象,于文字中绘得极和谐的画卷,使人见之忘俗。陶、王二人之诗虽各美其美,但美美与共,都为中国诗歌史划上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赵雅娟.由“任真适性”到“身心相离”——从创作心态看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之不同[J].汕头大学学报,2006,02.

[3]韦国兆.儒道释与山水田园诗的自然美观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4]胡珂.从陶渊明的“游”到王维的“空”——浅析老庄、禅宗美学影响下的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J].云南电大学报,2010,02.

[5]王珊.山水与田园的审美异趣——兼及谢灵运、陶渊明、王维诗风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8.

[6]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彭小庐.从写意到写境的转变——以陶渊明和王维山水田园诗为例[J].名作欣赏,2013,08.

[8]邓丽娟.陶渊明与王维诗歌意境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9]赵彩霞.形似而神异——陶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辨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05.

[10]毛三艳.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比较研究[J].语文建设,2015,35.

[11]马玮.王维诗歌赏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2]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8.

[13][晋]陶渊明.陶淵明诗文选集.杨义,邵宁宁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14]刘宁.王维孟浩然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田园诗王维陶渊明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你好,陶渊明
走哪条路好
田园诗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田园诗苑
浅谈田园诗的创新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