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游视阈下革命类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探索

2020-11-18李艳珍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纪念馆研学爱国主义

李艳珍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革命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研学旅游热的兴起,革命纪念馆依托研学,推进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革命纪念馆发展的应有之义。

引言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义。”而革命纪念馆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国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载体。

一、研学旅游视阈下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

(1)革命纪念馆功能定位和研学旅游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旨在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革命纪念馆社会教育运用的主要资源是革命历史,其凝练的红色文化本身就蕴涵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革命纪念馆在旅游活动中必然会起到引导人们学习党史、推进革命文化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等社会教育的作用。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把研学旅游作为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2016年,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分别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将研学旅游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2017年,教育部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204家单位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其中,革命类专题纪念地有44家,占比约22%。2018年,教育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军史馆等377个单位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其中,革命类纪念专题地37家,占比约10%。除云南、青海等个别省以外,革命类专题纪念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覆盖了25个以上省、直辖市、自治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登记的博物馆有5 354家,可见,革命类纪念地在中小学生研学旅游中备受重视。

(2)革命纪念馆发展成果为研学旅游视阈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可能依据。进入21世纪后,大部分革命纪念馆在文物资料丰富、研究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开始向社会教育倾斜。截至2018年,全国为新时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一定的革命历史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物馆藏品总量超过4 000万件,举办教育活动约26万次。一方面,革命纪念馆的基础资料收集基本到位,同时,许多与革命知识的定论已经达成官方认可,研学产品所依赖的历史知识真实性和可靠度高,存在争议和误解的知识盲区相对少。另一方面,在不断搜集整理和开发党史资料的过程中,革命纪念馆社会教育产品研发、对外宣传等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可以自主进行陈列展览、党课研发等社会教育产品制作。因此,革命纪念馆自身的发展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前提。

(3)意识形态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对研学旅游提出应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精神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进入新时代,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社会教育受到价值多元化、党史信息多样化的冲击。一方面,中小学生正处在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和人生观价值观塑形的重要阶段,对于革命文化信息的了解还不全面深入,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网络中对于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所传播的信息不实、价值取向扭曲的现象不在少数,中小学生对手机、电脑等网络媒介又十分热衷,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的几率较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革命纪念馆更加要突出履行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研学是现阶段中小学生集体到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文化的主要方式,其集体集中学习的特点相较个人参观而言,更有组织性也相对更能充分获得革命纪念馆提供的教育资源。

二、革命纪念馆研学旅游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近年来,革命纪念馆纷纷建立研学基地,并在研学旅游中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开发了比较成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活动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总体而言,革命纪念馆研学旅游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存在针对性不强、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缺乏特色等不足。

(1)现阶段,革命纪念馆在研学旅游工作中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针对性较弱。革命纪念馆研学旅游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主要受众是中小学生,应该包括的主体主要有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然而,在爱国主义研学课程、活动的开发中,单个的革命纪念馆往往以某个历史人物、单个事件或者某种思想体系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同的革命纪念馆培养的研究人员也往往以纪念馆的主题为方向,而对革命历史中其他人物、事件等的研究涉及不多。因此,从研究现有的资料与能力程度而言,要呈现适合多层次学生群体,并且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研学产品有一定困难。多数革命纪念馆主要针对的只是小学生,针对中学生、大学生的研学产品还比较欠缺。

(2)革命纪念馆的研学旅游还在起步阶段,在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中与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还需要平衡。

一方面,研学旅游中“研学”特色的表现不足。现阶段,部分革命纪念馆对研学旅游的本质特点挖掘不足。研学所采取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授课、讲解等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在活动范围上也仅仅局限于革命纪念馆景区内。所依托的研发人员和硬件设施也主要是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革命纪念馆研学讲解、教授中,鲜少有高质量的互动与对话,学生也很少有消化吸收和反刍信息的时间、机会,难以达到拓展思维、形成智慧的效果。因此,本质上而言,革命纪念馆的研学旅游并没有体现研学旅游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正因为缺乏对研学旅游本质的挖掘,革命纪念馆在开展研学旅游的过程中,往往过于专注于课程本身的乐趣与形式设计,缺乏将研学旅游的特质与已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机融合的意识。例如,在宣传中将研学旅游基地独立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之外,或者在课程研发中完全脱离已有的党课研发,单独进行研学旅游课程研发等。

(3)与学校和市场的互动不足。研学旅游是中小学生教育的新兴方式,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属于中小学生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而现阶段,革命纪念馆在开展对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普遍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在教学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与学校教育脱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革命纪念馆作为研学旅游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者,对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学校培养的目标等缺乏前期调研,单一地从革命纪念馆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有些课程和活动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其次,革命纪念馆在进行研学旅游活动和课程研发过程中缺乏对以往的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团体的效果跟踪。在活动和课程的研发中,由于缺乏对受教育主体意见的搜集,因此,课程、活动的完善效果不明显。

三、革命纪念馆研学旅游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方向

(1)以差异化教育的理念推进研学旅游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改变现阶段革命纪念馆一套教材对应所有团体的大众传播理念,根据小学、初中、高中生不同的学习背景研发不同的研学课程和活动,实现差异化教育,就要求革命纪念馆既对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又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群体有充分的了解。对于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革命纪念馆一般都能如数家珍。而要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群体有充分的了解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要了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群体的整体知识水平和结构,这可以通过研究不同阶段的相关教材和教学大纲初步实现。只有了解知识结构,才能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研发适合学生知识结构的研学课程。

其次,要了解接受爱国主义驾驭的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这就需要革命纪念馆对学生群体做好前期的调查。比如,来自开放发达城市的学生和来自相对闭塞落后地区的学生可能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设计。只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才能达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的基础之上,根据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情况合理地设计研学旅游课程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要实现这个过程,必然要求革命纪念馆建立与学校和企业对应的研发团队、机制,才能兼顾课程和活动研发、调研、反馈意见搜集等工作。

(2)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研学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的自主研究体系。革命纪念馆的研学课程开发,往往面临着研究人员专业和课程开发综合这一个常见的悖论。

一方面,研学课程和活动的持续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需要丰富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革命历史包涵众多人物、事件、理论等各方面的研究,各个阶段、人物、事件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离不开整个革命历史。

另一方面,在现实中,专业研究人员在某一领域或人物方面研究得越深刻,可能在其他领域或人物方面就受到时间、精力等的局限而有所不足。因此,高质高效地进行革命历史研究,往往仅凭个体革命纪念馆的研究人员无法实现。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可以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打造自己的研究体系。革命纪念馆不断强化自身研究体系,不断深化革命纪念馆主要事件和人物研究的同时,要深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研究,从而打造一个既精深又博大的研究体系。

二是做好资源整合的工作。革命纪念馆要加强与上级宣传、文化、旅游、党史研究部门、同类别纪念馆、博物馆、研究机构和大中小学等单位的联系,以整合研究资源、充分利用党史研究成果、结合历史背景与时代价值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素材。革命纪念馆研究体系的提升和研究资源的整合是缺一不可的整体。现阶段,研学基地的人才培养逐步走向正规化,部分研学基地已经开发出相对成熟的课程。但整体而言,其在知识传播方面缺乏历史的宏观视角。

革命纪念馆要实现自身研究体系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时间、财力、人力成本的制约。更重要的是,革命纪念馆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持续提升研究水准,而提升的速度相对于需求的变化来说似乎永远“慢一拍”。因此,在短时间内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研学旅游课程,必须重点关注资源的整合。但资源整合的本身也对革命纪念馆自身研究体系提出了要求,参与资源整合的每个部分都要能提供群体中某一需要的资源才能实现最终的整合,如果自身研究体系跟不上群体的步伐就会被淘汰。

(3)创新研学旅游中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革命纪念馆创新研学旅游设计的起点必须从认知开始。研学旅游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群体从革命纪念馆创立至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当今的青少年群体具备以往青少年群体好奇心重、可塑性强等一般特质,并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具备一定的革命历史知识储备、接受新事物较多,接收信息的途径广泛。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革命文化的宣传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这就要求革命纪念馆在研学设计中,既要关注与学生群体的知识契合和创新点的挖掘,又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如果与学生既有的知识内容和学习途径趋于同化,就会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化。因此,研学旅游虽然是中小学生教育的新兴形式,但却不可避免地会被进行市场化地比较,实质上对革命纪念馆在研学旅游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革命纪念馆在研学旅游视阈下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产品的研发既要兼顾娱乐吸睛的效果,又要开拓覆盖面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的新平台,而不能局限于传统上课、讲解等途径。

一方面,要开发互动课程、有奖问答、文艺节目等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形式。比如针对文艺党课,用表演、快板等形式展现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思想和精神。

另一方面,要将新媒体广泛运用于研学旅游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网络上的共享。将革命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充分融合到中小学生研学旅游过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其来馆参观时才能享受陈列、文物等资源。其次,要开发研学旅游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线上课程和活动,如线上体验互动答题、网络献花、网络征文、网络课堂等。这種形式可以覆盖过去单一、传统的宣传传播模式,将使观众拥有更丰富的参观体验和收获。

(作者单位:1.刘少奇同志纪念馆;2.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

猜你喜欢

纪念馆研学爱国主义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研学之旅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