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特色文化旅游内涵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18王臻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原特色旅游

王臻

中原地区拥有古老厚重的历史积淀、淳朴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優秀文明的传统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精髓的代表和中原人民的精神家园,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旅游爱好者。中原特色文化旅游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是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本文提出培育中原特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深入开展内涵建设,实现“文化+旅游”全方位、全要素融合,创新发展出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中原特色文化旅游之路。

引言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将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强调文化立根,增强文化自信。中原地区拥有古老厚重的历史积淀、淳朴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优秀文明的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文化创新,是实现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考量。同时,自从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来,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河南省积极响应,依托丝路古道,大力推进省际、国际交通要道建设,打好旅游发展的基础牌,做好文化交流的基础设施保障工作。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河南省自身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使中原特色文化旅游在当今旅游行业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走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基于此,本文以文化旅游的理论为指导,提出培育中原特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发展对策,如深入开展内涵建设,实现“文化+旅游”全方位、全要素融合,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的中原工匠精神,凝聚中原人的和合思想,扩大中原文化及华夏文明在国际场域的感染力,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

一、特色文化旅游的特征

目前,国外学者对文化旅游的主流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其一是社会学视角的文化现象;其二是经济学视角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产业。国内学者对文化旅游的认知和研究主要是综合性研究,虽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各有侧重,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本质上,均认可文化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深度体验文化价值及内涵的动机产生的一种行为。根据存在形式的不同,传统文化一般可以分为具有实体具象的有形文化和具有虚体抽象的无形文化两种类型。有形文化主要指旅游活动中出现的外化的具体物象,而以特定族群和特定区域世代相传而保存下来的虚体的、抽象的文化形式则属于无形文化。换言之,有形文化主要是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主要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均为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在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时,相关单位要充分结合地域特征,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旅游资源,并通过有效的宣传及推广手段提高辨识度和竞争力。总的来说,特色文化旅游具有旅游主客体的综合性及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等特征。

(一)旅游主客体的综合性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具有复杂性、动态整合的特征。旅游主体在旅游实践过程中的感官体验,如形象、色彩、线条、听觉、嗅觉等方面产生独特体验,获得真实的、在自身的原有生活空间中不能获得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成为激发旅游主体产生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因。

旅游者的特殊文化需求具有混合性旅游动机,需要在多维时间与空间结构的特色文化旅游中找到文化价值内涵,产生在常规生活中遗憾的、缺失的愉悦感。而旅游活动中的旅游客体则具有丰富的、相对静态的特征。有形的自然景观和无形的文化底蕴,提高了旅游客体的多样化及稳定性。多样化的旅游客体能够满足旅游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旅游客体所在的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民族独特性指在历史过程中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属性。同一民族由于生活习惯、信仰及价值观念的趋同而聚居在相对稳定的某一特定区域。不同民族之间,由于地理空间的差异,使其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思维存在差异,影响该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进而产生文化方面的差异。民族独特性以其聚居地的地域文化为底蕴,基于地域差异性的特色文化主要指在特定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内,根据该区域自身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形成的整体特征,或隐性或显性地存在,而对于民族个性在特色文化旅游中显性的呈现样态,更应该进行强化。因此,特色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需要深入挖掘民族个性,作为媒介的各类文化旅游服务行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彰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中原特色文化旅游内涵发展路径

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使旅游者在行为、体验及精神滋养等方面获得满足,受到游客的广泛欢迎。首先,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在保留原生态的地方特色文化风情的同时,拓宽体验平台,提高趣味性和参与度。其次,打造以旅游体验为载体的文化经典传承人类集体记忆中的文化情怀,提升特色文化旅游的内涵价值。通过传承具有中原特色文化因素的文化情怀,深入挖掘中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素,强化中原特色文化融入的内在动力,把特色文化创意贯穿于中原旅游开发的各环节,以充分体现文化内涵的表征。

本文在广泛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主要通过打造以新郑为主的“根亲祭祀”、以嵩山为主的“功夫禅宗”、以开封为主的“古都风华”、以南阳为主的“玉石文创”等深受民众喜爱的特色文化,统一挖掘、打造,整合资源,整体推介,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把名山绿水、古村落和文创工艺等不同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开发多层次、互为补充的精品旅游品牌,既突出重点,又有所兼顾,以增加特色旅游线路的吸引力,塑造中原旅游新形象。同时,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目标,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寻找文化交流的契机,传承与弘扬中原传统文化,加快中原旅游模式转型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旅游创新发展之路。

(一)新郑“根亲祭祀”文化

1.深入挖掘深植于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根亲祭祀文化

“根”是一脉相承的血缘亲情,“祖”是充满敬畏的深切缅怀,寻根祭祖是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的文化诉求。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华人,更加推崇姓氏与祭祖文化。因此,重点打造新郑作为中华民族寻根祭祖文化基地,除了每年一度的黄帝故里祭祖大典,更要借由当地的风俗节庆和民间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中原传统文化中以祖先为主体的信仰,大力宣传孝道文化。另外,在饮食文化及特产方面,还要做好现有龙头饮食产业与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资源整合工作。例如,将目前较知名的新郑“好想你”枣业与该地区其他地方特色产品进行联合开发,通过“营造温馨家园、弘扬孝道文化”的宣传路径,开发以根亲文化为内涵的系列旅游产品链,提高旅游市场的辨识度。

2.利用新媒体资源及平台提升主题旅游项目的知名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媒体资源,如广播、电视、图书、报纸等,使新媒体平台更适合当时代的宣传,如微信、公共视频网站和自媒体平台等,宣传媒介越来越多样化。新郑的根亲祭祖文化可以借助各种平台,举办与之相关的黄帝文化讲座、以河南豫剧为主的戏曲表演、与根亲祭祀文化相关的绘画、音乐作品展,拍摄体现中华传统孝道的优秀影视作品,并开展网络互动活动,使参与者产生情感共鸣。

3.在区域合作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

由政府主持,各局级单位全力配合,与秦晋地区、闽粤地区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根亲旅游”三大特色文化旅游区域,既在整体发展上体现系统性,又在具体实践中树立自身的独特形象。另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迎接海内外华人。例如,占较大比例的东南亚华人社群以及欧美国家的华人,因受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感悟存在差异,因此,在开拓海外华人的寻根文化旅游市场时,要以开放的态度树立良好的国际旅游新形象。

(二)嵩山“功夫禅宗”文化

1.创新建筑与历史遗迹旅游产品

以少林寺的历史文化为核心,系统整合与少林寺有关的大量历史传说故事与遗迹、宗教传说故事与遗迹、历史名人故事与遗迹、寺院建筑历史与传说故事及其遗迹等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少林功夫系列的图书或影像制品。

2.创新禅宗文化旅游产品

利用少林寺传统的佛教禅宗资源,结合当前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创新开发禅宗灵修课程,充分展示少林寺禅宗文化的魅力。如针对高端消费需求群体,分时段地开放部分旅游者与高僧面对面的灵修课程;针对一般观光旅游者,开发禅宗生活体验游,方便快捷地让旅游者感知少林武术蕴含的禅意,培养潜在的高端消费群体;针对普罗大众,利用新媒体资源,录制禅曲、禅歌等音视频资源,以洗涤心灵、陶冶情操为宗旨,举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3.创新保健养生类旅游产品

利用少林武术特有的强身健体功能,一方面,结合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创新开发能满足人体多种矿物质元素需要的禅茶,开发保健养生类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着力开发少林功夫的体验性文化旅游。如开发“修行+练功”的少林功夫体验学习游,让旅游者亲身体验少林武僧的生活和训练,并从思想上学习他们吃苦耐劳、潜心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优秀品质,真正了解少林武术文化的精髓。

(三)开封“古都风华”文化

1.加快开封古都文化资源的文脉建设

古都开封最显著的文化标签是“宋文化”。开封的宋文化古迹遗址,如东京城、禹王台、包公祠、相国寺等系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因此,在保护和重现古城风貌的核心思想指导下,整合零散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合理利用,以“古都风华”为宋城文脉特色推出相关主题旅游。

2.发挥开封古都建筑文化的地脉优势

开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地脉优势。在区位上,郑开大道有效连接了两座城;在地脉上,古都的建筑物鳞次栉比。鼓楼广场是开封市的文化窗口和标志性地脉建筑,也是历史文化资源最具代表性的古都建筑。因此,借助优质的地脉资源,将陆地与水域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组,既可以从地面游览项目中欣赏古都的庄严肃穆,又可以从水上游览项目中领域古都的灵秀俊美,为旅游者展示别样的建筑风格。与此同时,结合杂耍、舞蹈、戏剧等民间技艺再现文化,增加开封历史建筑的附加价值,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水平和内涵。

3.推动开封古都非物质遗产的大数据建设

开封市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例如,汴绣、汴京灯笼张、朱仙镇木版年画、古扇等。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科技文明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展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有声有色地呈现在旅游者的眼前。同时,进一步挖掘和培养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发挥非遗传人的工匠精神,开发具有宋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化产品。

(四)南阳“玉石文创”文化

1.打造南阳独山玉文化旅游区

独山因出产独玉而得名,“玉见独山”是南阳玉石文创的重要一环。目前,南阳玉文化加工或销售定点区域已经形成,产业链条发展平稳,年交易额达到百亿元。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规划独山景区作为玉文化推广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建立玉雕大师及雕刻作品群,展示玉雕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弘扬玉雕大师的高超工艺和工匠精神,激发和培养人们对玉的崇敬与喜爱。同时,以雕塑的形式向旅游者展示琢玉过程,普及玉石制作工艺,增加旅游者对雕刻玉石的兴趣,打造“独山玉雕广场”景区,与市区的玉石加工与销售产业链条对接,丰富玉文化内涵。

2.开发镇平石佛寺玉雕乡村生态旅游

石佛寺镇是南阳市镇平县的一个镇,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石佛寺拥有数量众多的从事玉石加工的家庭作坊,从业者多为当地村民,适合打造玉雕乡村生态旅游。如在石佛寺镇规划玉器加工专业村、专业户,开设零基础玉石雕刻体验基地,着力打造“美玉工作坊”,充分发挥玉石加工产业的匠人精神,并依托玉石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精准扶贫。

3.制作完成一批代表南阳玉石文化水平的高质量旅游主导产品

南阳玉雕属于工艺美术商品,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当地应不断更新玉雕工艺,注重创意设计,提升玉石工艺的审美趣味,滿足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另外,采用先进的科技和工艺,创新传统雕刻技术,在选材、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把握好玉石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文化、能够更好地体现当代社会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的玉雕精品,开发玉石文创产业。

三、结语

守住传统文化的记忆,也就是守住民族历史的记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而文化层面的追求和享受已经成为现阶段旅游者的一种迫切诉求。河南省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相关旅游单位应立足本省资源,放眼国际市场,深入挖掘、传承并创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高质量地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塑造优质的文化形象,真正做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三合一”深度融合,实现中原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式发展,为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中原特色旅游
特色种植促增收
沁园春·赞中原
中医的特色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