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翻译《老人与海》的特色研究

2020-11-18郑欣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老人与海艺术特色张爱玲

郑欣

摘 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女性作家,同时也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鲜有的可以娴熟运用英语、中文进行双语写作的作家。同时,张爱玲也参与了一些优秀作品的中译工作,其中《老人与海》就是优秀代表作之一。张爱玲所翻译的《老人与海》造句遣词平淡精炼,运用了通俗易懂的流水句式,且语体多为书面语,形成了与原作者海明威十分贴近的文体特色。

关键词:张爱玲;老人与海;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是1952年张爱玲在中国香港期间,在美国新闻出版社工作时所创作的最重要的译作之一,同时也是《老人与海》在国内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张爱玲作为一名著名作家、译家,从小接受良好的双语教育,倾尽全力翻译《老人与海》,形成了为数不多的,与原著有情感共鸣的中译版本之一。对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一、张爱玲与《老人与海》

1952年美国作家海明威所创作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出版,先后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与诺贝尔文学奖。张爱玲抵达中国香港参与了《老人与海》的中译工作。《老人与海》通过讲述一位老渔夫经过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奋斗成功回到家乡的故事,表达了要持续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也要勇往直前,人依然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张爱玲对《老人与海》有着独特的欣赏角度,小说中所要传递的情感和意义与张爱玲文学创作的苍凉寂寞异曲同工,所以《老人与海》的翻译工作引起了她的兴趣。在翻译过程中张爱玲十分注重海明威独特的语言特色。也就是遣词造句精炼简单、句式简短、描述客观淳朴。在翻译《老人与海》的过程中,张爱玲的译文充分展现了海明威简练的句式风格,展现出原著的内在精神内涵,让中国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与英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1]。

二、张爱玲翻译《老人与海》的特色

(一)造句遣词平淡精炼

张爱玲深厚的语言功底与丰富精准的造句遣词充分再现了海明威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原文中景物的描写翻译,张爱玲运用平淡精炼的词汇让中译笔下的风景变得清新淡雅,简单几笔便描绘了山水画般的诗意感受。如例句1:“The clouds over the land now rose like mountains and the coast was only a long green line with the gray blue hills behind it.”张爱玲笔下的译文为“陆地上的云气现在堆得像山一样高,海岸线只是一条长长的绿线,背后是灰蓝色的山”。其中,“rose”被翻译为“堆”,“堆”字的运用充分展现出了云层的立体层次感,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虽然没有对词汇“rose”进行直接翻译,但所译出的境界却是十分接近。海明威简洁明了的文风在景物的描写中展现是十分全面的,张爱玲也用简单的修饰语与常见的动词展现出风景的画面感。形容词的翻译方面,张爱玲的翻译也十分平淡精炼。例句2:“He could not see the green of the shore now but only the tops of the blue hills that showed white as though they were snow-capped and the clouds that looked like high snow mountains above them.”张爱玲译文“他现在看不见岸上的绿色了,只有那青山的顶,望过去是白色的,就像上面有积雪,还有那些云,看着像山背后另有崇高的雪山”。例句2是老人在大鱼上钩前处于等待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周边的自然风景。在原文中海明威的用词十分简单,简单几句就描绘出了一幅天然美景。张爱玲在翻译过程中也通过平淡精练的语言进行展現。例句2的句式结构为“He could not see A but only B and C”。在翻译过程中张爱玲将这一复杂的长句翻译为符合汉语表述习惯的流水句式。且景物描写的用词简单质朴,所描绘的景物诗意盎然。如海明威将“green”作为形容词,张爱玲将其翻译为“岸上的绿色”,十分贴切。

(二)通俗易懂的流水句式

张爱玲作为著名的作家十分熟悉不同句式的灵活运用,擅长运用汉语多种多样的句式构成长短不一的句式,行文跌宕起伏,节奏井然有序。在张爱玲的《老人与海》译文中有大量符合汉语句式特点的易读句式,这种通俗易懂的易读句式常常出现在场景的描写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描绘中,与海明威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十分贴近。《老人与海》中有大量传递人物内心的句式,张爱玲在翻译过程中则以通俗易懂的流水易懂句式来进行翻译,不论是句式的特点,还是意义的表达,都能够较为完整地传递出原作的特点,达到翻译的目的[2]。流水式的易读易懂句式是展现汉语特征的句式之一,句式容量没有语法的限制,一句接一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无限制的扩展下去,主谓语难分,节奏鲜明、流畅易懂。例句3:“The door of the house where the boy lived was unlocked and he opened it and walked in quietly with his bare feet.The boy was asleep on a cot in the first room and the old man could see him clearly with the light that came in from the dying moon.”张爱玲的译文为“孩子住的房子,门没有上阀,他开了门,静静地走进去,赤着脚。孩子在第一间房里睡在一张小床上,月亮就要落下去了,月光照进来,老人可以很清楚地看见他。”从这一例句的译文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在翻译流水句式的过程中十分娴熟。例句3出现在小说开篇,为了展现老人与小孩沉默寡言,却厚重深沉的关怀,为小说后半部分老人将小孩当作其精神力量与情感寄托奠定基础。在例句3的翻译过程中,张爱玲为了传递出海明威语言风格的精炼简洁,运用汉语流水句的表达优势,将其拆分为若干个小句[3]。其中,第二句“with the light that came in from the dying moon”,张爱玲将其巧妙的翻译为“月亮就要落下去了,月光照进来”,摆脱了原文表达形式的约束,运用简单易懂的流水句进行翻译,不仅让译文更具节奏感,同时还给场景的描述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4]。

(三)语体多为书面语

从张爱玲翻译《老人与海》的语体层面进行分析,张爱玲译文所使用的语言用语较为正式,大多为书面用语。即使是非正式场合中人物对话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偏向书面用语。例句4:“Hali Mary full of Lord is with thee.Blessed art thou among women and blessed it the fruit of the womb,Jesus.Holy Mary,Mother of God,pray for us sinners now and at the hour of out death A men.”张爱玲译文“万福玛利亚,满披圣宠者,主与尔偕焉。女中尔为赞美,尔胎子耶稣,并为赞美,天主圣母玛利亚,为我等罪人,今祈天主,及我等死后。亚门”。在《老人与海》的原文中,例句出现在老人与大鱼进行搏斗,陷入僵局的情景中,老人向圣母玛利亚祈祷。所以原文中的语言采用了中古英语,用语较为正式,能够充分展现祈祷用语的语用特点,同时也展现了老人在祈祷过程中十分虔诚的心[5]。在原文中海明威运用了“thee”“art”“thou”“thy”等词汇来展现这一特征。为了更加接近原文的写作风格,张爱玲在译文中运用了古代诗歌的形式来进行对应翻译。另外,还运用了“尔”“偕”“万福”等文言词汇来突出强化这一特色。

三、结束语

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在词汇、语句、语体方面都较为忠于原文,在对原文进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了汉语的表述方式,使得译文较为贴近原文风格,从而让张爱玲译作在《老人与海》的中译版本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魏丽萍.张爱玲翻译研究初探——读张爱玲《老人与海》中译本[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4):66–70.

[2]刘爱兰. “男性美”和“女性美”的调和——张爱玲《老人与海》译本研究 [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9–103.

[3]王友密.张爱玲翻译风格研究——以《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上),2019,391(03):161–162.

[4]刘爱兰.从张爱玲的《老人与海》译本探讨翻译主体间的对话[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7):74–77.

[5]毛萍萍.張爱玲《老人与海》译作中女性主义的东方色彩[J].大众文艺,2018(20):171–173.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艺术特色张爱玲
《老人与海》(节选)
九月雨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琅琊榜》浅评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