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创作中传统艺术观念的现代表达

2020-11-18冯文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冯文

摘 要: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人文思想的发展保持着同步与统一,这使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离不开艺术作品的呈现,也离不开艺术家的言论主张与人文哲思。中国戏剧,从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生、旦、净、末、丑”到现代戏剧的“舞台意象”“时空艺术”等,戏剧创作无不受到传统艺术观念的诸多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表达”。

关键词:传统艺术观念;戏剧创作;现代表达

中国艺术实践多彩多姿,艺术思想复杂多样,作为主流思想体系的儒、释、道与中国艺术美学相结合,逐步建立了重意境,讲内蕴,求空灵,致虚极的艺术创作意识,进而形成了意境观、气韵观、流变观、形神观、谐和观、中道观、妙悟观、乐游观等传统艺术观念[1]。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人文思想的发展保持着同步与统一,这是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主要特点之一。戏剧,作为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通过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一种综合艺术。从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生、旦、净、末、丑”到现代戏剧的“舞台意象”“时空艺术”等,戏剧创作无不受到传统艺术观念的诸多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表达”,即传统艺术观念在戏剧创作中的现代表达。

一、中国传统艺术观念

中华历史悠久造就出璀璨文明,艺术的发展往往与历朝历代的人文思想的发展同步进行,历代志士挥洒着艺术才情与人文哲思,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成为见证历史铺展与人文变迁的一面镜。艺术观念正是在历代士人潜心于艺术,阐发艺术的过程中积累而来的,艺术观念不是指导艺术创作的范式理论,艺术观念是中国人经由传统而形成的“精神家园”。我国拥有丰富的艺术观念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也表现在艺术家们的言论主张与人文思想之中。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专题论释的方式,系统地讲述了文艺创作的源流,同时,阐述了中国古代文艺基础思想,正是艺术观念对文艺发展与国人精神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再以后续历朝历代的文艺发展实效而言,失去了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的探讨,艺术便会如同“乌托邦”,其传世和育人功能继而退化。面对浩如烟海的艺术成果和多姿多彩的华夏艺术遗产,如何才能将其与人们的精神世界打通,无疑也有赖于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挖掘与阐释。

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多是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人文发展历程中滋生出来,继而不断发展并日渐成熟。如,(1)主张“天人合一”,将客观世界的“道意”与主观世界的“我意”相连相通的“意境观”;(2)彰显生命力量及其美的表现形态,追求艺术本体生命鲜活强健之态,并探寻“余意”之感的“气韵观”;(3)从造型到哲思均在体现“万物流变,世易时移,流动不息,回环往复”的“流变观”;(4)成立一个自己的有情有相的新宇宙的“形神观”;(5)弘扬协调融洽之美,追求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共建和美社会的“谐和观”;(6)坚持“取中”与“守正”,诠释文艺本身具有道德伦理内涵与价值的“中道观”;(7)将文艺本原的“人”、创作动力源泉的“主观能动性”与创作对象的“宇宙之道与万物之美”融合统一提炼出的“妙悟观”;(8)把具有诗性化的、丰富的、自由的、超越的“游”的生命体验与精神动态一一体现在“游于道,游于物,游于世,游于心”的自我实现途径上的“乐游观”。以上八个传统艺术观念,萌生于我国古代先贤的人文思想,历经弥久时间的涤荡,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艺术创作观念,多角度全方位地启示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容与形态,一脉相承,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让人们在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作品中,找到人文精神的回归,丰富并安顿自我艺术生活与精神世界。

二、现代戏剧中的传统艺术观念表达

(一)话剧《戏台》的传承与新生

戏剧作品的魅力在于通过演员塑造角色,在舞台空间中完成剧情的同时,进行艺术观念与思想的传达。作为取材于中国传统题材的剧目,传统艺术观念在现代作品中的表达呈现两种态势:(1)偏向现代表达,使用先锋实验的方式来表达传统艺术观念;(2)回归传统,用传统手法表达传统艺术观念。前者一般有很多创新形式的探索,后者则更强调传统艺术观念表达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话剧《戏台》正是结合了这两种表达方式,巧妙地运用现代手法来表达传统艺术观念。《戏台》在内容上,以白话文写戏曲韵,以现代艺人演戏曲艺人,以现代话剧的形式包裹戏曲艺术的内容。在戏词上,对白混杂念白,台词穿插唱段,京戏与话剧在同一时空融汇推进。更以“戏中戏”的架构,呈现出非同寻常的舞台视角——打破常规的舞台空间意识,将一向神秘的后台变成向观众开放的舞台,剧中“真正的舞台”则以“画外”甚至是“幕后”的形式来呈现。

现代画家、教育家潘天寿先生曾对友人说:“中国画向来重气韵、重意境、重格调,同中国的诗一样,亦能在胸襟、学养上有所提高和收获,这就起了很好的作用。”诗画如此,戏亦然。《戏台》借“大帅改戏”这一事件,揭示了“老底子的玩意儿就是讲究”这一真理,用坚持传统文化的大格调支撑起全剧立意。加之,通过声音灯光等元素,营造台前台后的紧张氛围,用天人合一的观念,将戏台与人物的关系哲思化处理,戏台象征“水”,台上人象征着“舟”,随着剧情的推进,传达出一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故事意境,观众的代入感也被逐步增强。

传统艺术观念中认为所有艺术形式,無论造型艺术、乐舞艺术、戏剧表演、实用工艺品等,大多追求流动不息、回环往复的动感。老子认为易变是世间最基本的事实和常态,一切事物都是在流动变化之中。事物有产生的起点,就会有变化的发展,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有往有复。故事,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戏台》中的故事设计:“假霸王”包子铺的伙计被“捧上”戏台,一边得意的同时,另一边的危险也在步步逼近——因为唱的内容不入大帅的心,令其改戏再唱那个,唱不好便要挨枪子儿。又恰巧再登台之时,“真霸王”金啸天重新登场,“假霸王”包子铺伙计昏昏欲睡幸免一死。正如老子所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此外,还有六姨太与“真假霸王”的误会,侯班主一行人的妥协和坚持……流变,这一传统艺术观念在《戏台》剧情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事物在偏离轨道上“奔驰”,又在渐行渐远的某一时刻悟道,回归原点。不管是“真霸王”“假霸王”,抑或是侯班主、六姨太、大帅及随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体系”里循环往复,只是因为时机一次次错位,故事才会步步升级。

当“天”“人”不相融的时候,冲突和误会必定激化,故事也变得多元化发展,一方面体现“流变”的传统艺术创作观念,一方面增强戏剧冲突,凸显现代性。促使着观众津津乐道,掌声不断。因此,“意境”生“气韵”,“气韵”引“流变”,“流变”再生新的“意境”,如此往复,使中国古典审美与传统艺术观念在现代新作《戏台》中重获新生。

《戏台》在舞美设计、人物造型、道具细节等方面无不流露出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思考与呈现。戏服规矩与文学典故,唱腔韵味与人情品性,加上底蕴深厚的台词艺术,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就如剧中所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样,贯穿全剧,无时无刻不熏染着我们。

演员陈佩斯作为表演艺术家,他把小人物的内心与凉薄的世道摆在一个位置,让观众在对比中捧腹大笑,又深陷思考。最后一个“静处理”,舞台上的“留白”,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二)话剧《兰陵王》《理查三世》的“诗化演绎”

话剧《兰陵王》《理查三世》是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导演的经典作品。研究其作品,我们发现,他在作品中推崇着一种“诗化意象”,这种“诗化意象”除了体现传统艺术观念的创作精髓,更是一种高度的情与理相互交融的产物。王晓鹰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情和理是不可分开的。理,没有了诗情,就不能称为“哲理”;而情,没有了哲理,也就不能是挥洒在艺术作品中的诗情。因此,他注重诗情与哲理在戏剧作品中的精妙融合。因此,他在戏剧舞台作品中呈现出的“诗化意象”便是情与理高度融合的直接体现。

通过具体的形象和角色,塑造出一个属于自己重新定义和认知的有情有理、有相有意的宇宙,这是导演王晓鹰在戏剧舞台作品中阐释传统艺术观念之“形神观”的有力展示。如话剧《兰陵王》中的“面具”,既是精美绝伦的有形的作为面具的“物”的展现,又是复杂分裂的无形的作为人性的“意”的展现,二者合一,既体现了“形神观”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再创效果,又暗含了“意境观”中客观事物的“道意”与主观情感的“我意”之间的相通。再如话剧《理查三世》,虽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巨作,但王晓鹰导演用中国传统艺术观念来讲述西方故事,其中除了人物造型纯中式化处理,借鉴大量传统戏曲元素以外,又使用传统书画中的宣纸元素做舞台背景,并有“造字”舞美的使用,有形的笔画,再造了无形的意蕴,使得舞台在设计的层面上得以升华至思想的层面,进而升华至传统艺术观念的层面,最终升华至对人性的隐喻与妙悟。

“意境观”与“形神观”是导演王晓鹰在其现代戏剧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对传统艺术观念传承与发展的突出特质。此外,“乐游观”在展现人物诗性化内在与自由行为之间起到了关键作用;“妙悟观”又在戏剧发展至高潮处,惊魂一笔,展现出近乎佛教“顿悟”般的舞台戏剧效果,使作品荡气回肠,生发气韵。

除了《戏台》《兰陵王》《理查三世》外,还有更多的戏剧舞台作品展现着艺术家在戏剧创作中不断寻找传统艺术观念的现代表达法则。如《暗恋桃花源》《青蛇》《我爱桃花》等,这些作品既沿用和改编了传统故事,熟练运用了传统艺术观念,又对戏剧作品的现代性的开发进行了较为发散的思考。不断排演、不断磨砺,造就出艺术者基于传统艺术观念的中国式审美眼光,并结合现代观众的精神生活,不断推进戏剧创作中传统艺术观念的现代表达,使传统艺术观念与现代表达形影不离,发挥文艺本身的道德伦理内涵与社会价值,对讲好中国故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對于做好戏剧创作中传统艺术观念的现代表达,笔者认为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每一位戏剧创作者在日常的学习与创作中,不断地向内修炼自我文化修养和精神高度,潜心探寻传统艺术精髓;向外用心观察现代社会与生活,结合经验与历练,讲好中国故事,最终,将民族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坚定地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传统艺术观念才能在现代戏剧艺术的蓬勃发展中新生气韵,才能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听到、体会到国民艺术的源远流长,进而形成属于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家园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郭必恒.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