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隐隐于街道

2020-11-18

当代工人 2020年19期
关键词:街道办余杭余杭区

大隐隐于街道

一个杭州余杭区招聘公示的截图引发网友关注,辖区内某街道办录用8位职工,全是清华北大毕业生,出生年份在1989年~1993年间,6个北大,2个清华;6个硕士研究生,2个博士研究生;文科和理工科各占一半。更夺人眼球的是,余杭区对这批招聘人员开出了35万元起的年薪标准。随后,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做了官方回应:这是2018年的招聘信息,属旧闻。余杭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需要更多青年才俊在服务管理上做好专业支撑。以往大学生择业很少向县区下沉,余杭区主动去宣传、去招聘,有利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吻合。

网友热议

●这些硕博们也太大材小用了吧?学历“通货膨胀”到这个程度了?

●别以为街道办都是马大姐当主任,张家长李家短调解邻里矛盾。中国的街道办作用大着呢,高效又专业。这次疫情防控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

●硕士博士都去端铁饭碗,那谁搞科研?十七八年的苦读和奋斗,难道就是为了去街道?

张宏民吃雪糕

张宏民退休多年之后,再度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在一则广传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短视频中,他一身寻常打扮,独自坐在街边的长椅上吃雪糕,让一众网民突然对曾经的“央视一哥”同情起来,表示张宏民虽然事业有成,却“无儿无女,孤单一人”,终是人生的失败者。

网友热评

●张老师牙口真棒,不用担心生计,又不用60岁还要替不孝顺的儿女操心!优哉游哉!

●有了互联网之后,原本以为可以让许多井底之蛙离开井底,去外面看看大千世界。没想到,互联网却让更多的井底之蛙相互认识,竟然获得了认同感。于是活在井下,自得其乐,反而变成了一种新风尚。

/时话说/

硕博们去街道工作被一些人看成是“资源错配”,这是对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和科研人才缺乏的担忧和焦虑。

2000年至今,我国有900万人拿到硕士学位,80万人拿到博士学位,这些去街道工作的人,其实只是个案,是极少数人的选择,并没有引领性。况且这件事发生在余杭区,街道特殊、人也特殊,这份结合更特殊,才造成了舆论的关注。

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历史沉淀很深,近些年来更是因为阿里巴巴、梦想小镇、良渚遗址的所在地而闻名于世。科技和文化底蕴齐飞,让这里充满了吸引力。不仅如此,2019年,余杭区又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和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是全国甚至全球知名的“创新活力之区”。

现在的政府,特别是治下好公司聚集的政府,其实都是“投行”,都依照投行的标准来选人。这样高配置的人才组合和优厚待遇,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这样的区域和街道,在中国也找不出几个。况且,顶尖人才聚集在顶尖街道的现象,也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逻辑——赢家通吃、马太效应、头部优势和先发优势。

买房做祠堂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某小区以“楼房式祠堂”为招牌,16栋楼目前已“入住”3000多家族,骨灰盒接近10万个,楼里每个房间门口都悬挂着“X氏祠堂”的牌匾和大红花。事实上,这块地本来就应是当地居民的骨灰堂。只不过是被村委会建成了住宅楼的样子,卖给外地人以攫取利润。由于公益性骨灰堂不能上市买賣,目前这个小区已经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并面临整治的命运。

网友热评

●整治后,10万个骨灰盒如何安置?

●扭转几百年来的殡葬观念任重而道远。但至少在此之前,不要让人们“连死都要排队”吧。

●能不能国家在每个地区弄个公益公园,然后在路边种一些树。我死之后,把我的骨灰弄成化肥,种棵树,上面挂个牌,我的孩子想我了,就在树底野餐或者坐坐就好了。我不想抛进大海,我想种成一棵树。

猜你喜欢

街道办余杭余杭区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余杭区妇女儿童服务中心教学成果展
街道办财务职能转型研究
街道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街道办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实践探索研究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转变工作思路 提高管理效率
新龟兔赛跑
巧妙数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