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跨境贸易结算方式的影响研究

2020-11-18林斌晖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信用证报文国际贸易

林斌晖

(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跨境贸易金融服务的重点以及难点在于跨境支付方式。跨境支付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其他方面发生的国际间债权债务,借助一定的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跨国和跨地区转移的行动[1]。尽管在近些年采用信用证业务的模式,以及基于SWIFT系统服务进行跨地区资金转移成为主流。但是基于传统的方式进行跨境支付依然存在一些痛点。例如跨境支付依赖第三方中心机构执行。各相关方缺失彼此的信任,无法快速通过审核,导致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采用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模式,可以剔除中心化机构的消极弊端,实现各贸易参与方互联共享,实现链上信息真实可靠且透明,维持各方信任,解决“信任孤岛”[2]难题。同时,采用搭建基于区块链的协同报文系统,可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最后在区块链网络中嵌入智能合约,能保证跨境贸易支付的每一笔交易具有权威性和客观性。

二、传统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及存在的问题

(一)SWIFT系统垄断

在国际贸易当中,几乎所有的汇款都要使用SWIFT支付系统。SWIFT系统是环球同业银行间的结算系统,它制定了全球金融机构间业务的报文标准,提供全球各金融机构交互报文的专用金融安全网络[3]。事实上世界各地许多银行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跨境支付的既定协议。因此,付款人所在地的银行就需要使用SWIFT系统去检索收款人所在地区有代理协议的代理银行。因此,一笔账款流动的全过程(图1)如下:付款人→付款人开户行→中间行→另一地区中间行→收款人开户行→收款人。在该模式中,起到中介作用,但收取一定额度的手续费。虽然大多数跨境支付理论上可以在1~2天完成,但是实际运作的跨境支付流程需要3~5天才能完成[4]。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不同银行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壁垒,以及其交易标准不统一,进而导致“信任孤岛”问题。

图1 SWIFT模式下的跨境支付场景

(二)信用证应用及问题

信用证是现如今国际贸易的重要支付手段之一。该模式在普及之初便具备安全性,可靠性的特点。信用证主要指银行根据企业实体开具信用证的需求,其结算方式是以开证行的信用为基础,一旦信用证开立,开证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5]。信用证开具主要流程如下:(1)贸易双方规定采用信用证的方式进行金融结算,出口方备货。(2)进口方提交材料,申请开证。(3)开证行审核申请书,并将开证结果通知出口方所在行。(4)出口方获取进口方开证结果。

国际贸易现行最重要的结算方式就是采用信用证,但是信任证是基于合同开具的。要保证各单据和信用证相符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本身必然会出现单据汇票、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与信用证不符的风险。

三、区块链概述和应用场景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是一种排除单个实体控制网络,并允许所有参与者记录和存储交易数字记录的分布式账本,其中交易过程所使用的各种加密技术以高度安全,可追溯验证以及永久保留且不可篡改的方式存储数据。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是在点对点的基础上验证、识别和共享的,因此信息无需中央机构对其进行管理,信息一旦上链就会加以时间戳以保证区块中数据的真实性。简而言之,区块链是一台“信任的机器”[6]。

(二)区块链落地跨境支付的优势

传统金融场景中,跨境支付多采用信任证业务进行国际间贸易资金的清算,其中存在协同效率低下,安全风险高的缺陷。此外,跨境支付过度依赖SWIFT系统,其中也存在信息交互不便,时间、费用成本高的不足。基于区块链技术采用跨境支付区块链(图2),基本可以实现不同银行间的资金清算,本质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经对比,传统跨境支付交易需耗时3至5天,成本主要包括银行手续费、电讯费、汇率差额,而目前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耗时为3至6秒,且无第三方费用,大约节约80%交易成本。

图2 跨境支付区块链

(1)去中心化。传统的贸易金融业务多依托于中间行进行转账具有依赖中心化机构程度高、转账效率低、高成本等问题,而在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结构当中,每个节点都可读取,验证,编辑数据,通过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向整个网络公开和同步。因此,弱化了基于中心机构的强控制力。

(2)数据透明且不可篡改。资金流动的过程中,信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区块链采用时间戳的方式确保区块上数据的唯一性,并且通过密码学保证账本数据无法被篡改,且数据一旦上链便可追溯。此外,各金融参与方将各自负责的数据进行上链,实现一个透明、共享、可信的链上数据,可有效解决“信任孤岛”问题。

(3)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种嵌套在区块链上的可编程协议。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金融服务可设定为一旦触发智能合约的执行条件,交易即可自动执行,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过程的自动化水平。解放人力资源,降低交易风险,提升交易效率。

四、区块链赋能跨境支付实例

区块链赋能跨境支付主要有两种方式。(1)通过数字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进行国际贸易间的资金清算。(2)搭建基于区块链的协同报文系统。其目的在于利用区块链的优势,提高国际贸易资金清算、结算的效率,节省时间、费用的成本。

Ripple是一个开放的支付网络,可以使得用户无需通过中间行进行资金转移,仅仅只需要通过该支付网络便可以转账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交易简单快捷,无跨行、异地、跨国费用,且耗时极短。

2017年10月,由IBM、KlickEx Group和Stellar.org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业务。这项业务旨在通过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群岛和英国实现12种不同货币的电子兑换,提高太平洋地区跨境支付的效率和降低成本。这项服务已经在太平洋地区处理实时交易,预计将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7]。

在国内,区块链技术与跨境支付的结合基本都是基于区块链的协同报文系统。主要方式是通过协同报文系统使得文件、单据在区块链上共享。目前已经有许多实践成果,例如招商银行可以直联境外分行或子行、中国银行实现了雄安-首尔的美元国际汇款业务、支付宝香港运用区块链技术支持用户直接向菲律宾账户秒转账。

五、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存储能力

首先,国际贸易是多方参与,共用一个区块链网络,多个实体都将数据上链且由于区块链中的数据无法删除,只能不断增加。从长期的过程上看,区块链系统对数据存储容量的要求无疑是巨大的。

(二)行业标准缺失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模式虽然显著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就目前而言,行业内尚无统一的执行标准。国际贸易涉及多个参与方,在无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必然使得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的应用上蒙上一层阴影。加之,国际贸易中各国地位不同,对于区块链的态度也难以汇总统一,短时间内暂无法形成业内标准。

(三)冲击金融市场体系

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国际贸易中的跨境支付,会使得部分传统的金融机构受到冲击。中心机构的“中介化”作用很大程度被弱化。但是在区块链系统中,各金融机构维护各自的账本,实现银行-用户的直接结算,当涉及到必要的多个银行参与结算时,依然需要配套相应的多方结算机制。有可能还是需要某种专业化的中心金融机构去实现。因此,对金融中介机构存废的判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8]。但显而易见的是,新的模式正在冲击金融界的中介机构,导致金融机构进行调整。

六、总结

目前,虽然区块链赋能跨境支付的优势显而易见,且区块链技术不断进步。但其还存在着诸如数据存储容量要求大、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和行业标准不健全等缺陷。使其在实践操作中具有不小的阻力。但是,区块链作为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免对账、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与解决国际贸易的复杂环境的思路十分契合。此外,针对监管领域,机构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区块链基于本身特性也提供了良好可行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信用证报文国际贸易
基于J1939 协议多包报文的时序研究及应用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浅析反驳类报文要点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ATS与列车通信报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