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治疗痰湿体质早期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20-11-18李文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达标率健脾证候

李文龙

长沙市中医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1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90% 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一旦患病将面临长期治疗,甚至威胁生命,造成个人、家庭极大的经济及生活负担。临床发现,2型糖尿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疾病的进展有一个很长时间的欲病阶段,及时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因此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中医认为体质决定着发病与不发病,决定病情的传变和预后,而痰湿体质与糖尿病关系密切[3-4]。笔者根据我院治未病中心10余年工作经验积累,用中医治未病方案治疗痰湿体质防治早期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6例痰湿体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基础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57岁,平均(48.68±7.45)岁,病程3~24月,平均(11.48±1.34)月;对照组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23~60岁,平均(45.26±7.38)岁,病程2~24月,平均(11.34±1.17)月;观察组45例,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0岁,平均(46.57±8.12)岁,病程5~24月,平均(11.65±1.24)月。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5]。

1.2.2 中医体质诊断 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6]标准。

1.2.3 中医证候诊断 参照 《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制定。脾虚痰湿证主症: 多食易饥、头身困重、胸院腹胀;次症:体形体肥胖、腹部增大或见倦怠乏力、纳呆、便塘、口淡无味或粘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缓。具备主证2项及次证2项或2项以上者, 参考舌象、 脉象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知情同意,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 FPG≤10.0 mmol/L,2hPG≤ 15.0 mmol/L;③初次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④年龄在20~60岁。

1.4 排除标准 ①中医辨证不属于痰湿质消渴病者;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血糖高者;③1型糖尿病或近1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史;④有严重心脏病,明显肝肾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⑤有精神病史;⑥治疗依从性差以及不愿参与本研究的。

1.5 治疗方法 基础组:对患者进行治未病健康教育,个性化膳食指导,运动处方,情志调节指导,不服用任何药物。对照组:基础治疗同时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43020362),0.25 g∕片,开始剂量每次 1粒,每日 2 次,以后视疗效调整,疗程为12 周。观察组:给予治未病综合治疗,治未病基础治疗+健脾消瘅方+针灸。中药健脾消瘅方:党参12 g,黄芪15 g,制苍术9 g,茯苓10 g,泽泻9 g,佩兰10 g,冬瓜皮10 g,荷叶10 g,山楂10 g,蒲黄10 g,生地10 g等。每日1剂,加凉水500 mL,煮取量200 mL,复煎1次,分两次温服,12周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主穴:中脘、气海、足三里、曲池、合谷等;配穴:脾俞、阴陵泉、丰隆。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准确定穴,局部常规消毒后,使用直径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生产,20010020号),按体形肥胖程度以及穴位所在部位,选长40~70 mm毫针进针得气后,各穴均取平补平泻法。每5分钟行针1次,每次行针2 min,均留针20 min。每周行治疗3次。

1.6 观察指标 观察0、12周的FPG、2hPG、HbA1c、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体质积分及24周血糖达标率。随访观察:治疗12周后,停用健脾消瘅方、针灸疗法、二甲双胍,维持治未病基础治疗,随访观察至24周,监测血糖谱每周2次,当患者在2周内出现3次以上FBG≥8.0 mmol/L和2hPG≥11.1 mmol/L,该患者列人24周随访不达标病例,可应用其他治疗。

1.7 疗效评估标准 ①参照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标准[8]制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症状积分减少<9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症状积分减少< 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 <30%,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n) =[(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②血糖达标标准:FPG 4.4~6.1 mmol/L,2 hPG 4.4~8.0 mmol/L,HbA1c≤6.5%,达标率=疗后达标例数/疗前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70.73%,基础组总有效率 62.50%。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3组治疗前后痰湿体质量化积分对比 各实验组治疗前痰湿体质量化积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痰湿体质量化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湿体质量化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痰湿体质量化积分对比 (分,

2.3 3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3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FPG 、2hPG、HbA1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2.4 3组随访24周FPG、HbA1c,2hPG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随访24周FPG 、HbA1c,2hPG达标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观察组与基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随访24周FPG 、HbA1c、2hPG达标率比较 [例(%)]

3 讨论

《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素问·奇病论》所说“此肥美之所发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运化失职,酿生痰湿,日久导致肥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尿病。刘艳骄等[2]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探讨肥胖人痰湿体质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被调查的 370 例患者中,痰湿体质的发生率是 64.94%,其中肥胖人痰湿体质的发生率98.93%,痰湿体质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联系。清代医家王燕昌在《王氏医存·肥人多痰》中说:“肥人之病,皆因脾湿至胃生痰……脾受湿伤,不能消食,宿食惟在胃资湿生痰;脾受湿则气下陷而不能温升,胃生痰则气上逆而不能清降”。脾胃虚弱是痰湿体质产生的机理,因此治以健脾利湿化痰降浊为法则,改善痰湿体质为根本即“治病求本”。痰湿体质既是病理体质又是糖尿病的易感体质。就糖尿病的治疗疗效而言,改善体质问题,是对此进行有效防治的重要手段。本课题组研究3组均以治未病饮食、运动及情志调理为基础治疗改善患者痰湿体质,研究发现3组对体质的改善均有效果,以治未病综合治疗果最佳,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2周后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疗效显著,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4周随访达标率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说明痰湿体质的改善,对降低血糖、长期稳定血糖有重要作用。

本课题组研究对象主要为糖尿病早期患者,属中医“脾瘅”范畴,《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其治疗,《内经》提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脾瘅”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引起脾失健运,因脾作为生痰之源,会造成痰湿内生,久而久之郁结从而化热,湿热日久煎熬真阴,会产生消渴。临床治疗的重点是调理脾胃,并恢复脾胃原有运化功能。因此,可予以芳香醒脾药物作为主药,发挥健脾祛湿、清化湿热作用。《温热论》中提到:“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浓涎沫者,其口必甜。”并提出对应治疗干预中予以芳香醒脾之佩兰叶,达到除湿运脾治疗“脾瘅”。健脾消瘅方是我中心针对痰湿体质及其相关疾病早期2型糖尿病调理的基础方,由党参、黄芪、制苍术、茯苓、泽泻、佩兰、冬瓜皮、荷叶、山楂、蒲黄、生地等药组成。党参、黄芪益气健脾;制苍术、佩兰燥湿运脾;茯苓、泽泻、冬瓜皮、荷叶健脾渗湿泄浊;山楂活血散瘀,合蒲黄活血祛瘀,再根据患者不同症候,随病症加减治疗,如肥胖用苍术、海藻等化痰消脂,高尿酸血症用土茯苓、川萆薢等泄浊排毒,高脂血症蒲黄、绞股蓝、姜黄等活血化痰消脂;高糖血症用生地、黄连等滋阴降火;高血压用天麻、决明子清肝泻火。针灸治疗考虑疾湿的产生与脾胃相关,《医宗必读·痰饮》指出:“按痰之为病, 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 ……脾复健运之常,而疾之化矣”。穴位取穴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经穴为主,共奏健脾渗湿、化痰泄浊之功。本研究证实健脾消瘅方结合治未病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并能长期稳定血糖。对于痰湿体质偏颇人群及痰湿体质易患疾病,中医治未病综合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应规范制定痰湿体质易发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调理方案,制定这些疾病的中医治未病优势病种临床路径,规范治未病干预痰湿体质药物与非药物疗法治疗标准及流程,这也是将来防治慢性疾病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达标率健脾证候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