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类材料题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
——以2019 年全国卷Ⅲ第40 题第(1)问为例

2020-11-18广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3期
关键词:罗马帝国罗马答题

广西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解答中外对比型材料解析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得分率低。为此,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及多年参与广西高考历史阅卷的经历,以2019 年全国卷Ⅲ第40 题第(1)问为例,探讨中外对比类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解题策略,以期为教师及学生的三轮复习助一臂之力。

例.(2019·全国卷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

材料一从公元前1 世纪建立,到公元4 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 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 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 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一、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题策略

从笔者参与阅卷的情况看,学生对此题的作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审题不清,学生对“国家治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楚,直接按固定的模式答题,即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罗列古罗马和汉代治理国家的具体措施;二是归纳概括能力欠缺,两则材料的阅读难度较低,但一些学生仍不会作答,只是罗列一些史实或直接摘抄材料,导致因答案不全而失分;三是答题的方向把握不准,“异”“同”的作答内容重复,角度单一,条理混乱。

鉴于此,对于中外对比分析类的题目,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阅读、分析材料,归纳、概括材料要点和组织答案要点:

(一)审清题意明要求

有效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审题,明确答题的范围、要求、角度。审题时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注意问题提示语,明确答题范围。历史材料解析题的问题设置主要有三种提示语:一是“根据材料,概括/简析/说明……”,解答这类题时,应完全依据材料进行概括、分析、说明,答案就在材料之中;二是“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解答这类题时,要联系学过的知识,答案一般来自教材的相关知识及历史常识;三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简析……”,解答这类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本题属于第三种,解题时既要注意根据材料归纳、概括答案要点,同时要注意运用学过的知识组织答案。

第二,注意审清题意,明确问题类型及题目要求。题目要求“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属于材料解析中比较异同类,答题时应包括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精析材料抓要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概括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要点。步骤如下:

第一,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每层的关键词句。一般来说,为了便于学生阅读,高考历史每则材料的每一句话都有其主旨,因此,在阅读时,要注意按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进行分层,进而分析、归纳、概括每一层的主旨:

1.材料一

第一层:第1 句,可在该句旁简写“疆域广,设行省”;

第二层:第2 和第3 句可归为一层,均是古罗马的民族关系,可简写“民族有区别”;

第三层:第4 句,可在该句旁简写“人口多”;

第四层:第5 句,可在该句中标出关键词“行省有自治权”(也可作为对第一层的补充);

第五层:第6 句,可在该句旁简写关键词“罗马法广,罗马化浅,语言各异,文字不一”。

2.材料二

第一层:第1 句,可在该句旁简写“中央集权;设郡县,统一制度法令;疆域广”;

第二层:第2 和第3 句,可在两句旁简写“儒家教育、教化、伦理规范,人口多”;

第三层:第4 和第5 句,可在材料中标出关键词“方言各异,文字统一,有统一观念,被称为‘汉人’”。

第二,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这可能有助于解题,如材料一的时间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公元4世纪分裂”,材料二的时间是“汉武帝……至东汉末”等,因此,在答题时应注意答案的时间范畴是古罗马和两汉时期。

(三)分点作答角面宽

第一,应看分答题,一般每点2分,本题这一问为16 分,应分为点作答,分别回答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相同点、不同点至少分别从4 个不同角度各答4 点。

第二,抓住每层材料的关键词,将材料一的主旨要点作为参照,对比材料二的主旨要点,从中找出异同。写答案时可以材料一的信息要点出现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条理更清晰,角度更全面,站位更高,更容易得高分,同时,表述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

表1 材料一信息要点

表2 材料二信息要点

通过比对可知,罗马帝国和汉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相同点(下划线):疆域广、都设行政机构管理地方、统治人口多、都颁行法律、疆域内各族所操语言各异等。不同点(用直线相连):罗马民族间有区别,汉朝融合为汉人;罗马地方行政权大,汉朝地方严格服从中央;罗马强调推广罗马法,汉朝强调儒家伦理道德;罗马帝国罗马化浅,汉朝形成了统一的观念;罗马文字不一,汉朝文字统一等。据此可得出如下答案:

相同点:①都建立疆域广阔的国家;②都在地方建立行政管理制度;③国家统治的人口众多;④都制定了统一的法令;⑤疆域内管理的民族众多,各族语言各异。

不同点:①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区别对待,汉朝各民族均被称为“汉人”;②罗马帝国行省有自治权,汉朝加强中央集权,各郡县实施统一的制度法令;③罗马帝国更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更重视儒家思想的教育、教化和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④罗马帝国各民族罗马化浅,汉朝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⑤罗马帝国没有统一的文字,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

【标准答案】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比对并分析学生总结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可看出,学生总结的答案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标准答案,且答题的条理更清晰,更便于学生掌握。

二、复习对比类材料题的教学策略

(一)研究高考真题及标准答案,把握答题规律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是学生复习和训练最好的题库,这些真题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千锤百炼,综合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常识、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教师可将有关对比类的高考真题整理并印发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训练。在练习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标准答案一一对应材料,即每一个答案对应的是材料的哪一句或哪几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掌握此类型题的解题技巧,更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论从史出这一理念,提高答题的针对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紧扣材料答题

在平常的教学及高考复习中,教师既要讲授一般的解题方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答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理念。在指导学生审题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注意比较对象的共同属性(相同点)及其特殊性(不同点),还要注意时空位置是纵向关系还是横向关系。在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历史事项的方法时,既要使其掌握不同项目的比较方法,如比较动态的历史事件应从事件的背景、原因、性质、经过、结果和影响进行对比;比较历史主张、政策、措施等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着手;比较对象间的因果关系应从主观和客观、历史和现实、直接和间接等角度进行对比,更应教会学生分析材料(分层)、从材料中归纳要点的论从史出的方法。

(三)强化基础知识识记,构建知识体系

对比分析类材料解析题可以进行古今中外的纵向、横向对比,题目灵活,材料丰富,涉及知识点多,时间跨度较大,如2018 年全国卷Ⅲ第41 题第(1)问要求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其主要考查中外对比,而2017 年全国卷Ⅱ第41 题第(1)问要求概括指出清政府的矿业政策的差异、2019 年全国卷Ⅱ第41 题第(1)问要求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等,这主要是对一个事项的前后进行对比。因此,教师除指导学生掌握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要点信息的能力外,还应强化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纵向(古今比较)、横向(中外比较)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学生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解答综合对比分析类题目时,可以站位更高、角度更全面。

猜你喜欢

罗马帝国罗马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小罗马
时空大转盘·罗马帝国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