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大单元教学在复习类课程中的实践路径
——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例

2020-11-18陕西山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核心评价

陕西 山西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一体四层四翼”的概念,并对高考定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即教育功能体现在“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层面;评价理念体现在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层面;评价模式体现在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层面。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日常教学方式,注重学法指导,落实素养本位。以历史学科高一、高二的复习课程而言,常见的复习课类型有思维导图法、总结归纳法、阅读与会议相结合法、时序贯穿法、史料阅读法等,这些方法在历史课程的单元性复习专题中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深度学习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以大单元为主的教学方法亦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理论导航: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设计流程

深度学习是推进学生基础知识奠基、核心价值认同、关键能力优化的重要方式,大单元教学也是深度学习方法的重要体现。对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笔者采用崔允漷教授的观点,即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学生立场为中心,围绕某一单元所开展的完整的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呈现出“学生为何学”“学生如何学”“学生何以学会”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格局。

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法呢?崔允漷教授认为,大单元教学要说清楚四个问题:一是为何学习?即明确单元名称与课时;二是学习什么?即厘清单元教授的问题和期待学生学会的问题;三是学得如何?即设计评价任务,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四是有何深思?即培养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本文立足崔允漷教授的四个问题,紧紧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例,从确立单元核心目标,制订学习基本任务;建构教学评价方式,厘清知识逻辑框架;桥接真实生活情景,打造多重反思空间等三个方面探究大单元教学在历史复习类课程中的实践途径。

二、设计助航:复习型课例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确立单元核心目标,制订学习基本任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提出了如下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理念的初步实现。

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该单元教学重在构建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就复习课程而言,根据大单元教学的要求,可初步拟定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即研究“以人为本、解放人性和自我关怀”,科学精神即研究“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根据核心目标,教师可制订如下具体学习任务:一是清查概念,分层梳理本专题与核心目标相关的名词(见表1);二是厘清线索,分时空整理与本专题核心目标相关的史实,可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地图,在地图上标记各国或各区域的重要史实,并按时间顺序和空间序列进行历史解释;三是厘清联系,可引导学生以史学理论为基础,从延续、偶然与变迁的角度探索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源流,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阐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联系,还可以从内生性与外缘性的辩证统一规律深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内涵等;四是清醒认识,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什么?学了什么?还需学什么?哪些值得反思?从而使学生能动地掌握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

表1

(二)建构教学评价方式,厘清知识逻辑框架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才能达成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明确目标性和过程性,即在知识层面是否达成教学目标?通过怎样的方式达成?有怎样的学习体会?二是具有激励性和多样性,即在能力层面通过情景式、剧情式、演讲式等方式测评学生的理解能力。三是体现适应性和反思性,即在素养层面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能够根据对现实问题的反思理解历史现象等。为此,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复习策略中,教师可设计如下评价方式(见表2)。

表2

笔者基于核心目标,设计十个层级的教学评价等级,这既有利于指导学生明确“学习什么?为何学习?如何学习?学得如何?”的思路建构,又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体四层四翼”具体细化落实。根据评价层级,笔者以层级七为模板,阐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相关内容。

1.横向

(1)不同的环境会对思想的异同产生影响。例如,分析春秋战国与古代希腊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对不同的代表人物的不同主张所产生的影响,可将孔子、孟子与苏格拉底进行比较、将荀子与柏拉图进行比较、将法家代表与亚里士多德进行比较等。

(2)文化革新适应时代需求。例如,可从原因、特征和意义角度对比分析唐宋古文运动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明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等。

(3)社会变革蕴含精神实质。例如,在国家治理、基层管理、疫病防控、城市建造、环境优化、交通改革和政策评估等社会变革的内容中,均蕴含人文和科学等精神。

(4)人文与科学的互动作用。例如,古希腊时期对神话、自然、社会和个人的研究体现了科学精神;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推进了科学成果的产生,科学成果与精神又作用于物质世界的改变及人对自我的深思与反省。

2.纵向

即以时序为线索进行贯穿,理解历史事件在发展过程中的延续、偶然与变迁,如研究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时,可以设计如下逻辑链形式:

(1)论证自身权利来源于何处,解释天赋人权的内涵,从而否定贵族特权思想;

(2)论证资产阶级国家如何建立,解释社会契约的内涵,从而否定宗教神权思想;

(3)论证国家权力来源于何处,解释人民主权的内涵,从而否定专制王权思想;

(4)论证权力机构如何制衡,解释分权制衡内涵,从而理解程序民主的基本形式。

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下厘清知识的逻辑框架呢?这需要学生基于核心学习目标和任务,找到每一个项目或层次的中心词,并以此为原点,运用层层追问的形式,展开逻辑探索。笔者以人文精神的演变为例,进行逻辑建构:从认知角度讲,第一,应研究对象转变,即从对神的研究转化为对自然的研究再到对人和社会的研究;第二,应研究层级深化,即从对宗教的抽象认识深入到对教会、教皇、教士中人和物的具体认识,再到保障和维系人民民主权利多元化方式的理性认识;第三,应研究多元领域,即从早期的哲学领域到文化艺术领域再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美术等多元领域。

(三)桥接真实生活情景,打造多重反思空间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对基础知识层面、关键能力层面和核心价值认同层面的有机整合。前文基于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已经比较清楚地论述了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的问题,接下来怎样设计复习课程的测评方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入手。

过程性评价要让学生写出自己在研究本专题核心目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中,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这些方法的价值是什么?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新问题?分别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的?哪些问题刺激了主动探索的精神……学生还可以列举实证,阐释对核心目标的理解,如“新冠肺炎”期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疫情救助和防控工作,其中,“火神山”医院的修建就是最好的例证,这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2020 年1 月23 日初步设计出平面图,1 月31 日正式完工,7 000 多人历经8 天,一座占地3.39 万平方米,容纳千人的疫区医院正式建立。时间就是生命,7 000 多人用中国速度与疫情赛跑体现了人文关怀,8 天时间攻克技术难题并成功修建又体现了科学精神。

结果性评价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本专题中,学生容易完成的成果有逻辑思维导图、具化知识整理及探索心得展示等。

这两种评价可以从宏观层面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需要从微观角度测评,借助试题进行考核,笔者精选一道高考选择题和高考材料预测题予以说明。

例1.(2019·全国卷Ⅱ·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

15 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时间范围是在15 世纪,空间范围是欧洲地中海北部的主要城市,以意大利为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3 世纪末到14 世纪,意大利产生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进而,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三个城市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且图中展示的是印书坊,书籍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故A 项正确;联系史实可知,欧洲政治变革是在16 世纪左右,时间不符,故排除B 选项;联系史实可知,13—14 世纪欧洲已出现市民阶级,时间不符,故排除C 选项;新教是在16 世纪的宗教改革之后,时间不符,故排除D 选项。本题充分体现了必备知识是基础,核心素养是关键的考查特点。

例2.(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4 —17 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 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以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 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 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 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简述“卫生革命”的意义。(8 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调取知识、综合运用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题的时间在14—17 世纪中期,地点在英国伦敦。根据时空可知,这一阶段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但并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仍处于封建王权时代。从“教皇亲自设计”“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可知,宗教尊重生命,这符合教徒的生命观。从“新建或重建”等能看出这一阶段科学技术的进步,地方当局积极投入防疫、控疫之中,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影响。通过具体的防疫措施可以得出“卫生革命”的意义:国家治理完善、卫生观念加强、城市建设优化、医疗制药规范、尊重生命个体等。

基于这道题的选择,笔者认为,复习题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原则:①材料内容设计应体现情景。试题材料应尽可能生活化、情景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作答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试题的趣味性,还能体会到对作答的指导性。②设问设计应体现综合性。这一方面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系统作用;另一方面是中西的对比性,即能够通过某一主题实现中西贯穿。③参考答案设计应体现规范性。选择试题时,应尽可能选择与高考参考答案语言表达相似的试题,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成绩。

三、反思保航:大单元教学下复习课实践途径

大单元教学是基于核心素养下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通过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专题设计,笔者归纳出一般性复习课的实践路径,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找准核心目标,多维度设计突破方案

本专题的核心目标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突破该核心目标可以采用对人物、作品、语录、专题核心词、关键名词的解读等方法。

(二)设计评价标准,多层次解读核心目标

本专题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设计10 个层级性目标,一方面给学生复习提供思路指导,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优化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测评形式,多渠道给予展示空间

学生对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如果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在不同的情境中说出核心目标的内涵,那便说明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还逐渐过渡到了运用层面。

(四)反思学习过程,多角度审辩人文科学

大单元教学下,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思“学习什么、学了多少、怎么学”的问题。就人文与科学精神而言,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如果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思考当事人的抉择和主张,并从中得到启示,这不仅可以作用于自我成长,更是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价值功能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核心评价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