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0-11-18胡启琴张柳陟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题组学习者单词

胡启琴 张柳陟

(1、2.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手机移动设备相当普及,但是大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渠道习惯于依赖教学课堂。基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虽然学生的英语输入和输出训练得到加强,但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间缺乏交流,学生学习被动,其英语知识水平、交流能力依然不佳,英语学习兴趣低,课堂多样化的构建一直处于瓶颈之间。如今,移动设备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正逐渐参与到语言知识的教学中,并依据学习者自身学习需求提供了可持续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开辟了新的语言教学路径,移动学习也因此得到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重视[1]。在此背景下,微信(WeChat)作为微型学习和移动学习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参与到大学课堂的语言教学中,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微信是“2011年初,腾讯公司发明的一款可同时多人进行语音聊天、自定义发送内容、同时快速将图片和文字发送对方并兼具朋友圈、公众平台等的手机聊天软件”,因其强大的功能和简易操作度,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也正如此,微信便可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辅助工具[2]。如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21世纪高等英语教育的重点理应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36。因此,把微信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有效及多元生态语言学习链、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做好铺垫。基于此,依托微信平台,将其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开发语言学习资源的多样性,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积极语言知识构建能动性是本实验的研究重点。

一、理论背景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理论的升华,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语言学习理论[4],主要由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理论构成。因此,对于人类学习的认知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自身本来的经验,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的行为,具体是指学习者根据个人的经验知识,主动搜集、整理、加工和重组各类新的语言知识,建构知识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意义的过程[3]36。将微信融入英语教学,就是发挥学习者对手机的依赖,尽管是被动接受自身大脑要求其学习的内容,也能选择性地搜集和整理知识,最终加工成自己的知识。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微信的特殊性以及学习者建构知识过程的自主性,因此必须积极发挥学习者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主动营造学习者学习环境设计的真实性,发挥学习者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潜在作用等。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第一,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沟通以及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交互有着重要意义;第二,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学习资源的丰富,认为知识不是从外界直接转移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情境中将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交互后获得的新知识,鼓励学习者主动构建完成学习目标[3]37;第三,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既有的知识经验的不同,因材施教。基于以上,微信平台的加入,必将创设一个新语言学习的环境,触发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协作,积极构建语言知识。微信作为沟通的载体,已经参与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由于学习者使用微信的主动性,便能将学习者依赖此环境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建构语言知识体系的目标。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微信参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理论,也可以翻译为自我需要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概念非常复杂,它“能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5]。20世纪中后期,由于元认知策略的研究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有关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备受重视。自主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基于学习者自身情况,指导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制定符合自身学习习惯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同时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评价等,最终实现学习要求。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受到学习者外部环境因素(比如学习环境、家庭氛围等)和自身因素(比如学习动机、焦虑等)的影响,而学习者自身因素则是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6]。研究调查发现,成功的语言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也很强,他们除了能够快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以及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处理具体的学习任务[7]。自主学习能力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元认知策略能力,即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因此其发展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认知水平”。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迫于应试压力,大部分中国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基于此,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需要转变和优化。课题组将微信融入英语教学,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语言知识,利用和开发当代学生对移动设备的依赖和特殊的敏锐感,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行设计、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己设定的语言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个人优势。

(三)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即批判性思维,是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关注的核心目标之一[8]。思辨能力,指人对遇到事物进行思考、辨析,是人的认知能力(即感知、推理、分析、评价技能)和情感特质(即开放、好奇、自信、正直和坚毅等五种性格特征)的统一体[9]。思辨能力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学会根据自身已有知识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地分析和判断,最终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接收知识、识记知识。在中国的语言教育的大环境下以及长期的应试体制下,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重点放在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以及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的提高上,不够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英语课堂氛围单调,学生只会反复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学生的语言综合交际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学生思辨能力中情感特质的利用和认知能力的培养理应得到重视,只有学生主动去思考接收到的语言知识,才能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

鉴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访谈考察微信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学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教学补充物,能否帮助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构建,且能够加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

二、研究设计

(一) 实验对象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典型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选取课题组一线教师任教的贵州省A学院与英语学习背景类似的2018级化工专业85名本科学生以及2018级化学专业61名本科学生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课题组一线教师在开始任教时,即学生进大一时做过调查,化工班85名学生高考英语平均分59.5分,化学班61名学生高考英语平均分61分,英语知识水平相当,基础都比较薄弱,且两个班共有65名学生表示喜欢学英语,占总人数的45%,但当问及是否喜欢英语,却有109名学生表示喜欢,占总人数的75%。关于学习英语的目的全班有38%的学生表示想出国留学、和外国人交流,18%表示学习英语是因为兴趣,余下的44%的学生均表示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根据课题组老师的调查,化工班85名学生都在使用微信(使用率100%),并且80%以上的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是社交;化学班有2名同学表示从不使用微信。因此,课题组一线教师由此确定将化工班定为实验组,化学班作为控制组。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将听力测试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并辅以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访谈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三) 实验过程

本实验研究第一步是测试。首先,课题组教师对化工班和化学班的学生分别进行了实验前的测试,由于教学实验时间短,此次测试题型只有听写。课题组教师选取了两篇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演讲稿:《勇气与恐惧之间的美丽平衡》和《给迷失在这个时代里的人们的一封信》,并将每篇演讲稿的10个单词去掉留白,总共20个单词,让学生根据所听材料填写单词,填写正确一个单词得1分,总分20分。测试结果显示,两个班的及格率都在40%左右,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及格,成绩相当。

第二步,课题组教师将实施24课时的教学实验研究。化学班作为控制组将按照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微信并不作为教学的主要补充物。化工班作为实验组,微信将作为主要的教学补充物融入正常的教学中。因此课题组老师必须有完整的教学计划。首先,全班建立一个英语学习微信群,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小芳老师”(每日都有一篇TED演讲的更新),以及下载扇贝单词和扇贝听力APP。其次,全班同学自由分组,并建立每个组自己的微信群,组长监督组员每天将自己的听力(每日五句)和单词(每日15-20个单词)打卡记录发送群里,组长每周将成员的学习情况发送班级群并接受任课教师的检查。第三,每个组每周五负责将本周TED演讲的重点单词不少于30个罗列出来发送班级微信群供同学学习背诵,任课教师将于第二个周的英语课对这些单词进行听写。第四,每个组的同学每周负责挑选出1-2个TED演讲进行英语课前10分钟的展示。第五,每个组成员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可以针对教学主题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学生也可自主进行群内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最后,在实验前告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全部列入期末考核成绩。

第三步,在实验前的教学任务全部布置完毕之后,课题组一线任课教师首先对2018级化工班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思维规范的训练。第一,引导学生在记新单词时不要孤立读词或者默记单词,而是建立起语音与词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边听、边读、边写、边记的自主学习习惯。第二,训练学生思辨能力中的识别、归类、区分等分析技能,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的方式进行辨音、识别单词、学习句型、理解大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四步,24课时的实验结束后,期末分别对两个班进行英语听写测试,课题组教师选取两篇TED演讲稿:《未知的美丽》和《学习一门新语言的秘密》中的10个单词(总共20个单词)去掉留白,然后分别对2018级化工班85名学生和2018级化学班61名学生进行测试,让他们同时根据所听演讲填写单词,填写正确一个单词得1分,总分20分。

实验后测试结束,课题组统计测试结果数据,并根据测试的结果同时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及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微信参与到英语教学的态度及测试以后的心态调查。

三、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测试结果

课题组一线教师在实验结束对化工班和化学班的学生分别进行了听力的测试,结果显示,在总共20个单词中,每个单词填写正确得1分,总分20分,化工班学生最高分18分,最低分5分,平均分14分,平均正确率70%;化学班学生得分最高16分,最低2分,平均分10分,平均正确率51%(表1)。两个班学生的英文听力测试结果显示,化工班学生填写单词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化学班的学生。说明化工班的学生通过微信学习英语的效果更好,他们能投入演讲听力的氛围听音、辨音,推理出演讲中需要补充的单词。基于课题组老师任教前对两个班的调查结果:两个班英语听力和词汇基础能力相差不大,且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直遵循相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除了化工班的教学增加了微信这一英语教学补充物,但测试分数显示化学班在TED演讲测试中分数低于化工班,且其听音、辨音、推理、分析等的语言思辨能力确实稍弱于化工班,有待加强。

表1 化工班及化学班学生测试结果对比

(二)课堂观察与讨论

在测试过程和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课题组一线教学教师发现,化工班学生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化学班学生,且在播放TED演讲的时候化工班学生全神贯注,比较认真专注,能够集中精力,表现出很大的学习热情,第一遍播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就能知道演讲大意,第二遍播放结束,课题组教师收回测试,并和学生交流所听演讲的大意和背景,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比较好,课题组教师借此机会讲解演讲中的单词、语法,收到的学生反馈也比较好;但相对于化工班学生来说,化学班学生对所播放的TED听力积极性不高,课题组教师播放三遍录音,测试结果依然不如化工班学生,播放完第一遍,课题组教师对视频中TED演讲的大意进行提问,仅有少数2名学生能够回答正确。整个听力测试过程气氛比较紧张压抑,学生因为焦虑、不自信、基础差等原因,课题组教师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就会影响到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和英语学习效果。

(三)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教学实验前后测试结束,课题组教师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化工班学生表示在听听力的时候,他们很专注于所听演讲的内容,听力和词汇也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并表示这得益于这两个多月的英语学习模式的改革,微信平台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也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化工班的学生和课题组一线教师对该教学模式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达到86%,自主学习满意度82%,互动交流满意度78%,知识拓展满意度82%,自我监控满意度84%,易操作度86%,学习内容满意度78%。大多数同学认为,将微信平台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其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反,化学班的学生表示因为本身英语基础比较差,进入大学以后,学习主动性逐渐减弱,除了英语课平时几乎不会主动学习英语,学习兴趣也减弱了。当听力录音播放的时候,他们就自动产生一种焦虑感,无法集中精神。

图1 基于微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启示

(一)建立有效及多元生态语言学习链的大学英语课堂

由于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英语课堂多样化的构建一直处于一个瓶颈之间。因此,美国学者阿什比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指出一个课堂的生态系统主要由老师、学生和学习环境三者共同组成[10]。然而,单一的教学环境,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被动,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将微信融入学生的英语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通过微信媒介发掘英语课堂多元的生态语言学习链,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多,为学习者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扩宽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利用分组、探究、同伴竞争、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等,对英语学习知识进行构建,其最大的优势是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排斥感,激发学习者身上的认知和情感特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推动英语课堂多样性构建。

(二)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

尽管一直倡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中国学生在语言课堂上习惯于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去进行识记和理解,并不会主动分析思考发现语言规则,教学也是单一地围绕各种等级考试传授语言知识以及考试技能。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也没有充分地利用和开发学生身上一些认知和情感特质,比如分析、推理、好奇、自信、坚毅等能力和品质。微信融入英语课堂,能够很好地纠正学生孤立读词、记词、学习英语的习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发音不标准,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对此进行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一直较弱,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思辨能力中识别和区分能力差强人意。利用微信英语学习公众号、微信群对学生的英语进行训练,恰好就能利用思辨能力中的情感特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改变单一的以授课为重点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丰富的学习情感,在情感特质的培养中提高学生的有效交际。

(三) 开发和利用微信功能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单纯地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目前,《大学英语》课时数严重缺乏,每学期课时总数只有54学时或72学时,学生只能在大一和大二才能选修《大学英语》课程,而且由于是公共选修课,很多学生不重视,也因为公共外语师资薄弱,几乎所有的教学班级都是大班教学,大学英语受到的关注更是少之甚少。因此,作为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多方开发除了课堂以外的其他英语学习渠道,利用当前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优势以及微信功能的多样性,因势利导,通过线上和线下多方渠道,将微信和英语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微信功能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之相配合,充分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开发出新的语言学习策略和方法,丰富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开辟出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径。

结 语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主流意识,但是在大多数英语课堂,尤其是地方院校的英语课堂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发挥出来。因此,课题组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微信的融入对学生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颇见成效,并且通过课堂观察、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到学生通过微信参与语言输入输出训练中的认知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在英语听力中的听音、辨音以及推理大意等思辨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微信的融入使学生的学习视野被扩宽,师生关系的融合得到加强,不断改善和丰富单一的英语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真正主动地参与语言的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尽管优势可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需要花费教师更多时间,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周期全程投入、主导,否则,很难发挥功效。基于以上,如若微信的交互性、即时性、泛在性等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这将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平台。

猜你喜欢

课题组学习者单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肥团队 张瑞福 课题组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单词连一连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看图填单词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