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图景

2020-11-18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思政目标建设

陈 莲/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思政课堂是立德树人教学任务落实的关键。该科目从根本上而言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有着解答成长困惑和“耕耘思想田野”的作用。尤其是在2019年8月发行了思政课改文件之后,教育部门提出了“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和思政课堂建设形成协同的效应。”由此可知,思政课堂需要打破年级和学段之间的阻碍,不被课程的边界所影响,将大中小学生的思政课堂结合起来,促进一体化建设的进行。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

现如今,思政课堂的一体化建设得到了国家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文献法令的颁布,还是习近平主席在校园中进行的重要讲话,都能够体现出党与国家在不断推动思政学科的内涵式发展,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建设目标。但纵观现在的思政课堂,仍是存在着部分问题,具有着普遍性与共识性的特点。

(一)目标层次不清,操作性质较弱

现在的思政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目标层次不清和操作性质薄弱等问题,比如小学教师在对“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课进行教学时,便会将课堂目标定为“让学生树立起遵纪守法的意识”;而初中教师在对“做守法的公民”这课进行教学时,就会把“提高法治观念”定为基本的课堂目标;高中思政教师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时,便会把“加强法治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习惯”当成目标。这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学段上无法有效区分,不能体现教育大纲阶段目标中的循序渐进性。

(二)资源纵向断裂,不具协同能力

在现代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公民监督权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知识在大中小学里面都没有明确的界定和描绘。而高中思政教材必修三中的“全面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与大学教材中的“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格局”都将“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和全民守法”这一方针体现了出来,但内容上缺少逻辑层递性。

(三)学习方法陈旧,学段特点模糊

在小学思政教材中,曾提出两个建设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分别为教学要从价值上的说教转化为探究模式和创设出自主学习的情境。而高中“从修正后的宪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知识点中,表明需要建设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转变过去老旧的教学经验,引导他们在不断思索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方式。由此可见,两个阶段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略为相似的。

(四)不易收集资料,考评难以落实

在高中阶段,教师在对“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主要位置”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便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结合着形成性与终结性的特征。虽然该理念自身具有无暇的特点,但理想化仍过于严重,不能有效对学生的法治水平进行考核,很难收集相关考核资料,无法高效充分评判出学生的法治精神与理念。

(五)轻视队伍建设,忽略教师培养

很多地域都对思政教师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配备的人员也不齐全,甚至许多一线城市中的小学思政教师还在由语文教师代替,有些偏远山区的思政教师还需要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另外,思政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与思政教育素养也参差不齐,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需要。思政教师队伍还存在着协同力不足的问题,缺乏相关的法理、心理学、教育学等通识知识,不能将创新素养与信息素养等更好运用到课堂之中,缺乏对“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导致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丝毫不想在思政课上“抬头。”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分层,循序渐进开展

教学目标属于一节课在逻辑层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每堂课的思维归宿和灵魂,更是思想政治旗帜飘扬的方向。人的认识是处于一种循序渐进且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的,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堂也要遵循每一个人的认识发展规律,为其设置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继而引导教师可以把握住不同学段下的课堂风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情感认同能力。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从迈入校园开始,便会感受到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联,以此形成一种成功的感觉。另外,学生在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同学时,还要在心中形成适当的心理调试平衡,继而产生压力感。不管是成功感还是压力感,都会深深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萌发出了规则意识和民主精神,而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班级与校园活动之中。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民主的生活中,开展自主式管理,促使学生自主进行决策,进而使其规则意识逐渐发扬,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石。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启蒙的活动中激发出学生的法治情感认同,把“法言法语”转为“童言童语”,继而逐渐产生家国和规则意识。

(二)教学资源分层,进行协调育人

政治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它具备着双重的属性,既包含知识体系,又囊括着价值观念,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传授给他们知识,促使其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得到提升。例如,初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便要牢牢把握住“内容律”的要求,践行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育人方向,解决“如何培养优秀人才”这个根本层面上的问题。换言之,初中教师要站在充分的教学资源上进行供给侧的改革,从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开始,建立起教学资源的整合机制。

(三)教学方式分层,开展精准施教

在高水准的思政教学中,需要牢牢遵守住“两个律”理念,首先是内容科学中的“内容律”,其次是采用合适方法教学的“教育律”。“内容律”的地位要较高一些;但基于传播的角度,当教学内容到达学生耳旁后,如果没有被其接受并认同,那么便无法称之为传播。因此学校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注重供给侧改革时,还要将富有“时尚性”与“精美性”的教育律融入其中。例如,高中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开展常识性学习,促使课堂能够动起来,首先要重点关注理论常识,结合着《法治教育大纲》中的高中教学要求,创设出相关的情境问题,要求学生要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阐述依法治国的要求,明白宪法的权威,依靠逻辑思维解析出公共活动中的不当行为,激发起高中学生的浓郁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分层,多元服务目标

教育评价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该导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的教学大背景下,思政教育的评价导向就是要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体接班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尊重每个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促使其能够在个性化下全面发展。校园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突出各个学段学生的特征。

(五)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能力

习近平主席曾着重强调,无论在哪个阶段,思政课开设成功的关键都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综合水平,如何发挥授课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该思考的问题。况且,思政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具有着知识传播、灵魂塑造等神圣的使命。因此大中小学校要建设起一支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思维、严格自律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研讨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现有的教学问题,找寻到不同阶段学生在进行思政学习时的特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继而在提高校内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思政学习更加充实。

猜你喜欢

思政目标建设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