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精准思政发展方向与方法

2020-11-18中国药科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精准

赵 旭/中国药科大学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高水平人才培养、特别是当代青年的培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要求,高校思政工作审时度势,立足当前现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不变的主题,进一步细化思政工作发展方向和方法,做到精准思政、三全育人。

一、明确高校思政存在问题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高校思政工作迎合新的时代需求,立足改革发展、协同创新。在学生中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推行课堂思政,让理论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这些成就的背后,高校思政工作仍然应该意识到当下效果与理想存在的差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度有差距。高校思政工作作为围绕学生培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环节。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工作与讲授知识、传递文化的政治课不一样,不能将二者等同,甚至由思政课“代劳”。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具有高立意、重实践的工作,他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泛泛而谈,也不能将所有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基本问题上。如何合理的安排高校思政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明确思政工作的高度至关重要。

第二,精度需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政工作工作针对的不仅是大学中具体的工作事项,更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发展方向的个性化教育。如何在精准思政的过程中因人而异,将思政工作做实、做细,提高精度、提升准度是精准思政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第三,新意仍欠缺。高校思政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于思政工作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实践手段、反馈方式等,不同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行业需求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起到了稳定的效果。可是对于这项工作,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他需要与时俱进,紧紧跟随时代主旋律和时代需求。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所见所闻发展更为迅猛,如果仍然保持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对于学生的教育就必然落后。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适应新的变化,通过实践来检验新的工作方式的有效性,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更多的不足。通过多种创新,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高校开展。

通过以上观点的阐述,结合医药类高校学生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医药类高校中,学生由于较大的课业压力对于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同时受限于学校内理工科的氛围,对于人文社科等方面的涉及面较少,导致学校内关于精准思政、特别是对于不同群体如何采取不同的思政教育方式存在欠缺。

二、寻求高校思政工作理论指导与实施方法

精准思政这一概念,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进阶模式”,不仅仅要对过去的思政工作“去粗取精”,更要在结合当下、关注自身,在恰当的理论指导下,采取合理实施办法进行工作,让学生容易接受,实现既定目标。

(一)高校思政工作理论指导

第一,立场明确,目标清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讲到,“一所高校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所以在高校中开展思政工作,立场和目标至关重要。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高校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培养的人才未来一定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我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现状,都指引着我们的高等教育办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明确的立场和清晰的目标,可以使高校工作的开展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是精准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

第二,因人而异,全员思政。精准思政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精准,而思政工作的对象和实施主体都是人,所以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注重人的差异性。对于学生而言,结合学生的年龄段、学历层次、学科专业等,要在思政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对于教师来说,全员思政必不可少,同时根据不同老师的工作内容区分,应该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不可一概而论,也不可过于随意。高校内的所有工作人员,无论是身处教学一线的理论课教师,亦或是辅导员等行政人员,都应该有针对性的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之内,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政教育,进而影响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心智成熟,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远大目标。

第三,因势而新,精准发力。伴随着科技进步,不仅理论知识发生变化,学生在思想动态方面也发生着颠覆性的巨变。思政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调研,一方面迎合时代需求、应对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在“更新”过程中提升整个思政工作团队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在不断更新主题的基础上,就需要高校集中力量,自上而下进行设计、调控,在思政工作设计整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于个例、特例进行工作。

第四,查漏补缺,及时反馈。正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进行调整,从过去对专业知识的重视到现在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一样,高校思政工作作为当下人才必备的理论素养的一部分,也接受着社会各个方位的监督。面对这样的高要求,思政工作现在进行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在学生内的反响和接受程度如何,经过完整的思政教育的学生进入社会中时应如何、是否满足了社会需求?诸如此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现状,高校应当投入足够的重视,分析成因,寻找不足,有效反馈,立即执行。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才能确保思政工作的长效机制,保证精准思政有效开展。

(二)高校辅导员精准思政工作提升途径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最重要的执行人,对于精准思政的有效开展有着承上启下、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学生思想超前、社会发展较快的情势,采取有效的手段开展思政工作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第一,线上线下两手抓。“精准思政”本身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更是对于有理想有道德的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面对互联网+的潮流,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在占到了自身信息量的半数以上。如果放弃网络这块重要阵地,势必脱离学生,更无法提升精准思政成效。借此,应抓紧互联网这一关键阵地,融入学生群体,靠近学生所看所想,不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更能够有效进行理论知识传播、思维观念影响等。同时线上思政工作的开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为双方提供方便,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第二,共性个性共覆盖。正是由于网络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才会在今天的高校中让学生出现了更多的性格特征,这是时代的必然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不同于往日的多种问题,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对于如此严峻的形势,一方面,辅导员要做好统一部署,针对共性问题,按照年级、时间等进行划分,有针对性的进行全体教育;但是针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展现出的不同问题,要做好个案分析,特别是新出现的问题,全面分析、做好决策、执行反馈、不断调整。

第三,理性感性同努力。对于辅导员而言,一方面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执行者,这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理性对待学生可能出现的 问题,用专业知识进行妥善解答;但同时,辅导员也是大学生在校园中最先接触到的“社会人”,在入学之时甚至以“家长”的角色存在。辅导员如若能在工作中获得学生的依赖,让学生信任自己,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不仅要理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感性。当辅导员主动参与到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倾听同时予以足够的尊重,深入的了解学生所学所想所感,必定能赢得学生的新信任和支持,精准思政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高校思政教育不是单单一门教育课程,是高校内一项必须长时间贯彻落实的系统工程。在精准思政理念的影响下,如何实现思政教育在时代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重要工作之一。高校思政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足够的精力、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将精准思政作为有力抓手,才能实现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大目标。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精准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