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策略探析

2020-11-18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职业

唐 瑾/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在教育领域不断进步下,对高校学前教育关注度与日俱增,并对其提出了高要求,重点强调了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为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高校需要积极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便打造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二、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对高校学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部分高校学前教育走上了改革与创新道路,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未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现阶段学前教育实际情况不符,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提升,而且还存在学生专业技能不足、人文素养缺乏等问题,降低人才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1]。另外,很多高校之所以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其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深远,依然采用传教育模式,未对新时期基础教育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并且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存在不合理之处,制约了高校的发展,阻碍了职业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不够理想,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从多方面出发,强化课程结构构建

在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需要对以往高校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观念进行创新,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构建过程中,应该仅仅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着手点进行构建,既要注重基础必修课程的夯实,又要立足实际,科学合理进行选修课程的设置,以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职业能力。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备的,是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设置一个必修课程,夯实其基础。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教育实效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在确保所讲授知识全面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其明确相关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其知识的实际运用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帮助其解决学科交叉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注意的是,应满足现代职业的教育目标,同时还需要注重课程与实践的关系,促使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在以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中,不同课程中还存在部分重复的内容,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而且难以确保学习内容的连贯性,给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带来了负面影响[2]。因此,应该进一步强化课程构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尽量避免内容重复,促使学前教育基础课程与职业要求相符,使其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促进学生知识素养增强的同时,可达到培养其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培养核心职业能力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中,课程建设目标科学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构建成果,而且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职业能力培养视野下,为了实现预期教育效果,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这就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主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责任,在开展课程构建环节,应该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核心,重点强化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便使其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还需要注重德育与职业技能的结合,促使学前学生能够在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另外,在课程构建中,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在实践中,提升其职业技能与水平,促使其全面发展,可在弹、唱、画、跳专业技能中突出一项艺术专长,进而打造高技能、高品质的教育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

(三)强化实践课程训练,增强教育实训效果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较为特殊,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从事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实践技能。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构建中,应该注重实践课比例的增加,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提升其实践技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达到此目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重视实践课的开展。在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时,应该适当的进行实践课比例提升。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使其能够与就业环境进行直接接触,确保其能够对自身专业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主动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检验理论知识的条件,对其实践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在此方面,需要保证实践课程贯穿学前教育的始终,逐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其二,多种形式进行实践,重视实践课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其主动参与其中,提升其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例如,实施现场模拟训练和教学结合的方式,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使其能够进行合理的利用,可直接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再如,在实践课程开展中,也可采用短期实训方式,在此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所以可重点的进行专题训练,一方面能够确保其对相关知识进行集中掌握,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有效培养。另外,就业与定岗实习相结合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是有帮助的,并且也有利于促使就业率得到大幅提高,减轻就业压力。

为了实现理想的实践效果,应该强化教育实践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而教师需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指导工作。一是重视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实践指导,为其指引方向,避免其偏离轨道,以便能够真正促使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得到发展。二是确保学前教育理论指导工作落到实处,促使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可在实践中灵活的对理论知识加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3]。

(四)丰富职业技能课程,凸显幼教职业特点

在职业能力培养视野下,应该对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进行明确。总的来说,其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艺术活动技能,二是教育教学技能。其中前者主要包括设计指导游戏能力、观察理解幼儿能力、教学活动实施能力等。后者主要包括做手工、跳舞、讲故事唱歌等技能。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陈旧,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忽视了相关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不利的。为改变此现状,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应该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适当缩减公共课,提升艺术活动技能课比例,不断丰富技能课种类,进而促使学生各方面技能都可得到有效锻炼,凸显幼教职业特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高校学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应该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促使学前教育与行业实现无缝对接,增强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技能职业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职业写作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