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公安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18张素丽河南警察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专业课程线下

张素丽/ 河南警察学院

一、混合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在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线上教学与学习成为高校教学手段的一种重要形式。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也在尝试进行线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线上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学生学习的个人差异,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与效率。现有的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就《道路交通管理》课程而言,在教学层面上混合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1)与“实战导向”训练模式衔接难度较大。依据公安教育“教学练战”一体化指导思想,近年来我国公安专业课程教学逐步转向“实战导向”——回顾此前我国公安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弊病,突出实战导向教学思想无疑是进入了另一个极端化误区——无论哪一种形态,都会造成与混合式教学方法衔接困难的局面。(2)缺乏针对性的精品课程资源。直观上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依赖两种资源展开教学活动,一种是线下教材,基于近年来我国交通道路安全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等不断更新,教材及教辅资源已经相当完善。而用于线上教学的资源却较为稀少,尤其《道路交通管理》课程针对性较强的精品资源稀缺,这容易造成混合式教学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3)教官队伍的信息素养不均衡。结合现状来看,我国各地公安院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充备的教官人才储备,但就人才素养层面,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等相对丰富,但无法保障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等方面的造诣,这导致混合式教学方法实施的困难。

二、混合式教学方法在《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应用的价值

(一)增加技术层面内容

一方面,《道路交通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应侧重警务人员的实战能力培养,因此突出技术层面内容是应有之义。但另一方面,《道路交通管理》课程所包含的知识领域非常宽泛,相关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为确保系统性、完整性,不得不加入一些非技术性要素,这会降低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例如,路峰、汤三红主编的《道路交通管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中,第二节“道路交通管理”包含了历史沿革、基本原则、主要制度等,这些知识虽然纳入了教材目录,但却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社科性特点,在警务人员预防、处理现实交通事故中,并没有太大价值。混合式教学法的介入,相当于在互联网平台上开辟了“专门渠道”,可用于增加技术层面内容,以弥补线下教材内容的缺陷。

(二)优化教学组织模式

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即“课堂模式”,存在教学资源、空间、教具等有限性的制约,师生开展交流的主要途径就是教材,但纸质教材从呈现形式到编写体例,都存在严重的静态化特征。例如,篇章节之间的结构高度统一,教学中涉及到不同的概念、方法、原则等传授形式一致,这样很难激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即便教师采用大量案例展开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会因为情境不够生动、演绎不够逼真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纯粹的线下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因为外出实习或放假等原因离开校园,再度回归课堂后容易产生隔阂感。“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能够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等综合运用,可以为学生构建逼真生动的道路交通管理情境,增强身为警务人员的代入感,以此强化书本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工具,即便远离课堂也能够及时获取教学信息,如微课视频、PPT课件等,教师可将具体学习任务、作业等发布给学生。

(三)增强教学实训效果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交警执法所需要的技能、应具有的礼仪、该遵循的流程等,如果仅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传授,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揣摩、求解过程——以实训课为例,学生必须亲身体验才能进入交警角色——综合近年来公安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实训课的比例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组织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导致大量学生兴趣不高,即便完成实训课流程也无法保障交警人才要求。混合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线下实训课的效果,如借助视频互动形式、动画演示形式,将实训教学内容充分解构,把复杂的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颗粒化”处理,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临摹,并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建构知识体系。

三、混合式教学方法在《道路交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线上拓展教学广度、线下发掘技术含量

韩锡斌教授将混合式教学法概括为“网络和面授结合”(参照《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第三章第二节),显而易见,网络授课与当面授课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其中,互联网技术构建的“线上课堂”具有开放性,理论上可获取的《道路交通管理》课程资源是无限的,也正因为如此,筛选、细分、整合的难度很大,因此不适合从“深度”着手,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广度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类型。例如,有关“人和车的交通特性”线上教学环节,涉及到机动车、行人、自行车及电动车的关系,交通拥堵疏导,停车问题等,这些都属于技术层次较低的内容,可利用线上工具、资源拓展广度,让学生了解更多可能遇到的交通现象。而线下教学则要注重发掘技术含量,这也是公安专业课程教学师资价值所在,如警用设备使用方面,涉及到酒驾、毒驾检测,手铐、喷雾器等应用,警示三脚架、路障安装等,这些都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教学内容,可在线下课堂通过实物操作展开。

(二)善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现实交通问题

本质上,混合式教学方法强调的“线上”与“线下”并非对立关系,只是两者优势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存在差异,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保障线上、线下联动,并满足多种教学方法优势的聚合。根据《道路交通管理》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利用MindManager软件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充分整合,该软件可以轻松地勾勒出思维导图,以此区分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的边界。例如,围绕着“行人交通安全问题”展开的知识点整合中,线上教学可侧重于理论部分(如交通法规、行人教育、执法流程、职业自律等),线下教学可侧重于实践部分(如行人交通行为建模、行人交通行为特点、行人交通问题类型、行人交通矛盾化解等)。

(三)线上线下充分联动、推动实训项目实施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方法运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混合式教学法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实训项目中,根本目的不在于用线上资源取代部分线下资源,而是以线上形式激活学生实训课堂主动性,实现从浅层状态进入深度学习。例如,在“道路执勤”的实训项目中,可将实训课堂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其一,线上部分,用视频、图片、课件等形式阐明实训背景,如民警受到抗法受伤,强调文明执法过程中做好自我防护,再以线上资源及工具演绎多种情况,让学生由此展开探索、合作,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二,线下部分,在校园环境中模拟真实执勤场景,如警车、警示工具、防护工具等,根据指令处理闯卡、加速逃跑、毒驾酒驾等问题,最后评价临场反应成绩——由于前期在线上部分已经做过了实训预案,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在实践环节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学习范式”,它一方面保留了线下现实课堂教学架构,专业课程主体内容与核心知识模块不受形式影响,教师、教材、教学三要素属性不发生质变。但另一方面,它通过线上虚拟课堂教学释放了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屏模式”赋予学生主体地位,颠覆了固有的被动学习思维。《道路交通管理》旨在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由于包含要素较多、知识点宽泛,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弥足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并平衡理论内容与实训项目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专业课程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探究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探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