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劳动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

2020-11-18杨婧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性生活劳动技能

杨婧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生活劳动概述

(一)生活劳动

生活劳动是指可以直接满足生活需求的劳动,生活劳动是在具备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对生活条件再做改造,并直接服务于人的劳动。

1、技能性生活劳动

技能性生活劳动就是通过操作性技术技能改造生活资料(或者生活条件)以满足生活需要的劳动形式,例如做饭、炒菜、缝补、洗衣服、洒扫等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技能性生活劳动之上,例如洗衣机、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等智慧家庭、智慧生活的条件改善逐步了改变人们的生活劳动方式,各种劳动中对于体力的需求将会弱化。但是智能、技术的领域会增加,比如了解生活用具的基本原理,并对其进行简单维修,这些技能对生活中的人来说跟过去装水龙头、上电灯泡是同样的道理。因此现代生活劳动,尤其是技能性生活劳动要求也人们具备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能力。

2、审美性生活劳动

审美性生活劳动与技能性生活劳动并不是在领域上进行区分的,它们之间的区分主要在层次上。比如缝补衣服,给一件破了洞的衣服结结实实地补一个补丁,这就是技能性生活劳动。但是补丁不好看,如果对这个补丁作出改造,比如设计成一朵花儿,或是图案等等,这就不仅仅是技术性劳动,更是创造美、创造幸福的劳动过程,它就是审美性生活劳动。再比如,关于家务中的重头戏,洒扫。我们把家里干干净净打扫一遍,属于技能性生活劳动;我们觉得家里太单调,太冷清,太没有艺术感,太乏味,因此想到需要对家里作出各种布置,这种布置到底美不美,见仁见智,但是对于劳动者自己来说,它是按照劳动者自己的审美方式布置的,劳动者在处理家务中按照自己觉得美的标准创造了自己的空间,他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美和幸福。审美性生活劳动不是现代人才有的,比如过去的人自己做家具,但是不忘在桌椅板凳上雕花。这个层次的劳动,不仅对人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还要求人们具有感知、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这些统一起来,就是审美养成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家庭中的生活劳动及反思

(一)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是我们人类社会最为常见、最为古老的基本的劳动方式之一。它与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劳动共同组成了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部分。关于家务劳动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家务劳动(housework)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语,主要指人类社会中存在于家庭领域中开展劳作的一种形式。也可以说,自从产生了人类社会,家庭中的家务劳动就开始作为维持人类生存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而留存下来。”

(二)过去的分工

传统性别分工制度的具体表现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女性主要在家庭领域内生活,而男性则主要在公共空间生活。家庭成为人们休憩、养育孩子的场所。男女的身体独特结构,女性要生育孩子,被当作婴儿最初的照料者,承担母职,承担家务。

家务劳动是一项历史久远的劳动,自从有了家庭,家务劳动便随之产生。蒙昧社会中,家务劳动由男女双方共同承担,但是已经有了较明显的性别分工,男子一般从事打猎、砍柴、获取原材料等需要较大力气的劳动,妇女则从事烧饭、织布缝衣照料小孩等细致、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的劳动。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形成,家务劳动慢慢发展成为专属于女性的劳动。

(三)现在的分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洗衣、做饭等家务不再是女性的专属劳动。大部分以前在家庭中完成的家务劳动项目开始转移到社会中来完成,成立了琳琅满目的社会服务机构。同时,科技的发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这些都简化了家务劳动的内容,减少了家务劳动所要花费的时间。

其次,男女平等观念的大肆发扬也使得人们传统“家务劳动应该由女性承担”的观念开始动摇,慢慢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社会工作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工作与家庭之间矛盾的凸显也反作用于家务劳动,使得家务劳动社会化不断加深。

三、树立正确的生活劳动观念

(一)人人都应具备日常生活劳动能力

生活劳动能力即自我服务能力,即使是将来并不从事制造工作的现代人也应具备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公民是善于动手,善于将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的人。因此,可以说在信息化时代,对人们生活劳动能力的要求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在加强。劳动创造了人,不仅是历史事实,更会在人类个体的成长过程和变迁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再现。

(二)日常生活劳动是获得人生圆满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劳动的方式、工具、空间、环境在发生非同寻常的变化,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但劳动之美不会变,劳动的幸福不会变,日常生活劳动是获得人生圆满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弘扬劳动精神,古诗钟“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都是描写中华民族对劳动之情、劳动之爱、劳动之景、劳动成果、劳动之美的的珍视和礼赞。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劳动,是文明的源头也是进步的因子。劳动,缔造了社会也书写了历史、并可以改变世界。对个体来讲,勤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是获得健康、实现梦想的必备条件。对于家庭来说,勤劳是一种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家庭的氛围融洽,可以获取幸福。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勤劳,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可以激发创造力。

四、大学生应如何提升生活劳动素质

(一)参与家庭劳动

大学生应经常参与制作食物、打扫卫生、清洗衣服、美化家庭、美化寝室、修补衣服、修理家具等家庭劳动。在当今的社会中,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劳动意识的强弱,将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不参与家庭劳动,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分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就会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往住是从家庭日常生活劳动开始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物质财富,振兴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只有坚持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切实加强家庭日常生活劳动素质的提升,才能成为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二)参与社会劳动

参与社会劳动,如打扫卫生、绿化环境、整理设备、修理器具等工作,是提升日常生活劳动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从课堂和书本中无法获取的社会劳动只是体系,要理论联合实际,通过参与社会劳动,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从而提高劳动技能,增长自身的才干。

(三)参与学校劳动

在校园中提升日常生活劳动素养的途径有:认真学习劳动教育课程、参加学校劳动活动,如打扫卫生、美化校园、参与食物制作等。

大学生在学校中,应通过参与校园劳动培养主人翁意识,践行勤奋和实干的良好习惯。通过在参与校园劳动,养成科学作息,增强自身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同时,在参与校园劳动的过程中,也可体验多种劳动者的不易,例如学校保卫、清洁、图书馆工作人员等工种。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减少乱扔垃圾、乱贴乱画等不文明的行为。

因此,大学生提升生活劳动素质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形成联动协同机制,即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协同推进日常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性生活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性爱和谐有秘诀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