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教育的发展路径:回归儿童生活

2020-11-18韦嘉昕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长江丛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成人儿童生活

■韦嘉昕/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儿童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儿童生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观和教育观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儿童生活可以折射出成人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回归儿童生活,站在儿童视角看待儿童生活,找寻儿童教育的发展路径。这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有序发展的需要。

一、儿童生活的概述

(一)何为儿童生活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生活有以下几个概念:(1)人或动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跟群众生活在一起,文化生活,日常生活;(2)生存、活着:坚强地活下去;(3)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1]人赋予生活特定的含义,并在生活的各项活动中不断生长和发展。儿童从出生开始,无时不刻都在生长和变化,以此获取经验。卢梭提出儿童是自然生长的,要把儿童看成是儿童,成人要理解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生活中的自由成长。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改变社会对儿童的看法,刷新人们对于儿童生活认知观念。儿童发展实际上是文化发展的缩影,儿童成长反映着社会的演变历程。因此,儿童生活是儿童在自然和社会之中,受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中感知、吸收及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动的活动。

(二)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儿童从出生开始便处于成人环境中,在成人环境的作用下,儿童无法完全脱离成人生活。儿童生活和成人生活同属一个社会层面,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相互依存,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最好的互动,也许是成人努力想要“复归于婴儿”,儿童在感受文化、积累经验的同时,一步一步地为成人生活做准备。[2]儿童生活和成人生活彼此交织却又彼此分离。成人生活有明确的生存目的,并且充斥着复杂的人情世故以及金钱的诱惑。与此相反,儿童生活保存着自然属性,没有直接生存目的。儿童对生活充满探索的热情,他们纯洁简单、梦幻美好,用“泛灵”的思维看待生活世界。如果忽视成人生活对儿童生活的影响,便是不重视儿童发展的表现,如果儿童丧失对世界的疑问和好奇心,社会将少一种进步力量。

二、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一)儿童生活为儿童教育提供载体

生活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教育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若没有生活为依托,教育便无法实施。生活中包含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教育在生活的载体下得以实现。儿童生活环境便是儿童教育的坏境,儿童教育无法脱离儿童生活而展开。儿童教育存在“制度化世界”和“生活化世界”。“制度化世界”指具有规则体系、制度约束的世界,“生活化世界”指不受制度约束,反应日常生活的世界。[3]儿童作为发展的人,在教育中需要学习的不仅只是书本上知识和技能,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及实现自我价值。儿童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生长,帮助儿童在未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生活世界中的人。

(二)儿童教育作用于儿童生活

儿童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发展,儿童生活以儿童发展为归宿。因此,儿童教育是儿童生活进步的动力来源。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正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对儿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儿童生活被打扰、被侵蚀,反映出社会需提高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儿童教育作用于儿童生活,要保证生活质量的基础上,重视儿童理想的生活状态,重视儿童的精神世界,以实现儿童生命的意义。

(三)儿童生活和儿童教育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说明教育有生活的意义,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杜威从教育的视角解读生活,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便是从生活的视角解读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只要处于生活之中,每时每刻都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生活和教育实际上是互相促进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将影响社会前进的脚步。现代社会的儿童教育受传统观点的影响,注重发展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忽视儿童生活的本质。儿童教育随着儿童生活而变化,儿童生活随着儿童教育而改变,如果忽视儿童生活的意义,儿童将逐渐被迫“成人化”和“理想化”。与此同时,儿童教育也不能存在超前性,若教育内容超越了各年龄段儿童理解和认知的范畴,对儿童是一种伤害。联系生活的本质,回归儿童生活,教育需要生活的实践得以论证实施,生活需要教育的引领得以发展。

三、从儿童生活中探寻儿童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回归儿童生活,重视幼儿的自然体验

回归儿童生活就是为儿童创造自然生活的氛围,感受自然生活的快乐。首先,学校需重视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增添相应的活动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运用《风到哪里去了》《种子长大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安的种子》《树真好》等故事绘本,帮助孩子了解生物的生长需求及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其次,改造自然资源,为游戏活动提供材料。在美工区,可以投放谷物、废旧的纸张、箱子等供儿童作画,锻炼精细动作的发展;在户外活动中,采用废旧的木头、轮胎、竹竿进行器材改造,一方面满足儿童大动作肌肉的发展,另一方面做到保护环境、一物多用。教师需要多为儿童提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自然的机会,以丰富儿童的自然体验。

(二)与儿童平等对话,正确处理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

对话是显露思想的工具,对话可以让成人与儿童审视自己,在分享的同时倾听儿童的想法。[4]首先,耐心回答儿童的问题,与儿童对话。儿童在生活中时常询问成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花会不会快乐呢?”等。成人可以积极地回应儿童,围绕此话题与儿童一起讨论。创造性的发展离不开儿童对世界的思索,与儿童进行对话,双方共同追求真理,以此获得双方独立的思想境界。其次,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错误,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当儿童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言语鼓励儿童,表达对儿童的肯定,以提升儿童的自信心;当儿童犯错的时候,成人可以先用平和的语气和儿童交谈,倾听儿童的想法,待儿童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教育,与儿童一起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共同探讨制定改进计划。

(三)遵循儿童的发展特点,协调“引领”和“顺应”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维持天性和社会性的平衡,是儿童教育的必要条件。首先,遵循儿童的生长特点,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多数家长害怕儿童成长的脚步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让儿童参加过多的兴趣班,表面上是注重儿童兴趣的培养,实则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是长远的过程,培养兴趣需适度。在进行兴趣培养前,先了解孩子的爱好,并询问儿童的想法,尊重儿童的选择。其次,爱之有度,创造安全的信息环境。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家长们容易产生“溺爱”的心理,对儿童生活包办代替。成人引导儿童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尝试让儿童做家务,例如擦桌子、扫地、整理衣服、倒垃圾等,以此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品格。如今,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儿童被迫“成人化”。[5]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成人应该对信息进行甄别,避免儿童受到数字信息的消极影响,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切勿用电子设备作为阻止儿童哭闹的工具。回归儿童生活,把握引领和顺应的尺度,在儿童生活中反思儿童教育,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成人儿童生活
养大成人
成人不自在
生活感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无厘头生活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