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对话教学方式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20-11-18王鑫宇河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弟子论语孔子

■王鑫宇/河北师范大学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籍,其中包含着许多孔子与其弟子们之间的对话,是对话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形成思想之间的相互碰撞激荡,引发更为深刻的思考与体验。孔子的对话教学形式蕴含着相互了解、平等尊重、敢于质疑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也推动了孔子和弟子们更为频繁的互动,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启迪、学思的结合以及个性的发展,为如今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

一、孔子的对话教学方式蕴含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对话交流的保障。对话教学是一种以师生互动交流为基础,在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师生有效的沟通问答,实现师生思想的传递和思维的创新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在《论语》中遍布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孔子以其“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形象,与弟子进行严肃而亲切的对话交流,展现着融洽而又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采用取譬、对比、辩证的方式,引起学生更为深沉的思考,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相互了解

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是合理沟通对话的前提。孔子与其弟子关系密切,其弟子囊括了各个年龄段、各种阶层、各种性格,相距甚大,若要在他们彼此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基础上展开对话教学,就需要因材施教,充分了解他们。《论语·先进》中就有:“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①可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孔子就十分注重观察弟子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并以此开展相对应的对话教学。孔子的弟子对孔子也十分了解,不同的弟子对于孔子有着独到的个性化的评价,如《论语·子罕》中颜渊对孔子的评价“颜渊谓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②” 正是由于弟子对孔子自身人格和修养沉淀的敬佩,才能让他们更为了解孔子,认同并投入孔子所设置的对话情境中。

(二)平等尊重

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是展开对话教学的基础。若是以教师以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宰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互动关系,那么对话教学形式也就没有其存在和施行的基础条件。在《论语》中,孔子和弟子们的交往都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的,孔子秉持着教学相长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着其先进的教育民主思想。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惑,也使得教师开拓了新思路,也能继续推动对话教学的实施。孔子的弟子们不论出身、不论基础,孔子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这种“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和师生观,也使得学生们更为尊重孔子的人格,也促进了对话教学的平等性,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存在于少数弟子中,而是遍布于所有治学严谨的弟子。

(三)敢于质疑

敢于质疑是指在对话教学中,通过平等民主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勇于质疑教师提出的观点,开拓出自己新的思路。敢于质疑是对话教学所希望达成的目标和效果,而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也只有在对话教学的情境下,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孔子鼓励弟子对自己提出质疑,在《论语·子罕》中也提到“当仁,不让于师。”③孔子的对话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们的思路很活跃,和孔子的争论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也不会排斥弟子的不同意见和想法,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对话交流的形式,相互启迪,互相提高,激发出新的关于治学、治国的新思路。

二、孔子对话教学方式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作为现代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以其打破课本局限、发散学生思维、推动师生和谐关系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尝试和使用,但其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诸如教师角色定位失衡、对话目标虚泛、漠视学生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便可以从《论语》中窥探一二。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现代对话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不敢对话”的情况。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距离性,以及教师本身过于重视外在权威,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对话教学的展开也就不那么尽如人意。在孔子的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彼此了解,关系和谐,孔子的学生对于孔子评价不是出于对其外在权威的惧怕,而是对孔子内在修养和学识的折服,使学生们钦佩于他的自身修养,在这种背景下的对话教学,也就会使学生们不再惧怕教师,更好地进行交流与讨论,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教师的内在权威的价值,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观念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激发出新的观点和思路。在孔子的课堂中,孔子和弟子基于平等的地位,每个弟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甚至可以反驳孔子的观点,与之交流争辩,这也给现代教学以启示,打造生本课堂势在必行,而教师作为对话教学的设计师,并没有削弱其作用,而是将其放置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促进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沟通,教学相长。

(二)基于情境性的感悟与体验

在现代对话教学中,也存在着学生

“不懂对话”的情况。他们并不了解对话教学是基于何种目的,也不明白对话教学对于提升他们本身的学识素养和能力有何作用,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时也过于空泛或者是和教学目标本身并无联系,这就会使对话教学过程缺乏迁移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无太大意义。在孔子的对话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的探讨并不是片面而独立的,而是将其基于社会背景下,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倾诉和争辩,构建出一个教师、学生、环境、教学内容几种因素相互融合的情境,在此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问答,形成学生对于知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将其迁移,运用于其他问题和场景中。如《论语·先进》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片段,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在每个学生都述志结束后方才进行评价和讨论,在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的背景下,让每个学生分别根据现实情况构建出自己所思考得出的理想画面,通过头脑中所构建的情境,加深对于理想志向的认识,并将其迁移至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场景中。

(三)重视差异,分层对话

在现代对话教学中,也经常存在着学生“不会对话”的情况。有时问题的设置难度过大,许多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无法解答,课堂参与度也随之减弱。这就需要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重视学生彼此间的差异,分层对话,将他们的特点融入到问题设置中,根据差异进行不同的对话。孔子的对话教学中,每个弟子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学识水平,他们向孔子提出的问题有的是为人处世的观念态度,有的是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孔子也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他们不同的解答和方法。此外,在问题的设置上,孔子也秉持着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哪怕是同一个问题,也会根据他们的回答给予不同的、符合他们个性特征的评价,引导他们做出符合自身思想观念水平的行为。如《论语·先进》中子路、冉有同时向孔子询问“闻斯行诸”,而孔子却有着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鲁莽,冉有畏缩,因此孔子对他们的回答一个是鼓励,一个是抑制,教育方式是截然相反,反映了孔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三、结语

孔子的对话教学形式不仅成功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独具个性的弟子,其所包含的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观念、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也给现代的教育教学很多启示,对话教学是推动师生亲密互动、激发师生创新思维的有利形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思结合的重要方法,在《论语》中对话教学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现代对话教学的依托,取其精华,不断加深对话教学的实践,完善对话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注释:

①②③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猜你喜欢

弟子论语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弟子规
弟子规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