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缕缕清风山背来

2020-11-18温鹏

湛江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钟子期村子村民

温鹏

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古堡耸立,风雨沧桑;古风纯朴,书香飘逸……这是石颈镇山背村留给我们最初的印象。古木、古堡、古风,“三古”同存,相得益彰,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处处展现村子的古朴美丽、幸福祥和。炎炎七月,我们几位文友相约走进山背村采风,感受村子特有的文化氛围与生态特色。

沿着石颈镇西北方向驱车约两公里,便到了山背村。刚进村口,一座雄伟气派的门楼便屹立眼前,门楼横额上的“山背村”三字异常醒目,门楼两边书写着对联:“山藏瑰宝人间添锦绣,背拥群贤星际创辉煌”,既切合村中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也显得大气而有文化品位。沿着宽阔的水泥道路一直往前走,进入山背古树公园,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凉意阵阵袭来,令人暑气顿消。其中两旁新种的50亩数百棵黄花风铃树已长出新叶,嫩绿的,煞是好看。该村一直为我们引路的文哥说,明年三四月黄花风铃树便会开花了,到那时来看才更美呢。

正说间,前面一块刻有“金钟森林公园”六个红色大字的巨型石碑顿时映入眼帘,这便是山背村的原始森林公园。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山村,居然也拥有自己的森林公园,着实令人惊叹、仰慕。走进公园,缕缕清风迎面袭来,仿佛让人置身于世外桃源,古朴,清幽,碧绿。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型森林公园,也是一个清心洗肺的好地方。走在红砖铺设的小道上,樟木、锥木、榄木等参天林木分列两边,遮天蔽日,绿草如茵,环境幽雅。我们不禁放松心情,向树林深处吆喝一声,不想却惊飞数只小鸟,可等我们一离开,小鸟便马上飞了回来,叽叽喳喳,鸣声一片,令我突然想起《醉翁亭记》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优美句子。那天,阳光毒热,晒得我们皮肤辣辣的,幸好有这片原始林木为我们遮阴避暑,我们猛吸几口新鲜空气,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馈赠,呼吸这原生态树林释放的负离子。听文哥说,公园树木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树龄,我们颇感兴趣,一路探寻,果然在众多古树中发现三棵挂有牌子标记的古树,其中有两棵古锥木为百年古树,一棵古樟木为两百年古树,树旁刻有廉江市人民政府挂的牌子“树龄100年”和“树龄200年”标记。拥有一片如此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对村民来说多有福气,他们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在令人钦佩。文哥说,在村中,村民集体观念非常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直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共识,村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乱砍滥伐的现象,难怪村中至今仍有这片保护完好的原始林木。

过了森林公园,便是山背村的休闲广场。休闲广场是水泥铺设,面积较大,建得大气得体、文化味浓郁。其北面设有戏台,其南面的文化长廊叫墨琴廊,墨琴廊用大理石铺设,壁上刻有《山背村赋》一文,文章以优美、纯朴的文笔详尽生动地记述了村子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发展概况,为村子树碑立传。文化长廊刻有钟子期、钟繇等钟姓历史名人简介。钟子期乃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人,相传他是一位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楚国著名琴师伯牙,曾在晋国任大夫,有一次他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正巧被钟子期遇见,钟子期听后感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志趣相投,两人成了至交,并约定次年中秋再在汉江边相聚。次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却不见钟子期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于数月前去世。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已无知音,遂将琴摔碎,终生不再鼓琴。钟繇,三国时颖川长社人,相传他曾为曹操把守关中地区,治理长安、洛阳等地,后被任为大理、太尉、相国、太傅等职。其清廉能干,颇有威望,与华歆、王朗并称三公。钟繇还是一位古代著名书法家,对楷书发展影响深远,被称为“楷书鼻祖”。王義之一直潜心钻研学习其书法,其二人书法被后世推崇,并称为“钟王”。看了这两位钟姓历史名人简介,我才顿悟到村子文化长廊起名为“墨琴廊”的缘故了。墨琴廊,意为书法与琴韵融于一体,相映成趣,颇具创意与诗意,为村子文化长廊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景观,洋溢着村民对钟姓宗亲历史名人的自豪感。

再继续往前走,便是山背村的古祠堂——五福堂,这是村民平时祭祀祈福的地方。祠堂虽是砖瓦结构,但保护完好,已有百年历史。其建筑式样独特,祠堂里面设有天井,四四方方的,既可将自然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又能营造出室内小环境的共享空间,凝聚着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在祠堂侧边一角,还耸立着一堵陈旧的残垣断墙。村民介绍说,那是村中遗留下来的古炮楼城堡,亦有上百年历史,为过去村民历来抵御外贼入侵村子所用,目前村子已为其申报“廉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意欲将其永久保护下来。现在,这个古炮楼城堡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历史的陈味,好像在默默诉说村子的风雨沧桑,讲述村民的“御敌”故事,让人想了很多很多。在祠堂古炮楼城堡一带,村子将在这里种植一片感恩林,让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学会感恩,报效社会。感恩林旁则建一个五福广场,方便村民祭祀祈福,或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木偶戏、涯歌、粤剧以及村民聚会商议建村大计等,延续建村以来形成的文化特色。

最后,我们来到了村中的文化楼。文化楼名字起得特别雅致,叫“山背文德”,门口刻有一联,名曰:“山露化雨千峰碧,背沐春风万顷金”,与村子门楼一样,两处地方均以村名“山背”二字为上下联首字设联,将山背村山清水秀、田畴万顷的情景与村中特有的历史文化融于一体,让人感受村中翠绿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特色。特别是文化楼侧面墙壁上的“仁和立村,文德育人”八个红色大字,彰显山背村人的“立村”方向和“育人”思想,颇具教化力量。文化楼走廊设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宣传专栏,并在围墙周边立起超巨型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宣传字牌,还有村规文约等等,处处显示出村子崇德重教、文明和谐的人文风尚。文化楼里还设有图书室,室内置有书柜,柜里藏有文学、教育、农业等各类书籍,进入里面,一股浓浓的书香味扑面而来。每到课余或节假日期间,总有不少村民或学生到图书室翻阅书籍,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见此情景,我们几位文友兴致大增,将自己的著作或在各地发表作品的文学刊物一一签名赠给该村图书室,以作留念。文化楼门前,一面新建的红色巨幅浮雕异常抢眼,浮雕上十多位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男男女女载歌载舞,尽情欢乐,人物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巨幅浮雕的设立,蕴含着村子团结友爱、和谐发展的美好寓意。

从村口门楼到金钟森林公园,从休闲广场到古祠堂,从古祠堂再到村中文化楼,无不让人感受到山背村人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条拥有1200多人的村子,也是一条革命老区村,全村几乎都是钟姓,之前从石岭镇秋风光村搬迁过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村民祖祖辈辈靠种田为生,村中年轻人读书成才者众多,每年考上大学的学子不少,外出学艺的也很多,如建筑、教书、厨艺等。因为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又敢于打拼,勤劳纯朴的山背人一代一代地传承发展下来,形成了自村特有的传统文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以泥水工(即建筑工)为主要手艺,通过传帮带方式,队伍不断壮大,后来逐渐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村民有钱后,便自己动手,自行设计,在自家中建起了幢幢各具特色的小洋楼。目前,山背村已拥有5个工程队100多人的庞大建筑队伍,工程遍布广州、佛山、深圳、海南、南宁等地。村子近年来做教师、厨师的亦比较多,全村共有教师、厨师各30多人,其中教师以中山、湛江、廉江等地居多,厨师则以澳门为主,可谓人才济济。多年的发展,山背村已渐渐成为一条远近出名的建筑村、教师村和厨师村。每到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外出人员纷纷开着挂有粤A、粤B、琼A、桂A等外地车牌的小车回来,其中不乏奥迪、宝马、保时捷等豪车,泊在自家门口或休闲广场,引得村人驻足观赏,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多年来,村中尊老爱幼、崇尚礼仪蔚然成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村中外出人员和青年人自发出钱宴请村中老人。每到这日,村民便在休闲广场摆酒设宴,杀猪宰鸡,张罗酒席,让村中60岁以上的老人欢聚一堂,开怀进餐,共享天伦之乐。老人们看到年轻一代懂得尊老敬老,传承村风,个个喜笑颜开,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乡村兴则国家兴。目前,山背村百姓和乐,生活富足,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村中各项基础建设和文化设施日臻完善。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他们将继续搞好村中生态文化建设,打好生态与文化两大牌子,建设生态山背、文化山背和幸福山背,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乐园,让山背这个乡村乐园成为人人向往的石颈镇美丽后花园。当地历届父母官十分关心山背村的发展,经常到现场指导,推动发展,希望村子在党的春风沐浴下,以文化引领,加快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山背村,古朴的文化与原始的生态相得益彰,是人们心驰神往的地方,也是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地方。伴随缕缕清风的吹拂,我们心旷神怡,浑身舒坦。我想,以山背人的勤劳智慧,开拓创新,山背村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将会越来越美丽,村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或许,明年三四月间当数百棵黄花风铃树灿然开放时,那大片金黄金黄的花朵和满园流溢的芳香,更辉映出一个真正幸福、祥和、美丽的山背。

猜你喜欢

钟子期村子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伯牙鼓琴
何谓“知音”
刘老汉的烦恼
望娘滩
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