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公凹的石头

2020-11-18张品成

湛江文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交通员银山中央苏区

张品成

伯公凹位于永定城郊桃坑村,地处闽粤交界。村子不大,因有处伯公庙而得名。80年代我来这地方时,伯公凹还住着十几户人家。再一次来时是三十多年后了,已经有点认不出来了。现在那些老屋大多空了,成了空心房;有一些倒了,变成一堆废墟。不远处的屋门里有一个两个老人探头探脑,那些屋子,也和老人的脸一样,老朽不堪。

一问,村子只余那几个老人了,年轻人都陆续迁去了龙岩。

这个村子无论现在和过去都不那么起眼,但这个村子是当年红军秘密交通线从广东到福建的第一站。在粤闽赣,当年这样的交通站有很多。

那些年,敌人搞铁桶阵,对中央苏区实行“围剿”,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经济上的严密封锁意图很明白,就是要困死扼杀红军。

为了便于中央苏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打破强敌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建立一条自上海至香港再经汕头转大埔,进入闽西的永定、上杭、长汀,最后到达红都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条被誉为红色命脉线的秘密交通线,建于一九三○年底,一直维系到红军长征前。

这五年间,为了这条苏区生命线的正常运转,交通线上的很多同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生命。当年,不到三十人小小的伯公凹,为了红色交通线的畅通安全,就献出了十多个年轻的生命。

就是这条交通线,串联了粤闽赣诸多的交通站。前后护送了包括周恩来、刘少奇、瞿秋白等在内的中共两百多位党的干部进入苏区,就是那人高马大的人洋人顾问李德,也是由这条交通线去的瑞金。这条交通线于当年的中央苏区来说,是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我那些年写《红药》 《红币》《红刃》等书,读过大量的资料,知道赣南闽西中央苏区那些年的一些重要物资,都是由这条交通线秘密运往苏区的。重要的情报来往不说。兵工厂枪械的零部件,几百万苏区百姓和几十万红军的急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印刷纸钞的油墨和纸张,还有无线电发报机及零件等苏区经济军事急需的物资,无一不是经过这条秘密交通线,送至苏区的。

重要的禁运物资,那当然凭了交通员的智和勇,大多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有小部分出现疏漏,人和物,皆落入敌手,就有了牺牲和损失。但有些护送任务,常常不仅要和敌人斗和山里的土匪斗,更难的是和自己较量。当年,从大局出发,为支援各地的红色斗争,交通线还担负着把中央苏区在斗争中缴获的黄金白银和现钞送至上海等地。身上就驮了一座银山,几代人都赚不来这么多的钱财,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大的考验?富甲一方呀,但每一回,交通员都经受了考验。身上缠着黄金,自己就成了一座金山,但不为所动,一切都是组织的,一切服从组织。一切为了革命,为了民众,为了苏维埃。想法很单纯,一切属于苏维埃,自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苏维埃的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的金山银山。一切不为所动,组织的利益,至高无上。这种考验,有过无数次,但这条交通线上的交通员,没有一次交过白卷。

交通线上每一次护送不仅只是考验,而是惊心动魄的历险。对于一般的物资来说,即使一两次运送失败,可以承受,但护送周恩来等这样的重要干部和人物,那就得万无一失。

伯公凹邹家的老屋后面有一条石头小道,一直通往一处隐秘地方,那地方先前有座寮棚,现在早没了。这种寮棚,每个交通站都有。白天,被“送”的客人去寮棚里休息,夜间才出来行动以减少危险。一九三一年底,周恩来从上海前往中央苏区。一路上,他一会化装成讲法语的牧师,一会又成了哑巴的商人。长途跋涉来到伯公凹。脚上起了疱,但依然忍痛踩着那些石头去了寮棚里,交通员邹氏兄弟就是在那寮棚里端了热水为其泡脚。邹家女人还抓了母鸭炖汤款待这位“贵客”。第二天临走之时,客人掏出三块银元对邹端仁的妻子赖三妹说:“人来人往接待那么多人,这三块银元给你们贴补家用……”。据说这三块银元,邹家一直没有花,当作了传家宝四代相传。再后来,成了文物,存放在了相关纪念馆里。

伯公凹的石头,也是应该找一些放进关于红色交通线的纪念馆的,不要因为它们是些极其普通不起眼的石头。

那些岁月里,这些石头起的作用很大。

为安全起见,交通员们利用这些石头传递信息。当年,在许多特定的地方,石头的出现或许代表着“指令”,也许是种“警示”。村口老樟树下,一块滚圆的石头,告诉来人,村里平安无理无事;一块方石,表示有情况须小心。某屋子的墙根,塞一块石头,表示请联络,有任务;出现两块,任务已经完成;没有石头,交通站遭遇险情请小心。

那年代,交通线上的石头是会“说话”的。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它们功不可没。

红色交通线纪念馆的展柜里不能没有它们。

交通线上的每一位交通员,他们都很不起眼,如同这些普通的石头。

我留意到伯公凹的那条山路,一节一节被历史切割了。有些被水泥路取代了,有些则废弃久无人踩踏行走,被荒草掩映或者雨水冲塌。但那些石头依然存在,依稀你总能找到那条路的痕迹,蔓延至远方。我就沉浸于想象里了,浮想联翩。那些石头,曾似无数的肩膀,扛着中国革命,走过一段血与火的历史。30年代初期,为充实中央苏区干部队伍,或者因紧急情况急需转移至安全去处。中共数百名高级干部,都是踩着这些石头走到苏区的,他们有些人走到了一九四九年,成了开国元勋。有一些人,从这里走进苏区,却永远没再走出来,成为共和国的烈士,名垂千古。

八十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踩踏着那些石头走向苏区的人,已经作古。然而交通线上的那些石头,永远留有他们的足迹。

有几块伯公凹拾来的石头,我放在了我的书房……

猜你喜欢

交通员银山中央苏区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中央红色交通线: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
红色秘密交通线:“中华苏维埃的血脉”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替演
送信钻地道
疯狂的传单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