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的乡村蝶变之路

2020-11-17耿建扩陈元秋张洁

党课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保定市集体经济贫困户

〉〉〉〉〉耿建扩 陈元秋 张洁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乡村是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河北省保定市有9个贫困县,其中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8个,省级贫困县1个。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保定市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几年来,保定市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群众发展富民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市11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阜平县、涞源县也通过省级验收评估。如今,老区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一线压担用好人,稳定脱贫“主心骨”

阜平县大台乡柏崖村的赵风明是全村公认的“能人”,村“两委”换届时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子里有2900多亩撂荒山地,上任后,他盯着荒山一个劲地琢磨:“啥也不种是荒山,种上树就是金山。”一番考察后,赵风明决定带领乡亲们种仙桃。

没种过,大家都持观望态度。“总得有人第一个吃螃蟹!”赵风明率先种植了135亩仙桃,两年后收入40多万元。眼见着赚钱,村民们也都嚷嚷着要种桃树。赵风明赶紧趁热打铁,不仅免费提供种苗,还主动传授技术,带动全村300多户脱了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保定市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努力把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发展能力过硬的优秀党员推选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省、市、县三级“选强将”“抽能人”“挑精兵”,向保定市1104个贫困村选派3000多名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实现了所有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4位中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站位高、眼界宽、联系面广的优势,满腔热情地战斗在保定脱贫攻坚第一线。北京市7个区对口帮扶保定市8个贫困县,建立起联席推进、产业带动、互助互学、社会参与的扶贫协作机制。北京市房山区赴保定市涞水县挂职干部团队大力探索电商扶贫模式,积极主动与北京易同云网、韵达快递、京东集团三大企业对接,努力提升涞水县农特产品知名度、影响力。正是有了众多领路人,犹如粒粒火种,点燃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

集体经济“抱团取暖”,打造脱贫新引擎

2020年1月5日上午,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的村民们个个喜逐颜开,一场热闹的分红大会正在进行,村民按在册户口登记每人能分得15斤黑猪肉。

骆驼湾村2018年5月成立了村集体企业——骆驼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确定了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特色养殖和光伏产业统筹推进的发展思路,2019年就见到了效益,春节前村民们拿到了分红。骆驼湾的变化只是保定市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反映出的是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整体面貌。

巩固脱贫成效,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动能是关键。怎样盘活农村资源,让村级集体经济活起来?保定市望都县的做法提供了样板。2019年,望都县先后出台《关于做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县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相关政策,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扶贫产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除了依靠政策支持,不少村“两委”班子还通过内部挖潜盘活集体经济。2019年,望都县黑堡乡西阳邱村把村里闲散的5.9亩建设用地清理出来,村集体投资建设了库房,然后对外承包,收取承包费。“2019年仅这一项,就让我们村集体收入比2018年多出了2万多元。”村党支部书记刘五旗说。

以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改革导向,让农村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从建设新农村变成经营新农村,在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基础上,激发农村干部乃至普通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保定市正在以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让农村集体经济“活起来”,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确保脱贫实效

保定市积极探索在党的领导下,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不断完善“5+3+N”的组织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在完成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换届的基础上,保定市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经营主体的“五位一体”村级主体组织;统筹建立村群团工作站、村群众服务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站”配套组织,搭建多元服务平台;注重发挥乡贤、社会人才、志愿者等群体的作用,支持各村根据各自实际,自主选择探索建立乡贤参事会、道德评议团、法律服务团及其他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保定市曲阳县在大力推进“5+3+N”组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借鉴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三力三治”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动力、农村社会组织影响力“三力联动”,加快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为落实“三力三治”,曲阳县齐村镇小口头村组建了由乡贤参事会、百姓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法律顾问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组成的“三会三团”。2019年,该村想建试验田种植生姜增加村民收入。按照“一听、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决策程序,第一步就是召开百姓议事会。“咱这地种生姜能行吗?”“先建多少试验田?”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全庄结合去外地考察的情况仔细给大家分析,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先建3亩试验田试试”。当年,试验田收获生姜27000多斤,2020年村民一致同意扩大试验田种植规模,待技术成熟后在全村推广。王全庄颇有感触地说:“多听听咱老百姓的声音,是民主决策的最直接表现,这样才能凝聚起大伙儿为村集体谋发展、作贡献的合力。”

防疫生产两不误,稳定脱贫不返贫

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操作着缝纫机,“哒哒哒”的缝纫声不绝于耳。2月18日,作为阜平县目前唯一一家拥有生产医用隔离衣资质的企业,龙泉关镇平石头村扶贫车间开始复工。该扶贫车间原生产服装,有加工设备30台,春节前停工,由于受疫情影响一直没有复工。后来,按照阜平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根据全县防疫和生产需求,转型生产隔离衣,现已有33位村民返岗,其中包括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保定市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一手抓科学防疫,一手抓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将贫困户利益摆在重要位置,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为助农增收、巩固脱贫成效提供了保障。在防控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乡村公益岗位、本地就业岗位等,借助线上招聘,协调暂不能外出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帮助有条件的扶贫车间复工复产,进一步吸纳贫困户就业。

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保定市易县凌云册乡党员干部直接入企帮扶,使14家企业陆续复工,带动周边15个村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保障其基本收入,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脱贫户卢利国说:“我家去年才脱了贫,今年春节过后一家子曾发愁,干不了活就没收入。现在复工了,心里也踏实多了。”

受疫情影响,易县富民畜禽饲养农民合作社的8000斤绿壳鸡蛋和3000斤柴鸡蛋滞销。合作社共有两个乡镇30户贫困户入股,鸡蛋销不出去,贫困户也要受损失。怎么办?贫困户所在各村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组织村里的电商从业者发起“电商助农、村播战疫”活动,采取“线上订单、线下配送,送货到小区、业主自取”的形式,使滞销鸡蛋成了抢手货,销售一空。

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疫情防控期间,保定市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稳步推进,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猜你喜欢

保定市集体经济贫困户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If I were a mayor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