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子上面有文章

2020-11-17王充闾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8期
关键词:倾城明镜刘禹锡

文/王充闾

昏镜词

刘禹锡

昏镜非美金,

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

谓若他镜明。

瑕疵既不见,

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

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

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

非适乃为轻。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这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诗。诗的前面,作者原有一个小引,说磨镜工人摆出10面镜子来,放在妆奁里出售。打开一看,只有1面明澈,其余9面都是漠漠然、雾蒙蒙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镜工解释说,并非他的制镜手艺低劣,乃是为了适应世人的心理需要而有意这样做的——凡是来买镜子的,必定要仔细观照一番,面容姣好的人自然喜欢明镜了,但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仅占十分之一吧?而丑陋、衰老的人,却不愿在镜中看到自己的陋容与衰颜,因而他们都喜欢“漠然丧其晶”的昏镜。

本诗直接对准人性的弱点,意在讽刺那些护短自欺、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人。他们以昏镜为宝,看不清真实容貌以后,就可以把自己随意想象成百般妍美,一天照上四五次,自诩有倾城之貌。结果,对昏镜饰以绮绣,宝若琼瑛,珍藏起来。传说中可以照见人肝胆的秦宫明镜,并不是不贵重,只是因为不适合陋貌衰容者的心意,便被看得一钱不值了。

镜子是客观的。它的功能,就是忠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以人的好恶、喜怒而有所曲顺或更改。所以,古人用镜子来比喻直谏的忠臣、谔谔的诤友,把它看作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有益工具。但大前提是有自知之明,如果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再明亮的镜子也难以发挥作用。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汉代刘向在《新序》一书中,讲了一个赵鞅悲叹无人指斥过失的故事:春秋末年,赵鞅官居卿相要职,执掌赵国的权柄。有个叫周舍的人,在府门前伫立了3个昼夜。赵鞅诚挚地询问他:“先生有何见教?”周舍说:“人贵自知。如今你位高权重,听到的都是一些奉承的话,这对你的执政是很不利的。我愿做一个谔谔之臣,随时记下你的过失,及时给你指摘出来。”赵鞅听了很高兴,于是,就把他留在身旁,从而得以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阙失,受益良多。

镜子上面有文章。这篇文章做得怎样,直接关乎事业的成败、人生的得失、品位的高下,绝对不是一件可以忽视的细微末节。

猜你喜欢

倾城明镜刘禹锡
甜蜜二三事
赏牡丹
妙手画壶,一匠倾城
明镜
刘禹锡与《陋室铭》
观书有感
《无极》,你懂的
谁给妻子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