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网络问政的发展与优化策略
——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网络问政为例

2020-11-17廖逢倩

新闻前哨 2020年1期
关键词:栏目组湖北日报问政

◎廖逢倩 黄 涛 郑 青

一、发展模式

将传统论坛与新兴留言板相结合,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网络问政平台为老百姓与政府沟通搭建桥梁。

1.传统论坛与新兴留言板相结合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将传统BBS 论坛与留言板新兴形式相结合,打造《民生热线》《荆楚问政》两大网络问政平台,将帖文和留言审核编辑后转交给相关部门调查处理,由职能部门将调查结果回复在平台上。 自2018 年至2019 年6 月,《民生热线》和《荆楚问政》共收到网友留言10004 条,其中有效留言8666 条,栏目组向省内各级党政机关转达网友问政留言7746 条,转达率达到89.4%。 经相关部门的调查、协调和解决,共有5057 条问政留言得到了回应,回复率超过了85.4%。 实名入驻《民生热线》的湖北党政机关和单位已有2200 余家,共有近100 个省直厅局和市州区县政府认领了《荆楚问政》平台账号,积极回应网民关切。

2.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网络问政栏目组每日制作问政回复简报、每月制作《问政报告》等大数据新闻、年度报告,在线上公开。 同时,在回访中深挖有新闻价值的线索,线下采写原创问政新闻。

另外,栏目组2019 年9 月增设问政访谈栏目,线上征集网友的提问, 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线下访谈室,“面对面”回应网民关切。

二、特点及优势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网络问政平台具有地域性、互动性、客观性、移动化等特点和优势。

1.地域性

所有网络论坛原则上对全国开放,然而,区别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强国论坛等综合性平台,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网络问政平台主要受众多为湖北人, 政府和老百姓对湖北现行的政策、治理状况具有相似的认知,更容易达成共识。

2.互动性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网络问政广受欢迎的现实表明,一方面, 它是老百姓向政府反映诉求的一个平台; 另一方面,政府也因此多了一条了解社情民意、群众所需的重要渠道。政府与老百姓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动交流,促进了政府与民众间的双向沟通。从“键对键”到“面对面”,栏目组还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问政访谈,现场解答网友提问。

3.客观性

主流媒体网站,作为政府与民众之外的第三方介入,能更为客观地作为“中间人”承载网络舆情,在民众与政府的沟通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问政平台有一定的审核机制, 编辑会对网民所发帖文内容中涉及敏感信息、过于偏激的语言、恶意攻击的语言,造谣、诽谤或纯属个人情绪发泄的语言进行删除或二次编辑, 以最大限度保证帖文内容的客观性。其次,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回复也会进行审核,尽量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最后,对关注度较高或切实解决问题的事实,也会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

4.移动化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了每个手机党的基本配置。 网民可以通过荆楚网APP 客户端发表问政留言、查看自己和其他网民的留言。 同时,荆楚网APP 客户端还展示了湖北网络问政月度报告以及问政调查报道,实现了移动化办公。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网络问政已具备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些许问题有待改进。

1.失实、无效、重复留言的问题

由于网民匿名发帖或留言,掩盖了个人信息,有的网民发表意见时夸大事实, 或者根据听到的不真实内容进行投诉;有的网民不断重复发布同样的内容,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还有的网民反映问题时,没有交代清楚事件的基本要素,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调查。 如果这些留言数量增大,对各级办理单位都是行政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办理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办理单位的消极应对。

2.职能部门答复语言生硬的问题

有些回复只是机械地说着让群众看不懂、 绕不明白的“官话”,还有些部门回复千篇一律,缺乏解决问题的耐心和诚意的回应,还有些回复使用专业术语,生硬难懂......这些都难以获民心,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因此,答复内容应摒弃官僚式的语言,复杂的专业术语尽可能简单明了。

3.超期办理的问题

尽管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网络问政平台已明确要求了办结时限,但具体到网络留言办理的实际情况中,个别承办单位转交时有时会拖延,有的因为领导不在无法转交,还有的事件比较复杂,调查时间较长等导致留言不能及时办理,部分单位难以按期办结的现象依然存在。

4.回访不及时的问题

有的单位虽然在规定期限内回复了网民的留言, 但部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工作人员未第一时间进行回访,导致未及时督办相关责任单位落实。 还有的是因为事件较复杂,需长期跟踪,工作人员未如期回访,导致网民并不知情。可见,回访不及时,也会导致政府和民众沟通不到位,不利于提升网络问政工作效力。

四、完善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议

1.强化督办考核,提高按期办理效率

强化网络问政的督办考核制度是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议将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和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考核。 每月定期通报各地各单位的办理情况。 强化督查督办,对超过回复期限未回复的,下发督办函进行督办,以保证有问有答。

2.压实责任主体,及时回访督办

根据实际情况,规范和完善网络问政办理的各个环节,健全责任体系,压实责任主体,以避免舆情信息交办找不到部门、推诿扯皮的情况出现。建议对于超过规定时限未回复的单位,通过平台发送催办提醒通知,每月对未办结件进行发函催办、电话催办或进行实地督办。

3.重视网络舆情监控,建立良好的疏导制度

在网络问政工作的优化中,需要开展网上文明的宣传活动,提高网民留言素质。 要及时与网民交流,而不是一删了之,应合理化解网民的情绪,与网民良性互动,从而形成强有力的正面舆论引导。

猜你喜欢

栏目组湖北日报问政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
看谁胆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