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与路径

2020-11-16刘西涛王伟骅

乡村科技 2020年27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刘西涛 王伟骅

[摘 要] 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当前,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考核机制不完善、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实施严格的第三方考核机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改革创新培育内容与模式,推进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7-20-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因此要把高素质人才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三农”发展进程。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具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自然环境优势和优质的资源基础,但农民整体的职业教育程度不高,部分具备较高学历的青年外流,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三农”发展。目前,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高素质农业从业者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遵循习近平在黑龙江省考察指导时提出的“加快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求,在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培育效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学界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实困境的研究。例如,陈新忠认为存在培训内容陈旧、培育方式传统单一、培育资源未能有效统筹、培育成效难以检测等问题[1];徐倩认为存在农民文化水平低、培育供需差异明显、培育师资力量不足、培育方式不够多元化等问题[2]。二是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化路径的研究。例如,刘西涛认为创设制度和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培育投入机制、完善农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化培育形式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优化路径[3];兰海涛等认为明确功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调整结构布局、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建立健全培训体制机制、推进培训转型升级,优化教育培训设计、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有效提升是当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优化路径[4]。三是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的研究。例如,沈琼等认为职业兴趣、市场预期、政府支持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经营意愿的深层根源因素[5];林红等认为规模经营、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和社会认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影响因素[6]。

1 乡村振兴视域下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

1.1 考核机制不完善

当前,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相关工作在落实过程中需进一步细化,特别是在培育成效考核方面,缺乏一套详细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

1.1.1 缺乏对培训机构的考核。大部分培训项目都是由政府主导、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开展的,但在培训过程中无法切实检验培训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能确保他们及时、准确掌握最新的培育知識并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确保培训内容能满足农民的内在需求,不能确保培训后能及时跟踪反馈,也不能确保农民就业创业切实符合所学习的内容。这便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培育主体既具有裁判员的资格又具有运动员的身份。

1.1.2 缺乏对培训对象的考核。在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要求培训主体,更需要对培训对象制定一套标准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从而行之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力。由于培育通过率较高,导致参培人员主观上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被动的学习任务,从而增加了培训管理难度。

1.2 培训体系不健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是否健全是影响培育工作顺利进行和效率提升的关键。一是培训内容缺乏创新,多元主体协同不完善。农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而且是受益者。培训内容质量会对培训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内容多侧重于传统农业生产、种植和养殖技术等,缺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角度看,仍有部门间分工不清晰,各司其职,缺乏沟通导致重复培训的情况,多方协同体系尚不成熟。二是培训师资综合素质不高,目的性不强。培训师资大部分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在农业生产实践方面经验不足,易致使参培者获得感不强,影响进一步培训意愿。三是培训形式单一。当前职业培训学校地理位置距离田间较远,多以集中理论教学为主,农民居住地较为分散,受交通、食宿等影响,导致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培训时效性和实践性。

2 乡村振兴视域下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2.1 实施严格的第三方考核机制

2.1.1 针对培训机构进行第三方考核评价。通过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利益相关者、商会、专业机构、业界专家和舆论监督等各方力量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组织,对培育主体中的师资队伍、教学场所、教学内容等方面实施考核评价,使其真正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标准水平,并定期向公众公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做到精准培育、特色教学、因材施教。

2.1.2 针对培训对象采取理论+实践的考核评价制度。培育结束后要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筛选出符合从业资格的学员,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证书,并为其在财政补贴、技术支持等方面搭建平台,努力培育出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2.2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2.2.1 根据参培者现实需要制定培训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政府联合农业部门、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等协同发挥作用,根据不同水平、不同学历的培育对象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育方案,完善教学大纲和授课标准,建立健全系统化的授课体系。

2.2.2 推荐遴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组建专门的培训师资队伍,应认真对待培育主体的遴选和培育效果考核工作。引导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参与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队伍建设,师资团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且需要掌握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才能培育出高素质、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

2.2.3 积极开展多元化培育。确立好培育对象并实施精准培育后,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形式,在原有集中培育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安排培训教师走进乡村“田间课堂”,在田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指导,不仅可以增强培育的实效性,而且可以较大程度减轻分散地区农民交通、食宿等问题的限制。目前网络的大规模普及方便了在家务农的农民,农民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远程直播的形式随时随地完成在线学习交流。目前,诸多职业教育培训学校都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手段解決培训对象不能在同一时间完成培训学习的困境。此外,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向农民传授最新的培育知识,农民可根据自身情况个性化地选择培育形式。

2.3 创新培育内容与模式

一是丰富培育内容。在培训内容设置上要严格遵循“政府主导、农业部门认定、培训机构承接经办”原则,共同提升培训教学质量,创新培育模式。教学内容要根据农民需求、市场需要、农村发展现状、行业动态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将培训内容与人力资源导向有机结合。

二是由于农业领域涉及较广,因此教师在培育内容上也要把握好多样性和普适性,满足农民个性化需要。要通过调研了解农民在培育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和实际需要后,定期邀请农业方面专家实地互动式教学并分享最新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分类型设置培训形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指定培训内容过程中,要考虑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培育内容,如设立基础、中级、提高3个级别的班型。同时,根据农民自身需求与特点,合理规划选择种植养殖类科目或销售经营类科目。此外,可以适当举办职业能力竞赛,从而激发参培者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新忠.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教育与职业,2020(1):101-107.

[2]徐倩.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7.

[3]刘西涛.现代农业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实困境与制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13):60-64.

[4]兰海涛,李月,屠明将.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5):74-78.

[5]沈琼,陈璐.新型职业农民持续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基于河南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4-41.

[6]林红,李仕凯.乡村振兴战略下集体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因探析[J].林业经济,2019(2):113-117.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