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特色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2020-11-16徐锡滨

速读·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大师美术

徐锡滨

201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还是国务院的相关文件都明确将美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并列。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美术特色学校,这所学校始终传承着“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载德”的文化。学校主要以美术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从而实现学校的文化自信,美术自信,德育自信。这种自信很大来源于美术这一丰厚的德育载体。

我们知道,艺术作品之所以动人,不仅仅是因为作品所表现出的高超技艺,更因为支撑一张优秀作品所必须具备的耐心,恒心,以及那长时间专注的眼神,以及善于感受美与挖掘美的心灵,以及那个曾经坐在一张画纸前,用一支画笔体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乐观的作者。

把美术作为载体,进行渗透德育这就是这所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和重要内涵。以美术为载体,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进行。

学校每年都要进行“感悟大师”的活动。活动通过临摹大师作品的形式,去感受大师情怀。活动中学生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方式去理解真实的或想象中的大师的情绪,从而引发的与大师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描述这种活动过程,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共情。大师的作品之所以传世,那是因为在大师作品里承载了太多的情怀。他们把自己对于祖国、对家乡、对生活、对亲人的热爱溶入在一张画卷里。学生通过画笔,理解大师的轨迹,触及其细腻深沉的情感。关于徐悲鸿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的课本里就有了,而这种情怀我们让学生通过临摹的方式重新感受。沿着徐悲鸿的笔触,完成一张精彩绝伦的临摹。想像着把这样的作品展现在曾经嘲笑地他的法国人前,民族自豪感怎么会不油然而生?沿着吴冠中先生的笔迹,勾勒出江南的青砖白瓦,学生对于家乡怎么会不热爱?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也由此产生。

每年的母亲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完成对于母亲头像写生的作业。如果让学生画出一个当红的明星,学生往往几笔就可以勾出一个轮廓,这些明星的外貌特点跃然纸上。可如果让孩子们画出他们的父母,孩子们却往往会手足无措。对于起早贪黑守在孩子身边的人,孩子们最熟悉,却又最陌生,陌生到不知道如何下笔。高中生忙碌于学习,有多久没有再好好地看看自己的父母,没有留意到父母眼角的皱纹,头上的青丝?于是这一项以作业的名义的德育活动在学生的家庭里以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开展。活动中有多少妈妈在画板前正襟危坐,又有多少孩子躲在画板后泪眼婆娑。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赴省内外著名风景区,进行为期数天的户外写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陶冶了性情,品味了生活之趣,感受了祖国之美。学生的精美画作常常引地游人驻地观赏,更有风景区商铺出资购买学生的画作,邀请同学把作品画在墙上,装饰店铺。同学们用一支画笔,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实现了自我。

几乎学校的每一项德育活动,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美术的影子。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我们在学生的作品里看到的是破土而嫩芽,北归的大雁,笔直生长的竹林,那是学生对于生命奇迹的赞叹,对于生命张力的感慨,对于生命自强不息精神的感悟。在学生作品里我们更看到了死神紧紧扼住张国荣的咽喉,在死神的脸上写着“抑郁症”几个字。从对明星的盲从、对死亡的美化,到学生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学生们学习了到了很多。

不仅生命教育如此,学校的法制宣传,禁毒工作宣传,等等,学校都会通地主题画展的形式开展这项活动。《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遍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这是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学生每一张设计作品的背后,都有着他们对于大量素材的理解和挖掘。这种理解和挖掘是学生主动的行为,主动的思考。一张好的作品在影响到其它人之前,影响最大的一定是自己。每一个主题画展都胜过了说教的千言万语。同学们的作品做到了真正的同质异构。同学们个性化,多样化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这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并不是我们刻意的追求,而是美术这一门学科的内在属性。我们认为,通过学生这种差异化,多元性,无拘束的表达、这种“涂鸦”,是促成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有效途径。

除了将德育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学校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阳光体育锻炼、各种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经典诵读、五月歌会、主题班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德育活动,用不同的形式展现“美”。学校的最終目标不是“美术”而是“术美”,让学生形成追求美的生活态度、追求工匠精神的细致态度,从而实现“德美”“智美”“体美”“劳动美”。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五育并举”这一背景下,学校更加坚定了努力通过美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美术德育价值的信心。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形处做德育。依托学校美术特色,追求德育工作的高效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德育工作地发展找寻“水源”,贡献心智,努力成为美术特色德育工作的模板!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大师美术
大师剪我也剪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