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管理对策

2020-11-16张丽韦云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模糊评价安顺市乡村振兴

张丽 韦云波

摘 要:农村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客观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层次分析法框架,构建安顺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分层模糊评价方法,对所选的3个行政村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建设整体上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但是在经济水平、污染控制、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可持续发展上仍然存在短板。因此,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利益相关者”的环保责任和意识,制定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模糊评价;安顺市

中图分类号 F8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0-0153-05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Rural Eco-environment Quality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Background

——Take Three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Anshun for Example

ZHANG Li et al.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nshun University,Anshun 561000,China)

Abstract: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guarantee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It has crucial significance for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valua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bjectively.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Anshun by the framework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and used hierarchical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three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which have selected.Results show tha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the whole,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economic level,pollution control,resourc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awareness of "stakeholders",and establish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ystem.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eco-environment;Fuzzy evaluation;Anshun

21世紀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污染日益严峻且类型复杂多样,呈现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叠加现象,加上城市、工业等外源性污染不断向农村地区转移,对农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威胁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2]。农村生态环境好坏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央政府把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施政重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2018年2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公布,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2018年7月,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为推动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提出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同时,为贯彻《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印发并组织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技术需求对接,促进产业与环境科技问题一体化解决。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是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篇章。由此可见,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是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前提,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之一。

尽管已有研究成果[3-10]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但是在快速城镇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新时代农村发展呈现新特征,在研究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上,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区域单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农村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价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更加直接的推动作用和更加具体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并运用确立的体系和方法作实证评价,旨在识别该区域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乡村振兴建设下的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1 评价模型构建

1.1 选取指标体系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结合《贵州省省级生态村村级标准(试行)》考核指标及相关研究成果,选取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清洁能源使用率、农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绿化覆盖率、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饮用水集中供水率、农村污灌达标率、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村民集中居住区大气环境质量、道路硬化到户率、人均耕地面积等21项指标。将所选21项二级指标分别归属为经济水平、污染控制、资源保护与利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公众参与等6个一级指标(见表1)。

1.2 确定指标权重 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各项指标在新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亦不相同。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德尔斐法、环比评分法等)和客观赋权法(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多目标规划法等)2大类,由于评价指标中存在定性指标,不便选用客观赋权法,故选用主观赋权法中德尔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权重值为:Bi=(0.052,0.218,0.182,0.278,0.226,0.044)。二级指标权重值为:C1i=(1);C2i=(0.303,0.332,0.183,0.183);C3i=(0.342,0.182,0.182,0.1294);C4i=(0.168,0.141,0.168,0.203,0.203,0.117);C5i=(0.314,0.162,0.162,0.241,0.121);C6i=(1)。

2 评价方法

2.1 选择评价方法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区域特征,毕晓丽[3]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方法总结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线性加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学者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开展了农村生态环境评价相关研究,如王晓君等[4]运用PSR模型和灰色GM(1,1)預测模型对全国尺度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行动态评价和趋势预测,得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整体恶化的趋势。王良健[5]、刘彦随[6]、武国胜[7]、徐光宇[8]等应用GIS技术分析了不同尺度、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时空差异和演变规律。雷波等[9]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污染控制、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社会环境等6大方面构建了新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黄英等[10]运用 DEA 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行了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效率评价,并结合31个省区面板数据评价矩阵进行了聚类分析。然而,农村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中存在部分定性化指标,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新农村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将定性化指标定量化,进一步增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2 确定评价因素集合 U={B1,B2,……,B6},其中,U代表评价因素集合,Bi代表单要素子集(即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水平B1={C11};污染控制B2={C21,C22,C23,C24};资源利用与保护B3={C31,C32,C33,C34};人居环境B4={C41,C42,……,C46};可持续发展B5={C51,C52,……,C55};公众参与B6={C61}。

2.3 确定评价等级集合 根据国内乡村振兴建设的进程以及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不同发展水平的新农村,其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也有所不同。为方便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及差5个等级。因此,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集合V={好V1,很好V2,一般V3,较差V4,差V5}。

2.4 分层模糊评价 首先需要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i,由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指标存在定性化指标,因此本文的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专家评判的方法来确定,即利用专家对指标等级进行评判,计算各指标在不同评判等级所占比例,得出专家判断矩阵Ri: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Ri=r11r12…r15r21r22…r25????rn1rn2…rn5] (1)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分层模糊评价分为2层:第1层是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即通过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矩阵和专家判断矩阵Ri计算评价矩阵M:

[M=M1M2M3M4M5M6=C1·R1C2·R2C3·R3C4·R4C5·R5C6·R6]  (2)

第2层是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即利用评价矩阵M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V=Bi·M=(V1,V2,V3,V4,V5) (3)

V1~V5分别代表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值,取[max1≤i≤5={Vi}]相对应等级作为评价结果。

3 实例评价

3.1 研究区概况 根据安顺“市区、县城和重点镇、美丽乡村”为共同载体的“一分三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结合“城”、“镇”、“村”三级生态环境特点,分别在邻近市区、重点镇的乡村及美丽乡村试点村中各选1个行政村作为评价对象,基本代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邻近市区农村城镇化建设整体较快,经济条件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且拥有一定量的工业企业,非农产值比重逐年增加,农业产值逐年降低,村民人均纯收入较高,选甲村作为代表。毗邻重点镇的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经济条件较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较快,有一定工业基础,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业产值占GDP比重较大,村民人均纯收入逐渐提高,选乙村作为代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村,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经济基础薄弱,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区内工业企业尚未启动,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植被保护良好,村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选丙村作为代表。

3.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甲、乙、丙3个村村委统计资料及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时间为2018年11—12月,调查内容主要为甲、乙、丙3村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及村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度等情况。

3.3 模糊评价结果 甲、乙、丙3个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同水平,其污染控制、资源保护和利用、人居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为使评判结果尽量科学、客观,根据上述提出的评价等级标准,请10位专家根据甲、乙、丙3村2018年21项指标值,参照表1中的参考值对甲、乙、丙3村生态环境21项指标进行等级评判,再根据式(1)算出对甲、乙、丙3村进行第1层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为:

[M甲=0.8000.200 0        0         00.5600.270 0.1290.02700.4320.311 0.2270.02900.7740.205 0.0200.01200.4230.156 0.1660.1670.0880.9000.100 0        0         0]

[M乙=0.700  0.300  0          0          00.359  0.188  0.257  0.129  0.0660.595  0.177  0.118  0.109  00.625  0.334  0.041  0          00.601  0.189  0.137  0.048  0.0240.850  0.150  0          0          0]

[M丙=0.300  0.500  0.200  0          00.396  0.214  0.160  0229   00.254  0.429  0.139  0.178  00.775  0.211  0.014  0           00.507  0.315  0.097  0.081   00.800  0.300  0          0           0]

再根据式(2)算出甲、乙、丙3村的第2层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为:

V甲=(0.592,0.223,0.113,0.049,0.023);V乙=(0.570,0.231,0.120,0.059,0.020);V丙=(0.513,0.290,0.096,0.101,0.00)。

根据第2层综合评价结果,取最大值对应的等级为最终评价结果,maxV甲=0.592,maxV乙=0.570,maxV丙=0.513,甲、乙、丙3个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最大值对应的等级均为“好”。

3.4 结果分析 3个行政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均为“好”,说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其评价值来看,3个村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甲村邻近市区,经济基础好,具有一定量的工业企业,主导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人为的生态环境质量修复和改善,因此甲村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好”。甲村的评价结果为经济水平好,污染控制好,资源保护与利用较好,人居环境好,可持续好,公众参与好。甲村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受到经营性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清洁能源使用率、绿化覆盖率等因素的影響,其中最为不利的因素为绿化覆盖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甲村邻近市区,城镇化进程较快,工业企业建设及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对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大,导致绿化覆盖率骤减,人均耕地面积大大减少。

乙村毗邻重点镇,经济基础较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工业生产逐渐兴起,该村是主要的农产品基地,环境污染控制较好。乙村的评价结果为经济水平好,污染控制好,资源保护与利用较好,人居环境好,可持续好,公众参与好。乙村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受到生活污水处理率、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村民居住区大气环境质量、农药化肥施用量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农药化肥施用量2个指标是乙村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因素。乙村面积较大,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虽然工业已经起步,但农业仍然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这是乙村今后发展应当着重关注的关键点。

丙村处于传统发展向现代发展转变的阶段,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村民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可通过自然修复的方式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因此丙村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也为“好”。丙村的评价结果为经济水平较好,污染控制好,资源保护与利用较好,人居环境好,可持续好,公众参与好。丙村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受村民人均纯收入、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清洁能源使用率、农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及农药化肥施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清洁能源使用率、农药化肥施用量是丙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丙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尚未完全普及,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污染控制能力弱,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4 对策建议

4.1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绿色产业 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农村发展中,创新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突破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资源开发程度小、资源利用率较高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对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选址、规模进行控制(如甲村)。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实施农业节水工程,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效防止农业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如乙村);因地制宜,借助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引导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丙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2 增强“利益相关者”环保责任和意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乡村全方位振兴,需“利益相关者”各司其责,“多元共治”[11]。乡镇企业、村民都属于利益相关者。转变乡镇企业发展理念,建立绿色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将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加强企业员工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升员工环境保护责任意识,鼓励其自觉承担环境保护的职责。村民既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力军,亦是受益主体。因此,需加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素养,充分给予农民更多的环境知情权,让农民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好坏与其自身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环保,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

4.3 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滞后[12]。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加快了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2020年3月出台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健全环境治理领导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及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但农村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对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带来一定挑战。根据目前农村环境保护形势,需完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强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环保责任和联动机制,对不同区域实行分类管理,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巡查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同时,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模式(如PPP模式),充分调动市场,解决环境保护资金难题,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锡文.环境问题与中国农村发展[J].管理世界,2002(1):5-8.

[2]李谷成.中国农业的绿色生产率革命: 1978—2008年[J].经济学(季刊),2014,13(2): 537-558.

[3]毕晓丽,洪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村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17(2):122-125.

[4]王晓君,吴敬学,蒋和平.中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5): 864-876.

[5]王良健,蒋婷.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门槛效应——基于ESDA—GIS与门槛回归模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1):128-137.

[6]劉彦随.山地农业资源的时空性与持续利用研究——以陕西秦巴山地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8(4): 411-417.

[7]武国胜.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格局信息图谱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8]徐光宇,徐明德,王海蓉,等.基于GIS的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7):39-47.

[9]雷波,张丽,夏婷婷,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庆市新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37(9):1393-1399.

[10]黄英,周智,黄娟.基于DEA的区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比较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3):75-80.

[11]张志胜.多元共治: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01-210.

[12]王海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进路[J].农业经济,2020(6):38-39.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模糊评价安顺市乡村振兴
安顺市石材集中采购中心举办揭牌仪式
有创新可借鉴的“塘约经验”——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考察报告
“安顺市金钟老年大讲堂
——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举办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南水北调中线冰害风险空间分布
体育服务业质量模糊评价机制及预警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