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问题设计”探微

2020-11-16安文素

读写算 2020年30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安文素

摘 要 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激发历史思维的导火索,也是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更好地引领教学,教师须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学习,真正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关键词 有效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0-0073-0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英国教育学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的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由此可见,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激发历史思维的导火索,也是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口,本文从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角度进行简要阐述。

一、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以知识本位为主,思考力不足

历史学科知识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一个“阿基米德点”,历史教学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教育效果如何则与历史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直接相关。过于注重知识本位的课堂教学与问题设计很容易造成学生“明明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的尴尬局面。面对庞大的知识量与有限的课时量之间的矛盾,教师在处理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落地之间的关系时,虽有一定的情境创设与问题设计,但存在给学生候答时间很短,学生独立思考空间很小,堵塞了学生的新思维的涌现。

(二)知识拓展式问题设计的宽度与创新性不足

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问题情境的运用是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就目前历史常规课堂而言,一定程度上注重了问题的运用,但在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开放式、创新性问题设计不足。教师在问题设计上的研究力度与应用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拓宽思路、多维度的思考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问题设计的密度有一定随意性,持续力不足

在历史公开课与展示课中,上课教师大多能顺利完成主题、情境与问题的综合运用,但遗憾的是这种“完美”难以成为常态课上的“常态”,“为提问而提问”依然是传统教学方法中问题设计的“症结”所在,问题设计密度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

综合上述问题可以发现,问题的随意性、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等,在课堂生态上的呈现形式更多的依然是教师以知识本位的充分精细地讲授、学生被动安静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以教师的系统总结否定了学生的课堂生成,忽视了教学行为的效益——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优化“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精心进行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善问”“巧问”,还要善于“导疑”“释疑”,以高品质的、富有思维驱动力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克服长期以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的低效状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达成此目标,此部分主要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浅谈一下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转变教学理念

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指出:“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教师虽是学生发展的外因,但却是主导性的外因,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今天,作为教师,要关注顶层设计,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真正转变教学观念,着力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真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二)重视学生的发问,给彼此以成长的空间

“教学是合作的艺术”,教师“教”的唯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学会和会学才意味着成长。会学不仅仅指的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自己。教师们精心备课精心准备问题设计,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引领教学,但教师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考力的学生,学生的质疑与发问,也是促进教与学的一个很好的增长点,受制于课时与内容的限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选择,但绝不能忽略,学生所提出的提问往往更是课堂高效的关键所在。

“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一个没有一定质疑能力的学生,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令人堪忧的。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思考精神。对于有价值问题的剖析既是对学生认真思考的肯定与鼓励,也有助于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学情、调整教学策略。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有时可能会面临无法解决的尴尬情况,此时如果我们选择含糊其辞,忽略学生,甚至是打压学生,那么挫伤的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精神,损失的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失去的是我们历史的学科魅力,后患无穷。教师可以选择诚实的告知学生,但课后一定要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不了了之,这无疑也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强有力的督促。

(三)借助量表设计、大数据,反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的问题设计围绕学生而展开,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呢?最好的检验就是学生的反应和效果。检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最为直观的就是学生的课堂状态,在我们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思考,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制作问题设计的观察量表,在个体研究与集体教研中汲取智慧;教师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比如学生习题训练的成果,跟踪调查我们课堂设计问题的掌握情况,注重知识更注重学生思维、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长,以此反观问题设计所达成的效果。

(四)多读书,注重教学心得的积累,在反思中不断提升

教师拥有深厚的教学知识与教学功底才能使问题的设计更有层次与梯度,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面对学生质疑与发问时才能抓住教育契机圆满的解决生成性问题,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真正激发学生思维与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实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做学习型教师,静心多读书。陈伟国老师曾说“历史学科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类学科知识无所不含。因此历史教师的阅读应该博一点、杂一点,立足专业,‘左顾右盼,尽量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变得开阔、深广。”

在阅读基础之上,教师也要注重教学心得的积累与反思,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实践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是贯彻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实施途径。作为教师,要发挥着课堂学习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与帮助者的主导性作用,为了使问题教学更高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基金项目:本文属课题研究:《有效问题设计引领历史课堂策略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赵中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成学江.杏坛漫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10).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