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2020-11-16李莉

速读·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包括课程与建设、教师与学生、教导与学习、考核与评价、技术与平台等方面。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圈变化巨大,打破了时空限制,學生能实现泛在化学习;以往的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考核手段等变化显著,这给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打造金课的指导思想下,拥抱“互联网+教育”模式,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习更个性化、互动化、适配化、智能化,打造高效课堂。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现状分析

(一)课程特点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为大学生就业、职业发展提供指导服务而开设的理实结合课程,学好该课程的关键在于:学生要有能分析职场问题的理论知识储备;学生要具备职业意识,了解职场环境和人才需求状况;学生要结合实践,做出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求职竞争力、团队协作、职场抗压能力;师生应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课堂,构建和谐教学氛围。据以往教学经验,如何结合不同学院专业学生,展开个性化教学,激发其学习动力是个难题,尤其在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职场形势瞬息万变,但网络资源和学习渠道多元化的当下,如何既保留传统教学魅力,又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任务艰巨。

(二)学生学情

从积极方面看,大三学生对求职技巧等知识学习更加用心,会认真制作个人简历、模拟面试,完成学习任务,获取就业信息。大二学生对职业规划较明确,课堂上表现得更积极,探索自身兴趣与职业匹配,希望获得更多实践性指导。大一学生对职业感到新鲜,寻找职业、学业和专业间的关联。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线上线下教学中给出建设性教导。

从消极方面看,大三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教材的老旧和现实的不匹配,使其课堂学习热情减弱,对职场的茫然增加了其不适感和疲惫感。大二学生对课堂教学不再新鲜,知道考试过关容易,便滋生逃课现象。大一学生处在适应期,没有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对职业生涯规划一片空白,认为职场离自己很远,因而对课程无兴趣,学习效果差。

综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要拥抱互联网技术,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加吸引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改善学生学习行为中的消极层面。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现有的优学院和武软E学堂包括课件、视频、测试等课程资源,资源及时更新、较为完备。这些作为课堂教学补充,能使教学在PC端、手机端同步,发挥网络正向效应。但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关联度不高,还有部分重复。

从学生使用网络平台情况看,平台使用频率和效率未达到预期。学生通常在开学第一周和考试周频繁使用APP,以完成视频浏览、作业测试最多,其它资源使用率低。从资源下载情况看,大多学生并未自主学习教材外知识,没有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就愈发感到疲倦,学习效率低。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代刷线上课程。

总的来看,教与学能通过网络平台连接起来,教学方式和内容有所改变,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但线上线下教学存在脱节,没有一一对应,整体效果不佳。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缺乏成效

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结合度较低。高职院校面对全校学生设定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系统,未针对不同学院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职业发展来设置。课程共36课时,多为理论课程,大多脱离专业教育孤立存在。不同专业职场走向不同,在与课程融合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该课程实施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的学生参与度有待提升。

课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互联网+”时代,具有资源共享性、全民互动性,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角色变化,师生都能自由分享和传递信息。但线上视频、课件等资源多为教师发布,学生参与少。且视频的生动性、互动性会影响学生的使用意愿。不少网络视频枯燥乏味、时间冗长,和教材重复性高,还存在习题难度不适中和课堂教学关联度低等问题,不符合即时性、短小性的网络资源传播特性。

(二)教师团队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大多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含义、特征、实施要求等认识模糊,课程实施流于表面形式,线上线下结合不紧密、参与度不高、教学设计不科学,教学效果不佳。部分老教师传统课堂教学观念重,网络教学手段使用不熟,推进混合式教学存在阻力。同时,该课程教师身份背景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当下教师团队多为人文社科专业背景,缺乏多学科交叉专业背景和职场经验丰富的教师,不能向学生传授直观深刻的职场体验,也无法像专业人士或职场达人那样对学生各类咨询提供最佳解答。还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教学,不了解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枯燥,期末考核放水、学术态度不端等问题。

(三)教导学习方式落后

教师教导学习方式落后。学生希望教师将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但不少教师将其割裂开来,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行业发展需求相离,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且优学院、武软E学堂等资源有限,与教材和线下课堂内容结合不紧,教师没有将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对学生学习行为缺乏有效沟通和监管。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线上线下学习都需要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应在自选时间、空间和地点完成课程线上学习内容和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布置的学习任务,但大多学生在手机或PC端边刷网络学习资源,边聊天或玩游戏。线下课堂以线上学习内容为基础,但学生未体现主体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未进行深层次研讨,将课堂角色翻转,发挥个体知识构建能力。

(四)考核评价机制僵化

课程考核周期僵化,考核方式单一,未体现动态化和过程化。虽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但考核仍简单分为到课率、书面作业和考试分数综合评定的传统形式,没有把每节课的学生行为纳入考核。未将互联网作为新工具纳入师生管理体系,未设置线上线下考核评价指标。没有将线上的课前学习态度、课中学习投入度和参与度、课后学习效果计入考评分数,而是仅根据视频浏览时长和习题分数作为考核指标,考核比重小,且多为送分项目。但线下考评又局限在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等方面,并未将线上線下平台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习过程、课堂碰撞、学习成果等因素纳入考评范围。缺乏激励和保障教师混合式教学积极行为的考核评价制度,未规范线上线下教学工作量认定、课程资源建设、考核评价方式。同时也缺乏约束学生积极参与混合式教导学习的考核评价方式。

(五)技术平台停滞不前

线上教学平台单一,教师多使用优学院和武软E学堂,未形成线上线下多平台联动教学,停留在影音技术层面,更新换代滞后。线上直播课堂存在画面不流畅、音视频卡顿、内容延迟滞后等问题。师生使用高峰,线上教学平台常出现系统崩溃现象,如无法签到、无法播放视频等。线上线下课堂中,很多新兴技术未引入到教学环节中,仅运用投票、抢答、签到等技术功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和VR虚拟现实技术等未曾涉及。在平台技术层面,多为单打独斗,线上平台和线下教学技术衔接不紧,存在两张皮现象,线上平台的数据未深入挖掘分析,未和在线教育领域强强联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综合平台。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线下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打造途径

(一)强化课程建设

1.创新课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要结合专业优势,立足全校学生,摒弃只重求职技巧不重职业生涯教育的传统式课程教学,致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就业能力拓展和求职就业技巧教育,切实创新课程目标,提升大学生职业意识。同时,根据不同院系专业不同学生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和长江经济带区域人才发展状况,设置针对性强、适配度高的线上线下课程。

2.深度开发课程资源。一方面,要着力开发可视化教育资源,打造立体化教材和课程资源库建设,并做到校内外资源互通。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随着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要在校内外实践中检验,这就要求该课程不能闭门造车,要打通校企合作链,线上线下多途径为学生提供资源,让学生近距离体验职业魅力。另一方面,要做好线上线下资源的结合。围绕课程、教学、职业测评与规划、在线咨询、信息发布、社会资源等,利用微信、微博等微载体,建立良性互动,形成线上线下教育合力,实现资源共享。

3.优化课程实施。一方面,在线上线下推行分学段课程。让大一新生养成职业意识和明确职业规划,将职业能力和素质拓展教育、求职准备与心理调试贯穿大二学生教学中,对大三学生加强职业适应与发展的培养。不同年级学生,需要接受的职业指导课程教育内容不同。应将课程目标与各年级学生对应分析,开发持续贯穿整个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将学校与社会、学业与职业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强化实践课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实训基地,通过“求职空间”“职场面对面”等线上线下平台,为学生提供职场初体验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职业规划、简历制作等比赛,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发展与建设。

(二)打造教师团队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摈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工具;教师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通过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才能端正学术态度,提升科研水平;才能与学生亦师亦友,辅助学生成人成才。还要优化课程教师构成、巩固教师队伍稳定性、拓宽教师专业化发展。

2.提升教学业务水平。“互联网+”时代,“知识沟”向“数字鸿沟”发展。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运用线上资源充实自我,更新知识结构和体系,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应认真研究课程与专业和人才培养、学业与职业的关系,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手段。同时,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校外培训和线上学习,让教师全面了解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内在要求和意义。并在校内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一师一课、教学比赛等方式提升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让其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3.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校应开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影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培训项目,优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和模式。要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化能力,建立在线学习平台,让师生实时互动;将课堂点名改为微信、QQ或APP签到方式,节省时间;打造掌上课堂APP,将课程信息网罗其中,并提供咨询、服务等功能,如学分、考试成绩查询、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图书借阅查询、在线课程回顾、经验交流等。从而强化教师团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效果。

(三)改革教导学习

1.课前预习闯关,实时数据反馈。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推送自制微课、精选慕课等课前学习资源,让学生对课程核心内容有一个预热。还应设置预习通关题或闯关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通过平台实时查看数据,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推送学习资源上,教师应选择富媒体资源,兼具电子文本、自制微课、网页链接、PPT课件等形式;内容要涵盖课程目标、电子教材、课件、网络视频、习题练习、参考资料等。预习资源还应设置截止时间,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生对教师分享的预习资源展开线上交流,也可共享自己认为好的资源。教师根据平台数据,做好教学记录,优化课前推送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2.课中多维互动,师生持续沟通。课堂上,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提问,点名回答,布置课后作业,师生间交流有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调互动,教学方式多元。教师可将课程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专题讲座、模拟招聘、专业测评、生讲生评、生问生答、角色扮演等结合起来。教师先集中解答预习中的共性问题,再在网络平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进行多屏教学,布置学习任务,设置随堂检测,实时点评;学生在线上平台根据设定任务,进行多屏学习,与同学开展话题讨论、合作探究,完成问卷、投票、抢答,限时提交作业,思考教师点评。在多屏教与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师PC端、教师移动设备、学生移动设备、投影等,将师生课堂互动反馈情况呈现在大屏幕上,供大家共同探讨。学生还能通过智能手机结成学习伙伴,在线上线下分享学习心得。平台会统计数据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实时了解学生情况。

3.课后个性辅导,力争因材施教。在课后,传统教学方式是统一布置个人或小组作业,由学委收齐交给教师,教师批改后在课上分发作业和讲评,反馈不及时且作业不具有差异性。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通过线上平台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推送课后练习和复习资源,进行个性化辅导,学生也能实时查看教师批改作业情况,与教师在线交流,修改作业,做好课后复习。

(四)完善考核评价

1.考核周期动态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应用效果为导向,考核周期可为每节课、每周、每月,也可为不定考核周期。要根据每次考核数据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在下次考核中有所进步。以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为例,职业生涯意识和规划教育,职业能力和素质拓展教育、求职准备与心理调适教育、职业适应与发展教育,是一个动态化、贯穿大学三年的教育历程。动态化考核方式能督促学生后续认真学习,改变一次考评定成绩和评价学生的弊端。

2.考核模式过程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考核应遵循课前、课中、课后原则。课前线上学习,教师以学习时长、学习成绩、闯关次数等设限,使学生必须完成前一模块的任务后方可进入下一模块学习,每个任务模块都会产生数据痕迹,作为过程性考核依据。课中线上线下结合,将手机与课堂融为一体,教师可利用微课、慕课等资源在移动端讲解知识点。课后进行线上监督,学生完成集学、练、测、评为一体的线上学习,形成学习闭环。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形成过程化考核,了解学生学情,管理教学效果。

3.考试方式多样化。该课程应一改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和考勤的考核模式。可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采用简历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生涯人物访谈、职场人物案例分析、模拟面试等作为考核方式。教师通过APP查到课率,通过网络平台题库建设,教师在线上要求学生完成基础理论知识测试,既减少教师批改作业工作量,又实时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还能在线上平台发起投票、抢答、讨论、随机选人、游戏、问卷等,增加考核方式,提升课堂活跃度。因此,应将线上学习行为、学习偏好、学习习惯等数据纳入考核环节。同时,教师考核也应多元化,将线上线下教学均计入工作量,一并考核。

(五)重构技术平台

1.构建多平台联动教学。QQ直播、优学院、蓝墨云、华为等都提供在线教育课堂或教学管理系统,被高职院校师生普遍采用。各平台课程资源和技术优势不同,教师可综合多平台优势力量,打造集智慧移动终端、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技术和智慧学习资源为一体的线上线下联动式教学平台,实现师生零距离实时互动教学。

2.推动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引入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如通过大数据筛选优质师资力量,提升课程标准化,增强学生课堂满意度;通过人工智能对学生表现进行识别、收集、整理、分析,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积极性和黏性;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开启沉浸式、交互式教学,让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扮演角色,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直观易懂,为学生营造职场体验仿真环境,还能有效节约实训场地。

3.加强与在线教育的广泛合作。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在线教育新技术,搭建可容纳大规模在线学习学生、画面清晰流畅、操作界面友好简单的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综合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向学生呈现课程信息、教学文本和教学活动三大版块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设置作业和测试系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加强与在线教育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与短视频的跨界合作。MOOC、万门大学等企业推出大量线上课程平台和在线课程,选购部分精品课程是对教师自制微课的很好补充。作为00后的网络原住民,大学生对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较为关注。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更贴合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吸引大学生眼球经济,更能提升视频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宝琦.“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国际企业管理课程为例[J].信息素养,2020(01):119-120.

[2]尹秋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金课”的打造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206-207.

[3]韩学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4):59-60.

[4]余惠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10):22-23.

作者简介

李莉(1989—),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