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运用“本嗓”演唱茂腔

2020-11-16安丰霞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安丰霞

摘要:被誉为“齐鲁第一腔”的茂腔,有着二百多年的传承历史,经过几代茂腔艺人的锤炼,辛勤耕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唱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盈,更富有时代气息。茂腔除女腔尾音翻高八度,打冒用假嗓演唱外,其他不论生、旦、净、丑何种行当,开口唱腔全用本嗓演唱,茂腔戏艺人称“大本嗓”。本嗓演唱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发声基础之上,那么如何用好本嗓来演唱茂腔,让真声的音色更加有魅力?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掌握气息的运用;二是获得正确的演唱位置。

关键词:“大本嗓”;气息运用;演唱位置

中图分类号:J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075-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48

被誉为“齐鲁第一腔”的茂腔,有着二百多年的传承历史,经过几代茂腔艺人的锤炼,辛勤耕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唱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盈,更富有时代气息。

茂腔除女腔尾音翻高八度,打冒用假嗓演唱外,其他不论生、旦、净、丑何种行当,开口唱腔全用本嗓演唱,茂腔戏艺人称“大本嗓”。笔者作为一名中青年茂腔演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对演唱的理解,怀着与各位同行老师探讨的心态,谈谈自己对本嗓演唱的体会。本嗓,说话、唱歌或唱戏时自然发出的嗓音;真声,是指人声艺术的一种发声方法。传统戏曲唱法称为大本嗓或真嗓,也就是说本嗓即真声。本嗓演唱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发声基础之上,那么如何用好本嗓来演唱茂腔,让真声的音色更加有魅力?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掌握气息的运用;二是获得正确的演唱位置。

首先谈气息,在唱戏的过程中,气息就是根基,只有正确的用好丹田气,声音才会结实、有力。我们常说的“气沉丹田”,我理解的丹田位置是一个力的支点,实则所谓的丹田气就是丹田劲,演唱时肚脐周围形成一种力的对抗,这是其中一个气息的支点,此外,腰部两肋和后腰也是气息的两个支点。当吸气时,气息沉下来充盈在整个腰腹部,感觉腰部像游泳圈一样膨胀,保持这样一种吸气的状态来唱。那么如何吸气呢?可以借助闻花香的感觉深吸一口气,横膈膜下移,气息沉在腰腹部。茂腔演员在唱原板、摇板或导板的时候,尽量用鼻吸气,鼻吸气可以吸得更深,而唱二板时则要学会用口吸气(惊讶状),二板节奏紧,用口偷气的状态来完成吸气更加便于换气和演唱。笔者平日里经常会用闻花式吸气和惊讶式吸气来练习。闻花式吸气容易使气吸得深,比较容易掌握和体会,假想闻花时,花香沁人心脾、心情愉悦,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吸气时,上身完全放松,两肩放平,腰围自然向外扩张,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充分流进去,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唱戏,气息通畅,声音圆润。而惊讶式吸气可以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利用人在惊恐、惊讶时的生理反应快速吸气,这种吸气不仅吸得快,而且吸得深,它能便于呼吸肌肉群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可以有效的锻炼呼吸器官的灵活性。在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舞台实践之后,吸气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根本不需要考虑怎么吸、如何呼,而要把精力集中在感情处理上面,做到以情带声,声断气不断,完美演绎每一句唱腔。

很多朋友有这样的感觉:在唱戏时经常会有气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或者一句唱腔头几个字气就用尽了,这就要着重练习气息的支撑和保持。笔者在演唱时不会吸百分之百的气,月盈则亏,吸得太满反而会影响气息的流动。有时一句唱腔我吸一小口气就够了,而且会感觉有用不完的气,这就是因为气息控制得好,保持得好。平时可以多做无声练习,吸气后发“丝丝”声,一口气吐得时间越长越好,要做到呼出的气息均匀、平稳,不可忽强、忽弱,慢慢体会呼与吸的对抗作用,越到没气时肚脐越收紧,有意识锻炼气息控制的力量。

茂腔经典传统戏《罗衫记》郑月素的一段大悠板,《裴秀英寻夫》中的奔路一段等都非常考验演员气息的控制能力、偷气、换气的功夫,所以只有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唱起来才能游刃有余。《裴秀英寻夫》中“远看城墙似锯齿……”一段二板的唱,特别考验演员迅速换气的功力,唱起来要有弹跳的感觉,并且要做到换气不露痕迹,把艺术之美展现在舞台上。

其次,谈如何获得正确的演唱位置。首先要学会打开口腔深处,即把后咽壁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利用好后咽壁可以获得金属般质感的声音。后咽壁是口腔的底部,它的上端连着上颚,就是我们的上智齿上牙,上颚后端软的地方叫软腭,把软腭吸起来,咽壁的上面就抬起来了。咽壁的下端连着喉腔,也就是喉头的位置,把喉头放下来,咽壁才能上下拉开,不会提也不会压。如何上下拉开呢?软腭靠打哈欠吸起来,后咽壁的下端,喉头靠横膈膜下吸把它吸下来,切记嘴不要张开太大,要口腔内开,这样可以让声音立起来。戏曲都追求立音,不能把声音唱扁,口腔更不能横开。加强后咽壁打开的练习,后咽壁会非常的有张力,可以让音色更浑厚、饱满、通透。这里提到通透就要特别强调一下共鸣,演员充分用好共鸣腔,可以让声音更加集中、明亮,富有穿透力。吸气时把面罩的地方兴奋地吸开,充分调动胸腔、口腔、头腔共鸣,并且要做到声音统一,在一个通道里唱,不能里出外进。《罗衫记》中郑月素的一段唱:“一见罗衫泪不干,不见我儿十八年,我儿若在娘跟前,为娘何至受熬煎。”这几句唱要多用胸腔共鸣,结合头腔共鸣,高音挂上去,低音保持高位置,氣息足足的拽住了来唱,把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张郎休妻》中郭丁香一句高音区的唱:“急赶牛车回庄去”要充分调动头腔的共鸣腔体,声音贴着后咽壁通过小舌透上去,挂在面罩的共鸣点来唱,要做到收放自如,高音甩上去之后,低音滑下来要有根基。获得高位置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这是唱出漂亮音色最有效的练习。笔者一般都是先练哼鸣发声,再把唱词找到哼鸣位置多念几遍,然后再挂上哼鸣的位置来唱。歌唱和戏曲在最核心的技术层面的时候,是没有唱法区别的,其实都是三个要素:呼吸、共鸣、位置。往细了说就是呼吸的深度、长度以及腔体打开与不同音区音高的适配,就是什么样的音高用多大的腔体,什么样的音色用什么样一个刻度的腔体打开,以及呼吸和腔体音高变化之间的配合,最后要练到非常自如地唱什么音高腔体就自然达到什么样的一个开合程度。

当然,以上所述有一定的理论性,也并非面面俱到,在实践中也不可能即时运用自如,而需长时间去领悟,不断练习,掌握要领,并且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去训练,把茂腔的韵味融合进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让茂腔的本嗓演唱更加科学化,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赵洋.胶东茂腔的发展与继承[J].戏剧之家,2019(12).

[2]   赵正.论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山东传统地方戏的传承与发展——以胶东高密茂腔为例[J].人文天下,2017(24).

[3]   曹永莉,石莉莉,李彩霞.数字媒体时代影视动漫形式在青岛茂腔艺术中的应用发展研究[J].艺术品鉴,2020(06).

[4]   许艳.五莲茂腔的传承与保护[J].黄河之声,2018(03).

[5]   刘玲.浅谈茂腔发展特色与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17(03).

[6]刘旭旭.诸城茂腔生态保护探讨[J].人文天下,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