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

2020-11-16高巍杜瑞妮汪博高媛孔治东王鸽刘冰玉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10期

高巍 杜瑞妮 汪博 高媛 孔治东 王鸽 刘冰玉

[摘  要]医学研究生是推动未来医学领域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是从事医学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文章从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及临床培养两方面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学术型医学研究生  临床专业学位  科研培养  临床培养

随着中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在进行相应改革,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2014年我国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即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结合,实行“四证合一”“双轨并一”的模式。在新政策新形势下,医学生报考研究生的结构比例失调,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出现数量下降、质量下滑等问题。并且学术型医学研究生自身也面临着周期长、成本高等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文章就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和临床培养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培养

1.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的重要性

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从事医学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是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点,符合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作为科研综合型人才后备力量的战略选择。好的科研培养方案可以极大地丰富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学术涵养,而学术涵养正是铸就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基础素养,并且有助于其产出新成果。

2.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的困境

从国家层面看,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培结合,实行“四证合一”“双轨并一”的模式能更好地引导医学人才走向,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这一举措的确缩短了专业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年限,节约了培养成本,但这也给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1)大量优秀的医学生倾向于报考专业学位,这造成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生源不足,各医学院校降低自身招收标准以扩大招收;(2)学术型学位逐渐成了医学生专业学位考取失败的调剂选择;(3)新政策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周期长会导致其心理失衡,出现心浮气躁、焦虑等诸多不良情绪。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势必会带来科研质量降低的问题,而且这也是对高校和医学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科研人员。

从个人层面来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一是和专业型医学研究生一样,进入临床成为临床医师;二是深造读博。纵观全国的医学院校,博士学位点和名额非常有限,只有少部分的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可以转博或者考博成功。有数据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医学研究生在就业率上未有明显差别,但在就业选择或就业岗位选择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就业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大部分三甲医院更愿意选择专业型医学研究生。这是因为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在正式进入临床工作前,必须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规培。因此,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所面对的经济负担较重,尤其对已经成家且生育的毕业生。除此之外,临床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短缺也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临床工作不同于科学研究,临床医师需要针对每一个特异的个体,研究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愈后,是直接面对疾病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因此,学术型医学研究生若在之前未接受过临床方面的培养,那么规培期间所面临的压力就十分巨大了。

3.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的建议

贯彻科研培养的内容和意义,建立可行的职业规划。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是以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医学科研人才或较强研究能力的临床医师为目标的。相当一部分的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在选择科研方向时,缺乏从长远看问题的视角,不能很好地理清两种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各自的优势,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没有明确的规划。从当下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时间和成本确实较专业型医学研究生要高,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成长空间更大,更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导师需要幫助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拓宽视野,鼓励他们为国家医学科学事业作贡献;结合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具体如下:第一,明确学术型医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即基础理论和学科领域前沿理论、实验技术和先进技术、科研思维,创新思维和方法等;第二,详细介绍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让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提前感受到团队学术氛围;第三,坚定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信念,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格局意识。

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培养

绝大多数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并不是完全与临床绝缘的,或多或少都会进入本科室临床学习一段时间。近年来,麻醉学科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救治、 疼痛诊疗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临床医学中覆盖广泛、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医学学科。“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对麻醉医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下面我以麻醉学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为例,提出一些对策。

1.强调学科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医学本身是一门临床—科研—临床不断循环的科学,医学事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我们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这本身就要求临床医师既要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又要有从事临床实践的能力。若能将科研思维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用研究者的眼光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工作,那么医学研究生的成长会更快,他们的科研兴趣也能在交互作用下更进一步增强。

2.课程设置

医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高水平的课程教学是发展高水平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提出的课程是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对本专业临床知识的学习。如在一年级的半年时间里设置麻醉生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的重点章节课时;临床麻醉的学习模式可采用用PBL案例学习结合情景教学的模式。PBL教学法强调以疾病问题为基础,围绕问题查阅资料、进行推理和讨论,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还会更适合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思维模式,更能体现出临床麻醉的特异性。情景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创建生动的教学场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换成贴近学生学习情景且能与学生互动及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比如麻醉术前访视、麻醉操作技能、面罩通气、气管插管、动脉穿刺、CPR等。

3.臨床科研学术沙龙

目前,循证医学逐渐取代经验医学成为指导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的主流,精细的亚专科分类结合多学科交叉对医学研究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科研学术沙龙渗透着循证医学的思想,这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注重整体看待疾病的视角,培养自身的临床思维更胜于对各类疾病的诊疗掌握。多与专业型医学研究生交流,这样更有利于确立未来的研究方向。导师也可提前设置好所有沙龙的主题,并使各主题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符合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并且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这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出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临床培养方式的理念和对策,希望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贡献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14(12):82.

[2]任东明,张世忠,骆碧云,等.新形势下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6):48-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新法规月刊[J].2004(10):17-18.

[4]曾向阳,蒋小艳,刘清,等.医学学术型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J],2019,11(32):50-53.

[5]周兰兰,韦福滔,莫婕.规培背景下中外医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评析与借鉴[J].教育现代化[J],2018,5(17):95-97.

[6]宁钧宇.从医学生到研究者:浅论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角色转换[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239-241.

[7]田梗,姜文国,杨春华.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驱动式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96-200.

[8]王天龙.推动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J].北京医学,2017,39(6):549-550.

[9]Azer SA.Introducing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gram:12 tips for success[J].Med Teach,2011,33(10):808-813.

[10]卞维静.临床医学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