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2020-11-16陈龙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教师

陈龙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想做好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就一定要抓住古诗词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诵读,用好“知人论世”,抓好关键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0-0005-02

古诗词教学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标明确提出:“诵读古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好古诗词教学,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字词句的具体意义、古诗词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及其所展现的意境等。教师通过讲解只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整体大意,而要想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蕴,便需要引导他们自己去体悟。现如今,学生生活在一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世界。古人生活的时代距今十分久远,因此学生无法通过网络完全感知。农村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都较为浅薄,对古诗词较为陌生。传统古诗词教学秉承着过去老一套的“剥竹笋式”的教学方式,将古诗词分割为一个个单独的部分,并极其重视“字字解释,句句翻译”。这样教学虽然把古诗词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但是大大破坏了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也禁锢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分析的欲望,最终使得课本上一首首充满灵性的、凝聚着我国古典美学特质的古诗词变得索然无味,也使得部分学生对古诗词敬而远之。当前,如何采取简单明了、高效有用的方式帮助农村学生学习古诗词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心中的难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索出了四种有效教学方法,即“积累、理解、赏析、运用”。现分别从这四个点出发,具体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以实现农村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加强日常诵读训练,“积累”古诗词

众所周知,“熟讀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凝聚在字里行间,仅仅通过讲解是难以让学生体会到的。古诗词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反复地吟诵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古诗词的情境之中,继而把握住古诗词的主题情感,并最终深入体悟古诗词的深层次含义。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通过反复大量的诵读,才能够最终实现质的飞跃。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想要教好它,教师依旧“任重而道远”。要想引导学生读好古诗词,教师可以做的有很多。例如,让学生选取某一时间段专门进行古诗词诵读;让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感受我国传统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量;开展古诗词诵读学习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诵读、赏析古诗词,分享学习经验,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学生若能坚持诵读古诗词,就能够积累一笔不小的文化财富,这对于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结合时代大背景,“理解”古诗词

有生命力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东西。古诗词是诗人有感而发的情感创作,其能够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学生由于缺乏对过去的了解而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就导致了理解的困难。例如,李白《行路难》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奢侈豪华的宴会。宴会上觥筹交错,朋友们在为诗人送行。接下来的两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则话锋一转,讲到了诗人的个人行为表现。在这欢乐的宴会上,诗人的表现显得格格不入。为什么诗人的兴致不高?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或者背景资料提示,学生就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交代本诗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处境。本诗创作于天宝年间。李白被召进京供奉翰林,本以为能够有所作为,但实际上却背道而驰。不久之后,一向清高的他因得罪了京中权贵而无法继续留在京城,最终被玄宗“赐金放还”。由此,也就有了这首诗。在讲解了这些内容后,教师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感受李白被迫离开京城,在宴会上面对美酒佳肴时茫然的心理。

三、抓住关键词,“赏析”古诗词

古诗词具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特点。诗人往往不求诗歌整体辞藻的华美,但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古诗词中一般都会有“诗眼”“词眼”,“诗眼”“词眼”往往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够传递核心精神的内容。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就成了古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和学生理解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比如,众人熟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是本首诗的诗眼。在创作时,诗人在决定用“绿”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在经过多次对比之后,他还是觉得用“绿”最为传神,因为“绿”不仅生动地展现出江南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在更深层次上表现出自己经历罢相之后又得以重新回朝的喜悦和忧虑。单单一个“绿”字就蕴含了如此丰富的意义,其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的景物状态,还能够展现出作者深沉浩荡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诗歌的整体创作格调。

四、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文化财富,是祖国文学宝库中最闪耀的宝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还要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古诗词,发现生活中的诗意美。例如,在学生成功爬上山顶之后,引导他们利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自身的喜悦心情。引导学生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激励失意时的自己。又例如,在讲授朱自清《春》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的时候,引导学生感受春雨轻盈绵密的特点,既而联想杜甫的哪首诗中也写到了“春雨”的特点,从而让学生说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看到春天美好的风光时,引导学生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的教学形式和活动,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山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诗词的文字生动简约、意境清新悠远、韵律优美和谐,其不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闪耀的明珠。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古诗词只是沧海之一粟。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古诗词的教学实际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交流。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实践“积累、理解、赏析、运用”八字有效教学法,从而使农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教师要将优良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沐浴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阳光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语文教师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