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中朱丽叶的人物塑造及演唱风格研究

2020-11-16缪洪姣

牡丹 2020年18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朱丽叶罗密欧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之一,其影响力比较大,风靡一时,而且流传至今。《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经典已经深入人心,其文学价值较大,影响深远。其先后被改编成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歌剧,使人对这一作品的认识更加深入。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于1867年4月27日在法国巴黎抒情剧院首映,其情节大致与原著相同,但是增添了芭蕾舞场面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丰富了朱丽叶这一灵魂人物的形象。除此之外,该歌剧通过重唱、独唱和合唱等形式塑造朱丽叶这一人物形象,使人更加细致、真实地感受朱丽叶内心的矛盾冲突变化,朱丽叶的人物形象得以鲜明和突出。

多元音乐元素的融入提升了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表现力,使得朱丽叶这一人物塑造更加丰满,让观众深入了解人物塑造和演唱风格,切实感受朱丽叶的真实与魅力,准确把握朱丽叶这一角色的灵魂。本文首先介绍了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原著创作背景和剧情,之后对朱丽叶这一人物进行角色分析,最后通过研究其主要唱段阐述其演唱风格。

一、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原著创作背景和剧情

(一)创作背景

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主题就是爱情,在长期的文学发展史中,众多凄恻哀婉的故事流传下来,《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之一,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繁荣,反映了思想文化的碰撞。血腥复仇传统仍在蒙太古、凯普莱特两个家族沿袭下来,阻碍了罗密欧、朱丽叶的结合。两人不愿因上一辈的恩怨而放弃美好的感情,朱丽叶巧妙地应付母亲的逼婚,与罗密欧结婚,实现灵与肉的结合,他们的死在某种意义上消除了两家的仇恨。所以,构成悲剧冲突的不是两个家族,而是两种社会道德力量:一种是残酷、凶恶和复仇的封建精神,另一种是爱情、友谊、和谐的文艺复兴风尚。

(二)剧情梗概

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表现了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的人文主义理念。这一时期的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想是悲剧产生的源头,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故事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具有世仇,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个家族的直系后代,却一见钟情。后来,罗密欧因错手杀死朱丽叶家族的亲属而被驱逐,朱丽叶的父亲又强迫她嫁给他人,朱丽叶为了能够和罗密欧在一起而假死,但是罗密欧不知情,以为其真死之后服毒自尽,朱丽叶在醒来之后接受不了这一事实也追随他而去。两位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爱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两家的世仇。

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时间比较早,虽然这是一部爱情悲剧,但是它完成于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对人生还满怀希望,他主要写作浪漫喜剧,描画出一幅幅快乐的人生图景。《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带上了浪漫精神,它不像《哈姆莱特》那样悲愤、沉郁。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恋人的死亡使两个家族翻然悔悟,化解矛盾。爱情的力量终究战胜了封建的偏见,这同莎士比亚“爱战胜一切”的喜剧精神总体上是一致的,反映了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理想。

《罗密欧与朱丽叶》展示了两个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持。面对封建的篱藩、家族的世仇、世俗的偏见,罗密欧与朱丽叶坚持了下来,并且毫无顾忌地冲破了这些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碍,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是那么大胆、那么热烈、那么真诚,他们不但以身相许,而且心心相印,罗密欧误认因药力而昏睡的朱丽叶已经死去,就拔剑自杀,醒后的朱丽叶也只能相随而去。虽然这个过程有一定冒失和轻率,但是他们的爱情是纯粹的,没有任何世俗的考虑,敢于突破封建的枷锁,谱写了流传千古的爱情颂歌。

《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莎士比亚后期戏剧作品的深邃思想,但是它集中表现了青年莎士比亚对生活的敏感、对人类感情精细入微的洞悉和驾驭语言的辉煌才华。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诗人柯勒律治曾评价说:“读一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切是青春与春天;青春有着它种种的愚卉、它种种的美德、它种种的急躁与轻率;春天有着它种种的芬芳、它種种的花卉和它的无常;从戏的开始,在戏的进行中,以至到结尾都是这同一种感情,即爱情。”那些老年人,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也不是普通的老年人,他们具有一种渴望、一种热心、一种热情,这是春天的效果。罗密欧的突然结婚和冒失的死亡都是年轻的结果,朱丽叶的爱情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充满温柔与甜蜜,却以一声深长的叹息告终,像意大利傍晚的最后的微风。

这种恐怖和流血场面使人触目惊心,让人感到战栗。在殉情方式上,朱丽叶举剑自刎而死,很血腥、悲壮,西方文化的性质决定其悲剧强调轰轰烈烈的行动和英勇的抗争。故事的结局一般都是双方的毁灭,《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尾通过亲王之口反映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人用坚贞的爱情和人性化解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让两个家族握手言和,虽然爱情是悲剧的,却有一种喜剧的发展方向,使人们清楚地看到爱情终于感化了仇恨,爱能战胜一切,这也彰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的人物塑造

(一)天真烂漫

在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假面舞会上,朱丽叶演唱了经典咏叹调《我愿生活在美梦中》,其天真烂漫的形象一览无遗。朱丽叶的出场形象天真无邪、美丽大方,其正值豆蔻年华,歌剧用合唱的方式来烘托其天真烂漫的形象。但是,其天真烂漫的背后也流露出其固执和倔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合唱是歌剧音乐的一种形式,其表现功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是其他音乐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从审美角度来看,其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能够展现群体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利用合唱这一音乐形式渲染气氛,通过合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走向做出预测。比如,在举办舞会时,所有宾客都对朱丽叶赞不绝口,这就可以通过合唱的方式对其进行夸赞,以增强大家对朱丽叶的欢迎和认同。这也从侧面展现了朱丽叶的不谙世事、毫无烦恼以及无忧无虑等。

(二)情窦初开

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相遇开始,爱情的火花就不断碰撞,这个阶段展现了其情窦初开的形象,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钟情并且很快坠入爱河。这个阶段可以利用两个主人公之间的重唱体现爱情初期他们的难舍难分,更好地展现朱丽叶的人物形象。

重唱是指不同的人物角色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戏剧情节同时进行歌唱,如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重唱在歌剧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演唱形式可以体现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抒发情感,引导剧情发展走向,使人物形象更加戏剧化和立体化。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出现了比较多的男女之间的重唱片段,从而表达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化。

(三)爱情炙热

歌剧进入后面,剧情发生较大的转折,人物形象和心理逐步发生变化,不再是单纯相爱,朱丽叶变得顾虑重重。当主人公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时,现实的考验接踵而至,朱丽叶发现其爱上了仇人的儿子,坚定的心产生了动摇,但是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仍然决定不放弃对罗密欧的爱。剧情不断发展,主人公的形象也进入矛盾和纠结的状态,逐渐凸显出剧情的冲突。

(四)为爱牺牲

重唱一般是浪漫主义歌剧高潮的重要表现方式,戏剧发展从单一的戏剧行为和心理阐述转化为多人的,实现升华。歌剧最后以内心对话的形式结束,虽然结果是悲剧的,但是他们的爱情永恒存在。主人公通过最后一段重唱呐喊出内心的痛苦,这种包含重唱形式的音乐元素完全体现了朱丽叶当时五味俱全的心情。

在歌剧的最后一幕情景中,整个剧情的发展发生了出乎意料的改变,悲剧的发生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朱丽叶最终死在了罗密欧的怀里,在生命的尽头,他们爱情的精神得到了传承。爱情的温存和狂喜在最后达到高潮,通过欢乐和激情的音乐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最后以铜管高亢有力的吹奏和连续的定音鼓结束全曲,伟大的爱情辉煌结束,永留世人心中。

三、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的演唱风格

咏叹调是歌剧中主要角色的独唱唱段,是创作者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特点所写的,抒发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情感。与此同时,这部分也是最精彩的唱段,结构独立完整,能够作为音乐会的独唱曲目。本文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两首作品《我愿活在美梦中》《爱情重新唤起我的热情》,研究不同时期朱丽叶这一人物的演唱风格。

(一)咏叹调《我愿活在美夢中》的演唱风格

咏叹调《我愿活在美梦中》是在主人公举办假面舞会时出现的,一直以来都是以华丽著称,体现一个少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此同时也隐晦地表现了其固执、倔强的性格,为之后的情节展开埋下伏笔。《我愿活在美梦中》在声乐演唱、作曲技法、和声配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声乐技巧上运用花腔和颤音,除此之外,还运用大量的特色半音阶来刻画和塑造人物艺术形象;作曲旋律上,高雅热情;配器上,精细准确。这部分对演唱者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要体现声音特色,把声部的声腔美展示给观众。这部分咏唱要体现少女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用肢体和神情表现和演绎少女怀春的特征,歌声要具有吸引力和煽动力,能够感染观众,表现出爱情的力量。

(二)咏叹调《爱情重新唤起我的热情》的演唱风格

咏叹调《爱情重新唤起我的热情》在知名度上不如《我愿活在美梦中》,但是这首咏叹调更能体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矛盾以及音乐的表现力和技巧。这一咏叹调的背景是朱丽叶为了摆脱家族的束缚而假死脱身,其间有诸多顾虑,但是,爱情给了她勇气和力量,让她下定决心追求爱情,冲突封建的枷锁,这种复杂的转变对演唱者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在演唱该部分内容时,演唱者要深入了解朱丽叶内心情感的变化,了解朱丽叶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了解朱丽叶在冲破封建束缚、勇于追求爱情时的细腻情感。从音乐上来说,这首咏叹调是节选的,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组成。

四、结语

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爱情悲剧,但是其主题内涵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其借用爱情阐述文艺复兴时期更为深刻的内涵和社会内容。而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把音乐和文学两种元素有效结合起来,塑造出舞台上栩栩如生的朱丽叶的人物形象。音乐和文学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文学,那么作品就没有了灵魂,如果只有音乐,那么作品就缺少血肉,正是有了两者的结合,利用动态的音乐去展现作品中的人物,才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在原有文学基础上进行人物的二度创作,把人物形象与音乐作品相结合,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朱丽叶的人物形象。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缪洪姣(1988-),女,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朱丽叶罗密欧
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 STELVIO 四叶草版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现代美国街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亲爱的,你太胖了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新款阿尔法·罗密欧Giulia
论歌曲的演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