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格·托马斯的伦理失范及伦理意义分析

2020-11-16段新和

牡丹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子种族玛丽

在非裔美国文学史上,《土生子》可谓是一座里程碑式的著作。这部小说主要介绍了主人公黑人别格·托马斯在美国那个种族歧视的社会中犯罪和认罪的过程,揭示了伦理示范在诱导社会犯罪中的作用。但是,别格最终死刑的命运也说一个问题,就是无论社会诱因在一个人的犯罪中发挥了多大的影响,他都必须接受社会公共法律的审判,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1940年,理查德·赖特出版了他的那部在非裔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土生子》,这部小说已经成为非裔美国文学中的代表之作,并获得了一致好评。从对其的研究来看,以往的研究多将视角集中在其对美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上,主要关注的是这部小说所反映的美国文化的双重标准以及这种标准的存在给美国非裔居民造成的文化创伤,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美国社会都会在这种畸形文化中付出沉重代价。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社会文化中强烈的种族主义对别格杀人动机的影响,但是对于美国的社会伦理机制与黑人生存伦理之间的矛盾未能有更深入的挖掘,从而未能认识到黑人犯罪与这种理论关系存在怎样的联系。所以,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来分析《土生子》中的伦理环境,揭示出其和别格犯罪动因之间的联系,并从作品伦理意义入手重新评估它的文学价值。

一、“黑乌鸦”式的伦理范式

《土生子》主要讲述了黑人青年别格犯罪和受审的过程,他先后残忍地杀害了白人玛丽和女友贝西。笔者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重新对《土生子》这部作品进行了审视,不难发现他们三人其实都是美国种族主义及其相关的伦理机制的牺牲品。虽然别格是这场犯罪的制造者,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也是那个社会伦理悲剧的受害者,而这从他对美国种族间伦理禁忌招致“私刑”的害怕就可以看出,否则玛丽也不会被别格杀死。由于玛丽对别格的过分友好,别格一直遵守的传统伦理中黑人男性和白人女性交往的伦理禁忌已经被打破,在这种令人矛盾的伦理困境中,别格迷失了自己,从而误杀了玛丽,而正是这个犯罪的过程反映出弊端和暗礁在美国社会伦理秩序中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这部作品,其实就是展现《土生子》这部文学作品产生和存在的历史语境,并在其中对其进行特定伦理环境的批评,这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的本质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首先要对《土生子》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主要考察的是其产生的相关伦理秩序和伦理环境,而这正是对别格悲剧人生的形成进行理解的关键切入点。美国历史上对黑人的歧视是一直存在的,直至今日依然还保留着较为明显的种族主义痕迹,在这种对立而又必须融合的社会中,种族之间的矛盾一直潜存着,就像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地雷,威胁着美国表面看似稳定的社会秩序。奴隶制度在美国存在了很久,这种制度下的黑人完全是作为一种财产的形式而为白人存在的,白人主导的社会针对黑人男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伦理禁忌,以此约束在他们眼中具有暴力和破坏倾向的黑人男性,而黑人和白人异性的往来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在这个过程中,其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理论机制的重要基础,产生了一种社会潜意识,即黑人是白人的财产和奴隶。即便是在1862年林肯颁布废奴法令之后,这一历史顽疾也未得到很好的治愈,黑人的解放并未没使他们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尊重,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依然是阻碍黑白人种关系改善的障碍。甚至在废奴法令颁布后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歧视黑人的法律法规仍被堂而皇之地流行于美国社会,这又被称为“黑乌鸦政策”,种族等级制度的顽疾使得黑人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合法权利的享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仿佛被社会禁锢于底层之中而不能翻身,甚至触及黑人生活的各个生活细节方面。在这种“黑乌鸦”式的伦理范式中,任何的越界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社会惩罚的到来。

于是,在这种伦理的范式中,黑人小心翼翼地与白人进行交往成为一种社会种族集体的意识,而对于这种伦理禁忌的慎重判断和选择也成为他们避免招来祸患的重大事情。在《土生子》中,别格最初在母亲的央求和生活所迫下还是去了白人道尔顿家当司机,而就道尔顿一家而言,他们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还算是比较开明的,因此在和黑人相处期间,并不会刻意地为难他们,而且道尔顿一家还经常为黑人做出一些慈善的行为,希望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而在玛丽的教育中,美国推崇的人人平等思想被深深地植入她的脑中,并且黑人和白人的伦理规范和禁忌之间也并未被过度地强化,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玛丽对别格十分友善,初次见面,她就将自己的男友简介绍给了别格认识,而简对别格也很尊重,他还提出要载着他们一起去黑人区的餐厅吃饭。受当时伦理禁忌的影响,别格很不情愿,但是当面拒绝白人的要求也是为当时的伦理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种跨越种族伦理禁忌的行为使得别格充满焦虑,也成为他们之间真正建立友情不可逾越的障碍。与此同时,在别格所处的黑人文化中,由于种族间的隔离,他们并不真正了解美国的白人社会,白人女性被认为是淫荡的尤物,所以别格认为这会给他带来麻烦,而不想和他们相处,但是作为白人家庭的司机,他必须听玛丽的指挥。所以,当他们三人一起进入餐厅之后,别格就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因为他的行为已经破坏了黑人与白人间的伦理禁忌。饭后,喝醉的玛丽被别格送回房间,但是就在此时,道尔顿太太出现在了玛丽的门口,这对于别格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危险,一旦道尔顿太太看到自己,即使自己是出于好心將玛丽送回家,也会被扣上性侵犯的罪名,所以情急之下,他用枕头捂住了玛丽的嘴,就这样玛丽被他误杀了。而在这里关于黑人与白人间的“性禁忌”被强化了,这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通常会被处以“阉割”或“杀戮”的私刑,这也是为什么平时那么胆小的别格会做出这种看似不合逻辑的事情。正如别格被捕之后,很多报纸都一再重申黑人与白人间的“性禁忌”的权威性和不可逾越性,这也说明美国社会伦理道德甚至法律都纵容了白人对于黑人的迫害行为。

在各种社会行为的强化下,与白人间的伦理禁忌在黑人意识中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这也是为什么别格会因为玛丽的友好而感到苦恼的原因,种族间的“黑乌鸦”式的理论禁忌和疏离使得美国社会的文化伦理机制中建立了明显疏离的文化导向,当他们试图逃离种族主义的高塔之时,也注定会成为体制的牺牲品。于是,在别格杀死了玛丽之后,他的心理反而出现了莫名的畅快,反映出其对伦理禁忌恐惧的释放。接着,他用了白人经常对待黑人的方式将玛丽肢解焚烧了,这里都象征着白人迫害黑人时的“阉割”与火刑,这是一种伦理报复的手段,是黑人内心反对伦理禁忌的手段,是一种自卫,更是一种对白人的警示。

二、黑人种族内的双重伦理范式

在此之后,别格的悲剧并未终止,他杀死女友贝西正是其走向伦理悲剧的另一步,在对“性禁忌”的恐惧中,别格杀死了玛丽,释放了自己对禁忌的恐惧之情,但正是由于这种猛烈的释放,其女友贝西也成为这种暴力释放惯性的牺牲品,在野性的驱使下,别格走向了更大的悲剧。在最大的伦理禁忌被冲破之后,别格已经不把杀人当作一件大事,于是在贝西熟睡时,将其杀死扔进了通风井,这几乎是在不假思索中实施的行为。而从别格将其黑人女友杀死的现象中,人们还能看到在其种族内部存在的伦理危机。在长久奴隶制度存在的历史中,黑人男性的丈夫、父亲意识被冲淡了,他们的力量保护不了白人对于妻子和儿子的迫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以白人和以男性为中心的双重伦理范式就在黑人种族内部被建立了。他们对自己的懦弱和处境感到羞耻、愤恨,于是处于最低端的黑人女性就成为他们发泄仇恨的窗口之一,黑人女性也就在双重压迫的境遇中过着非人般的生活,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性对她们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在这种伦理范式的影响下,家庭观念和责任意识在黑人的家庭社会中变得越来越薄弱,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甚至性成为他们唯一还存有的联系。

在别格与贝西的关系中,利用和性是维系他们关系的纽带,所谓的情感和信任根本是不存在的,他自己也坦言没有爱过任何人,也清楚贝西并不爱他,他们之间只有性和金钱。在这种历史的语境中,黑人男性的伦理观也被异化,对于自己种族内部的女性,他们并没有给予平等的尊重和看待,她们成为黑人男性的性欲对象与愿望达成的工具。同样,这样使得黑人内部警醒,他们自身也面临着诸多的生存困境,如果不加遏制,必将走向自我毁灭。

三、别格悲剧的伦理意义

小说的第三部分《命运》中,别格开始了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反省,对社会的伦理关系和伦理责任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逐渐恢复了自己的理性。在各种人物相继登场的过程中,他们的家人并不关心他杀人的原因,而只是一心讓他皈依宗教而获得心理上的救赎。别格意识到伦理关系在黑人民族内部已经近乎瓦解,沟通与交流中充斥着谎言与虚假。但是,简和律师麦克斯这两位白人的真诚唤醒了别格人性中的理性意识,别格对于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他的身上,人性的光辉也重新被唤起,而通过为别格辩护的律师,小说明确了别格悲剧的伦理意义,年轻而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青年别格在畸形的伦理环境中成为牺牲品,麦克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将这种深层此的原因揭露出来,其为别格的辩护激发了更多白人对现有伦理环境的思考。

在《土生子》中,伦理环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得到充分体现,不仅是黑人,整个美国社会也在这种影响中正在走向悲剧,别格的命运悲剧就在于这类伦理禁忌给社会个体带来了很大的伦理两难选择,使得矛盾在困境中爆发并使弱者成为牺牲品,而人们要做的只能是利用理性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段新和(1979-),男,湖北黄冈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应用。

猜你喜欢

生子种族玛丽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难忘的八个字
和我一起玩
论美国基于种族的“肯定性行动”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跟踪导练(一)3
处暑
清明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