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珍珠《大地》研究述评

2020-11-16陈楷文

牡丹 2020年18期
关键词:赛珍珠学者大地

关于小说《大地》的研究起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呈阶段式发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可知,国内外对赛珍珠《大地》的研究呈现出较大差异,国外研究以传记和对赛珍珠本人的评论居多,国内则先后经历了褒贬不一—全面否定—重新认识—平稳发展四个阶段。总的来说,对赛珍珠及《大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早期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赛珍珠本人上,后期的研究焦点则放在其作品上,研究成果丰富,但仍有新颖的视角值得学者探究。

一、概述

20世纪上半叶,赛珍珠以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拥有西方思维却在中国生活许久使得她很容易就将自己定位在中西文化交流的狭缝中,成为文化沟通的使者。本文通过收集1938-2019年国内外知名网站(中国知网、谷歌学术)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相关著作,将与赛珍珠《大地》有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旨在理清关于赛珍珠和《大地》相关研究的脉络,并对重要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二、研究成果述评

(一)国外研究

1938年,赛珍珠凭借小说《大地》登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后,首先遭到了来自美国文学界的非议。美国诗人罗伯特·福斯特、威廉·福克纳愈公开发言,其不屑与赛珍珠为伍。苏联学者谢尔盖耶娃说赛珍珠笔下描述的中国形象不实,和真实的中国社会有所偏差。此外,也有一些学者持肯定态度,Will Rodgers和Phyllis   Bently都认为《大地》是一部可以让西方读者充分了解中国的佳作。赛珍珠的著作和其经历也影响了托妮·莫里森,成为她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自赛珍珠获奖之后,对赛珍珠本人的传记类研究颇为丰富。

(二)国内研究

中国是赛珍珠的“第二故乡”,其诺贝尔获奖作品也以中国为主题,得益于赛珍珠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内研究自始便有非常丰富的观点和结论,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全面否定(1950-1980年)

这一时期,由于中国与美国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赛珍珠和她的作品在中国被全面封禁,除了思慕发表的《猫头鹰的沮咒——斥赛珍珠的〈北京来信〉》和徐育新的《赛珍珠一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以激进的左倾文笔抨击赛珍珠外,国内对赛珍珠的研究基本上全面停止。

2.逐渐恢复(1980-1992年)

得益于改革开放,关于赛珍珠的研究开始逐渐在国内恢复。1989年,漓江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大地》三部曲的翻译本,成为赛珍珠及《大地》研究新阶段的开山之作。1991年在镇江开展的“赛珍珠文学创作讨论会”和1992年在上海召开的“纪念赛珍珠诞生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都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研究起到了助推作用。1992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和《镇江师专学报》还分别开设了“赛珍珠研究专栏”版块。

3.全面兴盛(1992-2014年)

自1991年、1992年两次关于赛珍珠的研讨会后,相关的论文、期刊开始涌现,以知网上的搜索结果为例,1992年到2014年间,共出现了119篇相关的期刊文献,其中,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张子清的《赛珍珠与中国——纪念赛珍珠诞辰一百周年》、姚君伟的《赛珍珠在中国的命运》等,这些学者在文章中细数了赛珍珠的作品以及其经历。到1994年,郭建英在期刊论文《赛珍珠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将赛珍珠纳入后殖民理论体系中,但笔者认为探讨赛珍珠是否为后殖民理论的先鋒,还要从她创作的具体作品入手。1995年开始,出现了第一批结合文论对赛珍珠作品进行探讨的研究。杜林在《论赛珍珠笔下的王虎》中对《大地》三部曲中的人物王虎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杜林认为,王虎这一形象源自中国名著《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和其父赛兆祥,这一研究弥补了学者一直以来视赛珍珠为女性主义倡导者而忽略了对其笔下的男性形象进行探讨这一空白。中国知网收录的第一篇关于研究赛珍珠的博硕论文是孙宗广在2001年发表的《赛珍珠的中国视野》,论文一共分为五章,从传统中华文化的角度在此认识赛珍珠这一沟通中西的“桥梁”,虽然文章尽数了赛珍珠的生平、思想观念和作品,但视角属老生常谈,缺乏新意。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知网上有关赛珍珠的博硕论文一共出现了14篇,已经有学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介绍赛珍珠的作品,例如,王新春将《大地》与《女勇士》进行了比较研究,因为赛珍珠与汤婷婷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在广泛的跨文化视域下,这种比较研究是十分值得推崇的。

2008年,镇江开展了赛珍珠学术研讨会。郭永江、姚锡佩在2009年发表了《〈大地〉折射的中国“三农”问题》,文章紧随时代,指出赛珍珠十分关心中国农民的生活问题,并在《大地》中明显地表达了这种关心,反思《大地》中体现的农民问题,如农民为什么会造反等,可以给解决三农问题带来全新的思路。2010年,雷鹏程将《大地》放在新历史主义的话语场下进行探讨,虽说其中的内容如“双焦透视”下赛珍珠的文化观念早在2001年就已经被学者引入论述,但其把赛珍珠与新历史主义结合,符合赛珍珠的历史定位,也为赛珍珠研究开启了新的论述领域。2011 年,梁志芳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大地》中的农村生活史诗。2012年王燕的《〈大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首先把《大地》研究引入生态主义的场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2013年,桑薇在《顺应论视角下王逢振中译本〈大地〉的探讨》中从语言语境顺应、交际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三方面对王逢振所译《大地》进行了翻译方面的研究,填补了长期以来学者对《大地》研究翻译方面的空白。

4.趋于平稳(2014-2019年)

2014-2019年,知网收录的重要期刊论文与硕博论文均出现了30余篇。期刊方面,开始出现文献综述类的研究。例如,周金元、王珏等学者在2017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基于文献的我国赛珍珠研究现状分析》利用软件工具对数十年来对赛珍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为读者展示了全部的相关研究视角,同年“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和慈善情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镇江召开。博硕论文方面,陈璐在2014年结合原型理论对《大地》中的母神原型进行了探讨,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探讨有助于发掘人类文化中共性的存在,比如,全能全知的“母神”在多个国家中的不同体现均代表了一种从人类原始社会传习而来的自然崇拜。学者杨旭在2019年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结合赛珍珠的自身经历与中美文化对其的影响,重点分析《大地三部曲》中的各种伦理关系,剖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伦理内涵。

三、结语

总的来说,国外对赛珍珠的研究大体上是模糊的,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国内对赛的研究却波浪起伏。笔者认为,除了对国内研究走向起决定性影响的政治性因素外,赛珍珠本人的特殊经历和双重文化身份也是让她进入左右不逢源的尴尬处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赛珍珠的研究基本上都囊括在叙事学、他者、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东方主义、中西文化交流、比较文学、评论集注、乡土文学、小说人物特点分析、宗教、中国传统文化、翻译、文化人类学这些领域中,呈现出研究范围广、特定领域研究成果丰富的特点。目前,除了对赛本人的传记类研究外,大多数对赛珍珠小说的研究都缺乏细致的探讨,在一些研究领域,比如,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广泛的视域,大部分学者都仅找出一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虽说可以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但总体来说还需要学者在此领域进行更多角度的发掘和讨论。

(沈阳化工大学)

作者简介:陈楷文(1994-),男,山西晋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赛珍珠学者大地
大地之歌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