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艺术歌曲《春晓》演唱分析

2020-11-16廖筱莹

牡丹 2020年18期
关键词:歌者平仄艺术歌曲

《春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是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黎英海通过古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将这首乐曲的语言美、韵律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歌词诗意浓厚,清新隽永;旋律美轮美奂,悠扬婉转;伴奏优美雅致,含蓄婉约。歌词在旋律和钢琴伴奏的配合下创造出和谐统一、典雅朴素的意境,本文从诗词、旋律、钢琴伴奏以及情感处理四方面入手,探讨其演唱风格。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以青主和黄自为开创者,而黎英海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自小便显露出卓越的音乐才能,而且极具歌唱天赋,他每每歌唱都能让人情不自禁地落泪,歌唱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唐太宗李世民曾提出:“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东也。”这与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音乐思想“声无哀乐论”大致相同。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作曲家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新型艺术歌曲形式。歌曲《春晓》选自黎英海声乐套曲《唐诗三首》,另外两首分别是张继《枫桥夜泊》、王之涣《登鹳雀楼》,其中《春晓》是最典型的一首,不仅被著名民族歌唱家龚爽收录在个人硕士音乐会“追寻”中,也是各个高等大学最受欢迎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一、诗词:韵律结构对仗工整,音乐语言简短精美

孟浩然一生抱有用世态度,奈何仕途坎坷,最终归隐鹿门山,情由境生,最终写下如此精美的古诗词《春晓》。他把对春天的喜爱和怜惜之情都寄予在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简短的5个字却深含寓意。经过反复的朗诵,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仿佛映入眼帘。诗歌前两句诗意般通过林中的百灵鸟来渲染如沐春风的美好景象。画面感与意境感油然而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好季节,诗人从梦中醒来看到如此美景,听到鸟啼,不知不觉透露出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诗人好似穿梭在梦与现实的幻境之中,意犹未尽。“处处闻啼鸟”描述清晨百鸟的欢唱,将诗人从梦中唤醒,春晨中处处鸟鸣雀噪的音响渲染出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出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诗歌后两句描绘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眼前的美丽花朵打落,表露出诗人对花的怜惜。悲伤之情缓缓流露,看到眼前遍地的花,诗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怀才不遇,一心想为国效力却感叹自己没有遇到伯乐。诗歌所展现的春景图与作者的情感完美融合,情景交融,为演唱者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寄托。五言绝句因为讲究平仄规律而具备音乐语言特征与歌唱魅力,它的声调及其音调的变化吸引了许多著名作曲家为之填曲,同时让歌者在演唱的同时感受吟诵的味道。但是,《春晓》这首诗歌的平仄规律比常规的五言诗独特,属于首句入韵的仄韵诗,其平仄规律是: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诗词每句韵脚都带有类似归韵,使得朗诵和歌唱都极具韵律感。

歌者在演唱时在每句的韵脚可以加入戏曲中擞腔的特色,尾音带腔的特点更能凸显古典诗词的韵味,也能与古代文人当时创作的情景高度融合。

二、旋律:色彩朴素雅致,意境唯美幽远

黎英海在《诗意、乐境、声情》中提及:“音乐最擅长抒情,为这样的诗谱曲,理当在诗意的引发下产生相应的乐境,用音乐去揭示诗人的内在情感。”以情带声是重要的演唱要求,黎英海深入体会诗人当时内心的无奈与挣扎,将自己的深刻感受贯穿在作曲技法中,创作出的音乐风格才能与诗人和谐统一,达到让人赏心悦目的效果。

《春晓》从头至尾的节拍使用二二拍,以不急不慢的广板速度贯穿全曲,单二部曲式结构分为A、B两段。前奏刚起,就把听众带入意境唯美幽远的大自然中,深切体会诗人为何如此迷恋春色。旋律中多次出现不同的大三度转换,增添了让人捉摸不透的音乐色彩变化。演唱到旋律下行进行时出现了大跳和七级变化音,更加重了诗词的吟诵感,乐段之间使用模进手法来推动音乐发展,加深了作者情感的抒发和对主题的再次升华。所有虚词都采用人声在后半拍开始演唱,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隐隐流露。B乐段采用了A段开始的音乐素材动机不断模进,重复了两遍“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朗诵的语调更加哀伤,语气充满无奈,相比A段抒情性的音乐风格更加让人深思,旋律演唱力度从渐弱延伸到PP,整个音乐线条好似被笼罩在一层灰蒙蒙的烟雾中让人喘不过气。

三、钢琴伴奏:织体厚实饱满,印象色彩浓厚

艺术歌曲只有在钢琴伴奏的衬托下才能丰富古典诗词的音乐形象,使音乐意境活灵活现,让演唱者置身于美丽的画面中尽情地歌唱。黎英海运用的西方作曲技法加入了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使中国艺术歌曲更具民族韵味。艺术歌曲《春晓》的艺术形象已经被诗人孟浩然在诗歌中刻画得栩栩如生,黎英海在运用和声伴奏织体时就直接将其与孟浩然在诗中所描绘的“啼鸟声”“雨滴声”和“落花声”对应,将音乐想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落花声”暗示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了诗人的怀才不遇和对落花的怜惜。艺术歌曲《春晓》在前奏部分就早已将诗中要刻画的艺术想象表现出来。

在A乐段中,引子的后4小节被采用,左手伴奏时出现的长音就好似人声,虚词部分的演唱要求大量使用连音线,无奈感、忧伤感席卷而来。但在人声虚词演唱时所采用的伴奏则采取引子前4小节的伴奏织体模式,让歌者与听者都能感受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而在B段中,喃喃自语的宣叙调成分加重,采用了前奏“鸟啼”与“雨声”的材料,伴奏织体变得浓厚,节奏型变得更加紧密急促,与A乐段形成了强烈音乐色彩反差。

四、感情处理:情感真挚于心,歌唱好似吟咏

古人云:“气乃人身之根本,气通则身正;气虚则身虚,身虚则音弱。”气息是歌唱最重要的环节,气息运用自如才能使感情表达到位。音乐的起伏与线条感才能让歌者表达得更加婉转细腻。歌者要仔细阅读谱面上所要求的表情记号和音乐术语。艺术歌曲《春晓》速度并不快,其运用了抒情式的广板。要注意作品中人声虚词演唱处的连音线和渐强渐弱记号,运用语气的绵延感带动情感的无限延伸,唱出诗人的感叹和无奈,直到声音渐弱、消失。

演唱者要合理进行歌曲二度创作,感染听众。好的歌者会把观众带入自己的音乐中,忘记自身存在的空间,进入美好的意境中与歌者、作曲家、诗人融于一体,达到真正的情感共鸣。在演唱艺术歌曲《春晓》时,演唱者应该随着古诗词及其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对应歌曲所要求的意境,发自内心地演唱出属于自己的真實情感,与观众和诗人来一次真正的心灵交流。

五、结语

艺术歌曲是思想性和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结合,黎英海的艺术歌曲《春晓》极富诗情画意,极具民族韵味,巧妙的音乐语言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唱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文化特色,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与教学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古诗词艺术歌曲《春晓》的歌词、旋律、钢琴伴奏和情感处理四个方面进行演唱分析,以期提高演唱者自我修养,更好地诠释古诗词艺术歌曲。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廖筱莹(1989-),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歌者平仄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歌者和履痕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