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进酒》中李白多维度性格探究

2020-11-16徐星

牡丹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将进酒多维度消极

《将进酒》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作家在诗歌中呈现的形象历来为读者所争论。李白的豪情和颓废、积极与消极在这首诗中有一种矛盾而奇特、复杂却统一的呈现。李白为什么会在同一首诗歌中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性格?他的复杂多维度性格又如何矛盾地统一到一首诗歌之中?本文试图从性格呈现、性格成因和性格影响三方面分析李白多维度性格。

一、李白多维度性格在诗歌中的呈现

《将进酒》是李白在颖阳山居与岑勋、元丹丘饮酒时所创作的诗歌。诗中浮现出一个多角度的诗人形象。诗人既有积极向上、乐观慷慨的一面,也有消极颓废、沉溺在酒中而不愿意醒来的一面。这些看似矛盾复杂的情绪很巧妙地统一到一首短短的乐府歌行体中。

李白在创作《将进酒》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距离他壮年时在唐玄宗那里意气风发的日子已经过去八年之久。仕途上的无限失意和儒家传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使他矛盾,也使他一直在痛苦中挣扎。其实,一次次的醉酒是他宣泄不平之气的途径。这一次在山居与朋友喝酒也是如此。所以,在这首诗中,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一个失意的诗人形象,是一个在醉酒中找寻慰藉和放浪形骸的诗人形象。他在前几句感慨人生短暂后,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也成为很多读者争议李白的焦点。其实,李白也是凡夫俗子,既然是人,就必然会有积极和消极的思想。所以,这样的消极思想其实并不难理解,他是作者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和常年仕宦生涯不得志的情感宣泄。

但是,李白毕竟是一个乐观旷达的诗人,即使生活给他再多磨难,他浸润于心底的道家风骨还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在这一句看似颓废消极的诗句之后,紧接着就是豪气万丈的个人宣言和抒发。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诗豪情万丈,可以说给了很多在失意中的人一剂强心针。即使一时失意,又有什么关系?只要生于世间,就必然会有明珠出土的一天。即使千金散尽,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可以,梦到破灭还可以重头再来。这两句展现的李白已经和前两句的消极颓废判若两人了。两句诗是承接关系,却在情感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人是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创作的诗歌。诗人本来就比一般人的情感丰富复杂得多,加之受酒精刺激,所以他的情感跳动得异常剧烈。于诗句中,人们看到了呈现出多维度性格特征的詩人形象。

到了诗歌的下阕,诗人的情感仍然在不停地变化和跃动。他举起酒杯劝朋友喝酒后,又开始不平之鸣。他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历来被认为是本诗的主旨句,因为它们将诗人对权贵的轻蔑与愤懑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实,这样的思想在李白诗歌中不止一次呈现。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两句诗与之前的两句诗歌共同构成李白在《将进酒》中复杂形象的呈现。于短短的一首诗歌中,人们不仅看到了悲观失意的诗人,也看到了旷达乐观的诗人;不仅看到沉醉于酒乡中忘却现实苦恼的诗人,也看到了敢于说真话、抨击奸佞当道和朝廷黑暗、坚持内心理想的诗人。这就是诗人在《将进酒》中多维度性格的具体呈现。

二、李白多维度性格的成因

李白复杂的性格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和个人因素。

首先是时代因素。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这一时代的诗歌大抵呈现出一种非常开阔的气象,因为诗人普遍对国家的前程充满乐观和宏愿。生于这个时代的诗人,骨子里普遍有一种豪气和自信。盛唐诗人所体现的精神其实是一种唐人所特有的英雄主义精神。在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指引下,李白可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寄崔侍御》),在消极时也可以迎难而上,因为他坚信光明必将来临。他能写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他还可以写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这样潇洒豪迈的诗句。他也深信“东山高卧时起来,预计苍生未应晚”(《梁园吟》)。即使在失意时也不会丧失对这个时代的信心,可以说,盛唐让李白充满自信、潇洒和豪情,他的诗歌唱出了大唐帝国的盛世之音。

其次,李白的生活经历也让李白的性格充满天真浪漫。所以,他的诗歌不管于什么年龄段创作,都有一种少年人才有的豪气和天真赤子之情。而少年的心性是极多变和跳跃的。这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鲜明的体现。

另外,李白接受的思想也影响诗人自己,造成了诗人的复杂性格。李白一生同时受到儒家、道家和侠客思想影响。这三种思想造成了他性格异常复杂。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正统思想,这在李白身上也有鲜明的体现。他积极入世,追求建功立业。他很早就有建功立业,治国安邦之志。

然而,道家思想对李白的独特性格和诗风影响很大。李白一生信道求仙。他痴迷于游历,在游历过程中寻仙又是常有之事。他自己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李白,自然而然形成了追求生活自在、思想自由,不为权贵所迫,不为世俗名利所累的个性。即使他有供奉翰林的辉煌三载,但依然不妨碍他蔑视权贵,依从自己心性。所以,其仕途只有短短的三年,他终于招来嫉恨,屡遭馋毁、排挤和打击。所以,《将进酒》中说的“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就是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的集中体现,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和对权贵的无比蔑视。

三、李白多维度性格投射于诗歌中产生的影响

李白这种极度复杂的性格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就了他迥然不同的诗歌风格。正是这种李白式的文学性格孕育的诗歌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留下了一座难以望其项背的艺术高峰。

首先,李白强烈不加掩饰的性格使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一种排山倒海的色彩,其诗歌重视个体和自我,让读者读起来倍感亲切。例如,很多失意之人现在都会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安慰自己。因为李白站在失意者的角度喊出了失意者的心声。他炽热的情感和强烈的个性都在诗句中一览无余。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同于儒家的含而不露,相反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面对欢喜和悲哀,李白都毫不加以掩饰。所以,他觉得时光苦短,感慨人生,就极度夸张地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认为人生苦短,应该及时行乐,就不加掩饰地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其次,李白天真浪漫的性格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将进酒》中则表现为诗句情感的极度跳跃。消极颓废的李白,乐观进取的李白,快意恩仇的李白,蔑视权贵的李白,每一个呈现的诗人形象都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因为诗人会带读者走入一个无法忽视的情感世界。正如闻一多所说,“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时的天真,那神秘的怅惘,圣睿的憧憬,无边际的企慕,无涯岸的艳羡,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

四、结语

李白复杂的性格在不同的诗歌中有不同的体现。可以说,没有李白的狂放、豪迈、天真烂漫的性格,也就无法成就盛唐时期这座难以攀越的高峰;没有李白强烈不加掩饰的诗人性格,也就无法成就盛唐时期这一笔浓墨重彩的神话。从一个侧面上可以说,李白复杂的性格融入了诗歌,造就了诗歌史上的神话。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作者简介:徐星(1981-),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语文教师,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将进酒多维度消极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将进酒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多维度市南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