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2020-11-16李健王生高

教师·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困境与对策转型发展民办高校

李健 王生高

摘 要:陕西民办高校起步早、发展快、体量大、影响广,已成为陕西改革开放一张靓丽的名片。但目前正在经历前甩后追、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与生存压力。民办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把民办高校的建设发展纳入陕西建设高教强省战略的框架内统一谋划,民办高校则要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产教融合育人、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加以改进,以促进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和追赶超越。文章从民办高校自身和政府的角度,分析陕西民办高校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困窘及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困境与对策;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27-02

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已进入新时代,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等教育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已有40余年办学积淀,在当前推进内涵建设的新时期,特别是随着国家分类管理改革的实施,民办高校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问题、困难不断显现,走转型发展和追赶超越之路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一、陕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动因

(一)适应国家战略定位的需要

民办高校积极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也是民办高校自身的一场革命,需要对大学体制机制、办学方式、发展模式、教育教学、制度文化等进行一系列的价值重构。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战略驱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高校提供大量能够推动行业企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对民办高校来讲,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为学校转型发展与追赶超越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促使民办高校必须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从而增强自身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实现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同步发展。基于这一需要,民办高校深化转型发展,是学校发展定位的必然选择。

(二)民办高校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到2030年,要确保所有人获得接受负担得起的、有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及一般高等教育的公平机会。”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从基础支撑转变为支撑与引领并重,是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红利和牵引动力。在高等教育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追赶超越和内涵建设的战略机遇。

(三)高等教育结构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

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关键之年,实现“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的目标,是国家教育体系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实现教育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加之高等院校的总量已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真正需要的是多样化、高质量、有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此,民办高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作为。

二、当前陕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

调研发现,陕西民办本科高校学科门类设置较为齐全, 占学科门类总数的70%以上,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专业设置功利化现象明显。开设英语、市场营销、会计学、文学等人文经管外语类专业的院校占65%以上,低成本、投入少的传统型专业总体比例较大。二是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本科院校中,同一专业布点数在30个以上即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设置功利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学校的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民办高校开展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既有传统意识的影响,有体制带来的矛盾,又有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从而造成师资队伍建设的诸多瓶颈。第一,民办高校的师资大多来自传统的学术型高校培养的人才,自身缺乏对行业企业的认知和实践,培养成本大、时间长。第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呈现“哑铃”结构。第三,队伍流动性大,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较少,年轻教师成长进程缓慢。第四,应用型科研较为薄弱,缺乏面向转型发展和行业企业的成果及应用。

(三)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导致發展动力不足

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是学费收入和举办者投入,由于办学经费来源单一,仅依靠学费收入难以支撑起宏大的改革和办学构想。而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生源较往年明显减少,更加剧了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窘境。虽然部分高校通过涨学费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紧张状况,但高额的学费也抬高了了入学的门槛。在转型发展和“一流学院”建设的过程中,经费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内涵建设和追赶超越。

(四)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体系导向存在偏差

我国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建设已接近收官,但政府层面仍然缺乏适用于民办高校和应用技术型院校的评价体系及评估办法,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人才培养与专业认证标准、学科建设与专业群评价、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第三方质量评价与监督、分类管理与考核激励等。由于本领域内的政策体系缺失,部分民办院校仍然被束缚在学术型高校的建设体系里,对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等缺乏战略性的布局和定力。

三、陕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确立应用技术型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要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相匹配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原则,系统构建起以应用技术型教育模式为牵引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管理体系、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体系、“双师型”队伍体系等,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二)根据服务面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民办高校要设置符合区域经济特色的学科专业,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关注产业升级和支柱产业需要什么,创办符合区域经济特色的学科专业群和特色专业,凸显学校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能够体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专业群,以集群效应提升竞争力;要建立行业企业与高校协同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切实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作用;要积极鼓励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参与高校的教学和实践,实现“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三)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双师型”队伍是体现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特征。要创新“双师型”人才引育机制,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造诣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行家里手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锻炼,学校应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按照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和技能学习,通过职称、职务、待遇等激励措施,促进学术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要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型科技创新,和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横向课题研究、新实验实训项目开发等,把生产实践中的难题转换为科技创新的课题。

(四)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民办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是创新办学模式、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升级融合的关键所在。要积极探索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吸引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双师型教师互聘、人才定制,共同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创建“业界全程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五)进一步破解办学经费瓶颈限制

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较为单一,而实施转型发展又要在实践教学、办学条件等方面加大投入,学校的办学成本必然会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因此,稳定的经费来源是民办高校实施转型发展的物质保障。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体制机制灵活的特点,创建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拓宽经费收入的渠道,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本与资源嫁接,开展资本市场投融资,争取政府建设项目获取资金,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增加办学收入等。同时,建议政府部门给予学校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支持企业投资民办教育。

(六)建立完善院校转型发展评价体系

要根据民办高校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要加快出台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办学特点的评价体系,如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专业(专业群)认证及评估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评价办法等。建立社會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分类评估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刚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本土化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166-167,172.

[2]李红娟,李淑娴.地方本科高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18(2):73-78.

[3]张 博,张海军,岳浦庥.地方高校应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 2015(20):4-5.

[4]王拴才,李 健.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培育与建设路径探究[J]. 高教学刊,2017(8):9-10.

[5]郑 强.创业创新背景下河南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3):115-116.

猜你喜欢

困境与对策转型发展民办高校
探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与对策浅析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困境与策略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