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管理育人”概念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0-11-16董蓉孙莹莹

文教资料 2020年22期
关键词:管理育人评价指标高校后勤

董蓉 孙莹莹

摘   要: 本文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查阅文件、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对高校后勤管理育人提出初步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明确具体的管理育人评价指标,根据工作内容,将“管理育人”评价指标分为4项一级指标,分别是人员管理、质量管理、效率管理和学生管理,更加细化了16项二级指标,并根据问卷数据赋予相应权重。为加强高校后勤“管理育人”工作提供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指导未来育人工作质量提高。

关键词: 高校后勤   管理育人  评价指标

一、 高校后勤“管理育人”的概念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高校后勤教职员工担负起了教育引导学生的职责。与普通教师不同的是,高校后勤人员可以依托管理育人,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依托批评、说教及模范榜样行为的示范作用,规劝影响他们的不良行为,达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引领,达到育人目的。

“管理育人”是指学校的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通过管理者的角色行为,对被管理者、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在政治素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方面施加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管理育人”的外在表现是管理者的角色行为,主要是管理行为,但育人的职能却融入其中,在多个方面对管理对象的思想道德状况产生立体化的影响。

二、高校后勤“管理育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高校管理育人的研究不少,但是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育人”研究还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单一的研究不能全面、客观评价高校后勤管理育人,不能有效发挥“管理育人”的重要职能。现有研究和实际实施的措施都是相对分散的、单一的,并没有针对高校后勤管理育人方向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明确,没有相关的评价指标,也没有系统的体系。因此,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显得格外迫切与必需。

三、“管理育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的选取。

建立高校后勤管理育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除了可以对高校后勤目前管理育人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实践、服务学生、服务教学,实现全员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根据前面的分析,衡量高校后勤是否达到了管理育人的目的,除了依托学生、员工、教师主观评价的定性分析外,还需要客观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来说,本文构建的高校后勤管理育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从四个层面:(1)人员管理;(2)质量管理;(3)效率管理;(4)学生管理。其中,人员管理指标表征后勤内部人员,包括管理人和基层人员的整体素质;质量管理指标表征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及提供服务的质量水平;效率管理指标表征高校后勤在管理方面的效率与成本;学生管理指标表征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及服务。在每个层面之下,遴选四个核心指标并赋予定性描述及评价标准(见表2)。

2.权重的确定。

在选取了四个层面16个指标后,编制里克特量表,将各个因子的重要性按照1分—5分的标准,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5分表示很非常重要。问卷共发放300分,回收276份,其中省内183份,省外93份,运用SPSS18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问卷信度、效度良好(见表1),可进行进一步因子分析,确定这16个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6个二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后,按照因子间的相关性,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

3.评价标准的确定与评价体系的使用。

(1)人员管理:后勤工作人员是全校师生与后勤接触的第一道大门,后勤人员的素质与工作态度让大家对后勤整体工作有着最直观的感受。高校后勤职工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对提升本校的服务层次和管理水平有着影响。提高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将直接关系后勤管理育人的实施效果与落实情况。本文选取了四项指标包括后勤人员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敬业态度,对后勤工作人员水平进行全面衡量与测评。

(2)质量管理:高校后勤要以质量管理为立足点,以行业规范为标准,紧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确保服务产品安全、优质。落实责任,做到职责分明。高校后勤要切实保证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食品安全,保证校园和谐。要把安全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制定严格的内部制度约束职工,并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无安全事故。在此评价标准下,我们选取了教学设备设置与维护、餐饮卫生与品质管理、基本设施的完善性、安全保障标准与风险监控预防体系四项指标对质量管理进行衡量。

(3)效率管理:后勤部门更多的职能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日常事务处理中,效率的高低制约服务满意度的获得及服务对象对后勤的整体影响和评价。选取的四项指标分别从制度、办事效率、信息化水平及监督角度对后勤日常工作从发生到体验至完成提出全方位的要求。

(4)学生管理:要充分认识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自主性、能动性,为学生搭建各类实践平台,既让学生走进后勤、了解后勤、接受后勤,又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条件。选取的四项指标包括对学生帮助、培养、服务,助力学校全员育人与全方位育人。

每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在0—5,0分表示管理育人环节完全没有涉及该项内容的相关制度及活动,该项内容缺失;5分表示这项内容准备充分,文字材料与支撑活动都很丰富,且具有很高的借鉴与参考意义。最终得分为了符合认知习惯,在原本的指标权重基础上扩大了20倍(见表2),因此,管理育人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满分为100分。

四、意见及建议

1.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后勤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和德育水平。

要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与文化素质,只有具备一定的德育知识与能力,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立德树人”的宗旨与意义,才能更好地发挥后勤担负的“管理育人”的功能。此外,还要增进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在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始终将服务学生的宗旨贯穿其中。因此,为了加强后勤员工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开展包括工作意识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工作技能培训等在内的各项培训活动。

2.完善各项管理与制度,明确管理职责与制度内涵。

从“管理育人”出发,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在“管理育人”的具体路径中,制度育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后勤系统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国家层面到校级层面,必须切实落实执行。并且要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按章办事,在制度规定的范畴内强化执行力、履行服从性,让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规范“管理育人”。最后,对于缺乏制度规范的项目,应立即参照国家及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建立,填补制度空缺。

3.引入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满意度。

高校后勤是为全校师生服务的,除了保证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质量外,还要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因此,后勤工作效率将影响全校教学工作效率。后勤工作应与教学工作匹配,针对工作内容的轻重缓急和时间要求,构建服务信息系统,提高系统效率,以高效优质的后勤管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构建校园大数据,利用最有效的资源分配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4.优化学生管理,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实践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一项工作。后勤工作可以以实践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后勤工作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革命、自我成长。此外,后勤部门还可以协同学生社团,举办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性较强的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实现自我服务。在管理层面,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推进后勤管理民主化,及时了解师生诉求,吸取改进意见及建议,服务学生与培育学生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姜岩,孙仁帅.“三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

[2]周志琴.高校后勤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管理,2018(9).

[3]邱化民,葛玉良,王丹,谢羚.学生参与:高校后勤育人功能实现的理念与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8(05):52-55.

[4]杜志国.高校餐饮改革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5(02):57-58.

[5]李桂霞.论实施高校后勤育人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4(09):84-86.

[6]趙庆龙.关于强化高校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的思考[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4(02):65-66.

[7]张亚东,王雯雯,张玉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后勤育人的实践路径——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7.

基金:2018年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院级研究项目“构建山西高校后勤‘三育人标准化体系”(项目编号:ZD201802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管理育人评价指标高校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的创新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的创新
创新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方法研究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管理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探究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