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十二寡妇征西》到《杨门女将》
——浅谈扬剧《百岁挂帅》的演变

2020-11-14李路

剧影月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挂帅女将寡妇

■李路

《百岁挂帅》是扬剧标志性的代表剧目,于1958年由江苏省扬剧团(现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首演,并于1959 年进京参加国庆十周年演出,剧组成员受到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同名舞台艺术片,在文化界、戏曲界刮起了一阵“扬剧旋风”。此后,京剧据此改编为《杨门女将》,六十余年来久演不衰。

《百岁挂帅》一剧,脱胎于扬剧传统连台幕表戏《十二寡妇征西》。所谓幕表戏,即没有完整剧本,只有提纲,演出时由演员现场对词现编现唱的一种演出形式,主要存在于民间演出中。扬剧定型初期在上海演出时,多以连台幕表戏为主,杨家将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目前存留资料中尚保存有老艺人周月亭口述的18 部382 场幕表戏《杨家将》,其内容自赵匡胤即位起演至宋太宗赵光义死而止。从资料上看,这个长篇大回的《杨家将》似乎与《十二寡妇征西》并无太多关联,然而出于幕表戏的特性——仅有提纲总讲,便于延续发挥,很难说在别的艺人所演出的《杨家将》中是否会有女将出征的故事,或者说,是否会延续发展出女将出征的故事。

从目前留存资料来看,《十二寡妇征西》的内容与《百岁挂帅》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描写西夏王进犯三关,杨宗保不幸阵亡。焦廷贵、孟定国二将护灵回汴梁天波府后,杨门寡妇为国出征,保家卫国的故事。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佘太君得知杨宗保战死噩耗的场合,《十二寡妇征西》是在清明节,佘太君带领诸儿媳去宗庙祭祖时闻之。《百岁挂帅》则将其置于佘太君百岁寿辰庆寿的寿堂之上,转喜为悲,令剧情冲突更为明显。二是挂帅之人不同,《十二寡妇征西》中是穆桂英挂帅,而《百岁挂帅》中则是佘太君亲自挂帅。三是《百岁挂帅》删去了征西过程中穆桂英使用生死相尅、阴阳神怪等法术的封建迷信相关内容。

不知是否因为与《杨家将》的剧情架构、桥段设置的重合性较高,《十二寡妇征西》在二十世纪中叶演出较少,到五十年代中后期,扬剧《十二寡妇征西》已经有二三十年不演了。不仅没有剧本,幕表也甚为简单,主要存留资料是扬州市人民扬剧团老艺人周荣根讲述的一个简单的故事。负责整理改编剧本的吴白匋、银洲(石增祥)、江风、仲飞等四人在剧情及一些细节上向南京市曲艺艺人荣凤楼先生进行请教,最终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百岁挂帅》的雏形。

难能可贵的是,在整理改编《百岁挂帅》一剧时,扬剧三大家中的高秀英和华素琴两都亲自参加了排演工作,而该剧也成为对高派、华派两个流派同时展示的一个剧目。正因如此,在1958 年江苏省扬剧团创排《百岁挂帅》之后,几乎所有扬剧团都学习搬演了这部剧目,60余年来传承演出从未中断过,而在各团的传承中,或多或少会受本团艺术特色影响,在细节上进行一定的修改。

1959 年,扬剧《百岁挂帅》应邀参加了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北京戏曲界观摩此剧后顿感热血沸腾。马少波在赞扬备至的同时,指出《灵堂》“这场戏的矛盾安排不很恰当”,“极力渲染杨家对朝廷的怨愤和不满”,“这在《穆桂英挂帅》中所描写的宋王亲奸佞、远贤臣那种情况下是合理的,但在《百岁挂帅》中,宋王仍将杨家将倚为干城,无故不满则缺乏足够的根据。”因此他建议这场戏的主要矛盾应该放在杨文广从征和杨家“留根”的问题上,杨家将只剩下文广一条后根,因而在从征和留根上存在矛盾是合情合理的,“通过这一番斗争,终于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正是既符合人物性格又表现了英雄气概。”京剧编剧范钧宏等人也颇感美中不足:由于扬剧是以描写杨家与宋王的“内部纠纷”为主,通过解决纠纷来表现杨门女将在大敌当前捐弃私怨、慨然出征的英雄行为,因而笔力主要在《比武》之前,而出征以后的情节就比较简单了。言下之意也是说这出戏的思想境界和剧情安排还不到位,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和完善。

同年,中国京剧院的编剧范钧宏、吕瑞明随即根据扬剧《百岁挂帅》进行了二度创作,在吸收《寿堂》《比武》两场戏并参照其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改写《廷辩》,增写《请缨》,并虚构出“主战”的寇准、“主和”的王辉等大臣,并重新构思全剧的下半部,即出征后的《赠马》《探谷》等场次。改编后的京剧《杨门女将》于1960年初隆重上演,一举获得成功,现也成为了中国京剧院的代表性剧目之一。

猜你喜欢

挂帅女将寡妇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古代的寡妇
那年夏天
《我不挂帅谁挂帅》教学设计
杨舒涵“杨门女将”毫不惧怕 让Hiphop来得更猛烈些
挂帅不合适
幺叔
韩伍京剧人物画选
老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