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续集电影创作的价值尺度与得失
——以观者情怀为切入

2020-11-14

电影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星球大战观者情怀

李 佳

(西安翻译学院 英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续集电影所“续”的究竟是什么?又何以再续?2019年,《复仇者联盟4》《玩具总动员4》以及《第一滴血5》和《碟中谍6》等重量级续集电影陆续上映并获得票房与口碑兼得成就,好莱坞式续集电影制作向世界展示了电影产业发展新概念与新模态的成功。这种成功并非局限于续集电影或外传电影,而是一种包含着所有电影类型、传媒形态以及大众文化心理的全文化维度融合与革新。而《狮子王》《千与千寻》这些影片的重映,继续证明着曾经高度累积的“剩余价值”,在一些特定条件整合下仍然会释放巨大的延续效应。与“重映”这种利用定点价值释放而获取市场效益不同的是,2018年的《银翼杀手2049》以及更为成功的《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则是将原作的“剩余价值”给予一定层面的补充与重构,并基于大众心理认知基础和需求展开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在这些影片当中,具有明显的创作意图和制片策略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具有显而易见的共同之处:以“原作”价值为建构起点并具有深厚“粉丝文化”根基。与此同时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国合伙人2》的不温不火,《大话西游》和《英雄本色》等影片的“跃进式”重映,除了证明透支观众情怀是一种企划失策以外,也清晰地向行业呈现出一个事实:中国电影市场并非是一种幼稚的情绪触发型市场,而是需要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多元融合型市场,续集电影则是市场中一个宏观战略意图的理念内涵与现实外延。

一、闭合或是开放?价值定位选择电影结局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被认为是电影史当中开发续集电影的鼻祖,也是最经典的续集电影运作典范,它向世界昭示着“前置布局”的重要性和方法论。《星球大战》的“正传部分”是1977—1983年出品的三部曲,1999—2005年出品的另外三部曲则是这一系列的“前传部分”,另外还有2017与2018年出品的“外传部分”。其中“正传部分”是续集系列时间轴的开端,而“前传部分”是叙事时间轴的开端,可以说整体来看这是一种“倒叙”式的故事讲述,也是一种正叙式的运作逻辑。并不能肯定这一跨度四十余年的运作完全是在一开始就全部计划在内,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漫长的运作周期如果不能实现各阶段的有效对接是无法完成的,而这种对接,却一定是有意识的规模化开发。也就是说,续作的重要衔接条件之一就是对预留空间进行准确的判断。当然,这一预留空间的成立,是建立在初始作品的成功基础之上。这就使问题又回归到电影作品本身——“文学结构”当中。续集电影的文学结构是续集电影运作的前置布局核心。《星球大战》“正传部分”为一个相对独立宏观性文学结构,“前传部分”也是具有相对独立而又在某种层面依附于“正传部分”的文学结构。再细化至更具体的运行单位,系列中每一部电影都具有其独立的故事单元和叙事内容。所有这些“最小单位”都是相互依附与相对对立的统一,而将所有“最小单位”放在宏观视角下,能够统一衔接起来的条件便是:这些电影相对于自我是闭合的,相对于系列其他作品则是开放的。而出于制作者角度来讲,这其实是在完成一部永远没有结局的作品,要使故事永远讲下去。

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结局的故事并不能称之为故事,所以运作续集电影的重要价值尺度之一就是要准确把握电影结局闭合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星球大战》系列得益于此,使其“剩余价值”在几十年之后仍然能够不断挖掘,甚至大有再创辉煌之趋势。问题的焦点在于,既然无法做到谋划几十年“剧本”的宏观规划,又怎样才能做到单一作品在闭合与开放上的准确性?怎样确保这种尺度的把握能够使作品生命力得以延续?《星球大战》系列证明了,这一关乎运作成败的衔接工作,可以也必须是由“粉丝”来完成:观者情怀是续集电影乃至电影市场运作的实质性内核。续集电影首先在文学结构层面将叙事策略进行阶段性划分,系列中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衔接段。而在结局处,电影的自我叙事部分会有一个叙事内容的结局以完成这部电影的闭合,使之成为独立的“完整”故事。但是叙事的载体,也就是人物的成长并没有结束,相反,会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空间。这一人物已经发生的故事,使观众对这个人物“可能”会发生的故事展开联想,这一联想也可能是“过去式”的,比如这个人物曾经经历了什么使他变成这样?这样潜意识推动观众突破了电影银幕的空间限制和电影时长的时间限制,在任何可能的范围内搜集这些未知信息。最终观众或获得一些答案,更多的是期待着能够获得答案。这种期待,就是续集电影继续运行生产的基点。显然,诸如《星球大战》系列的影片很懂得如何给观众这样一个期待中的“答案”,更懂得如何在电影文学结构中创造观众脑海中的“问题”。

二、发掘或是埋葬?情感驱动决定市场生存

观者情怀就是品牌定位。《火烧红莲寺》(1928)的上映在当时引发狂热的“武侠神怪”风潮,制片方也借此为契机,曾经三年连拍18集,可谓奇景。在当时时代背景和市场理念下不可能在制片前谋划这样的续集策略,即使放在当代语境下考量,也绝非是一种成功的价值标准。《火烧红莲寺》首作最大的成功之处便是紧紧把握住中国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在性基础以及对“江湖文化”的认知渴求心理。可以说,观众对续集电影作品的期待本质上是对一种特定文化内容的期待,而续集电影作品仅仅是这一内容的载体而已。但在观众群体中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响,是超出电影制作预判的。电影制作本身清楚的仅仅是把握这次机遇,利用“剩余价值”再谋利益。于是在“意料之外”、在“仓促之间”展开续集电影的制作,开始了对首作“遗产”掘地三尺式的疯狂挖掘。没有文学结构的“前置布局”,故事叙事和人物成长都在首作中走向了闭合,续作只能基于首作“叙事惯例”对观者情怀展开重复刺激,并最终在观者审美疲倦中草草收场。一言以蔽之,续作不知道观众的期待,更不知道如何回应。导致续作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观众期待的误判。《中国合伙人》首作无疑是较为成功的,但《中国合伙人2》的口碑却不够理想。从电影文本视角来看,这部电影的首作成功塑造了故事当中的英雄,但是这种英雄概念仅仅迎合了当时的某种社会心理,并没有上升到文化形态层面,观众也就不会基于情感驱动而形成某种“期待”,使得这种“英雄”成为没有根基时效性的“英雄”。

观众期待视野源于电影文本中文化意象符号的刺激而生成的情感驱动,而电影文本中的文化意象符号必须准确指向人的价值观念结构,这种指向必须超越历史的时间限定和地域文化的空间界定准确而全面地触发观众情感。在没有充分准备和准确预判的前提下,续集电影不具备支配观者情感的条件,甚至会因“扭曲”观者情怀而遭到后者强烈批判。反之,若精准把握观者情怀的定位,不断用电影故事内容填充观者情怀当中的“英雄”形象,使“英雄”永远活在观众的赞许和期待中,那么续集电影自然就会让市场翘首以待,成为炙手可热的佳作。《火烧红莲寺》红极一时却草草收场,是因为观众只能被动去接受一种重复的情感刺激。而《复仇者联盟4》等漫威系列作品展现出无限生命力的原因是:漫威作品建构了一种根植于大众文化的漫威英雄文化意象体,这是一种价值符号的关联结构体,它映射着大众文化的历史路径和现实心理。在通过电影内容触发观众意识形态之后,英雄人物和故事世界对应了观众潜意识中自我以及客观现实。进而使观众对漫威作品的追逐就像是对自我人生的追逐一样,永不放弃并期待着一次次的崭新历程。从首作开始,这种合理的观众情怀便被建立起来,在续作的不断推出中,观众情怀从未被曲解或是误判,续作所做的是不断使它更加立体和深化。而观众群体则会基于情感驱动不断地去发掘“故事信息”,为满足这种期待,诸如同人小说和影视关联产品等系统性的商业价值也就会不断被创造,最终与系列电影本身融合成为一种体系化的、无限化的文化概念。

三、继续还是继续?网状模式续写无限传奇

从市场角度看,写不完的故事才是更好的故事。《星球大战》系列历经四十余载仍在电影市场竞争力十足,很多新观众会像史学研究者一样把老故事再拿出来细细品研,然后在各种媒体平台中与其他影迷一起探讨究竟。漫威系列影片则更加疯狂地“收割”粉丝群体,老粉丝会向新观众介绍人物的来龙去脉及各种故事事件之间的情节关联,新观众会在不断打开“历史”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忠诚粉丝。这些成功的续集电影典范共同显示着这样一个过程:在电影文本文学结构的合理设定下,观众与电影之间达成了某种价值共识,形成了一种潜在“信仰契约”关系。当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将这种“内涵价值”释放之后,观众群体会继续利用媒体渠道对这种“内涵价值”进行传播或是重塑,抑或是重塑之后再进行传播。这种“内涵价值”超脱了电影本身时空现实,实现了在媒体空间内的无限生长。而在一定的传播周期之后,续集电影创作在上一部作品“叙事惯例”基础上,融合那些已经被重塑或期待被重塑的价值信息,最终归纳为一个契合观众期待视野和历史情怀的新价值点。并基于新价值点为创作导向,创作出续集作品来迎合市场当中已经理性化了的文化诉求。理论上讲,这样周而复始而又不断创新的传奇续写过程,具有无限拓展的可能性。

这一过程中,电影内容、粉丝文化与传媒形态是实现无限发展的必要条件。电影作为起点,将特定的“内涵价值”进行承载与呈现,继而观众基于情感驱动对“内涵价值”进行无限制的网状传播,而续集电影周期性地在“网”中重塑并再次呈现了“内涵价值”。这是一个由中心向周边扩散,再由中心向周边收集并再次向周边扩散的过程,而这一反复过程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网状形态的媒体平台中。所以,由扩散性媒体筑成的网状流通模式,是续集电影成功的关键条件。在漫长的世界电影史中,唯有当代电影能够具备这样优越的硬性条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环境无疑也将更加理想化、超理想化。这样的客观现实也势必将引导电影自身发展形态的转变:电影必将成为传媒架构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电影价值也更加取决于在大众心理中的传媒价值。占有小众群体心理的电影内容,将逐渐丧失电影市场的商业价值,对粉丝文化心理产生错误预判,甚至扭曲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则可能在这种网状模式下被舆论反噬。而那些正确承载并准确传递“内涵价值”的电影及它的续集电影,则将依赖网状模式而实现无限发展。

猜你喜欢

星球大战观者情怀
赣鄱情怀
端午节观龙舟赛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星球大战》
《星球大战》回来了
萌萌的星球大战创意美食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星球大战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