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纽约的一个雨天》看伍迪·艾伦的浪漫主义电影美学

2020-11-14

电影文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伍迪阿什艾伦

荣 博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纽约的一个雨天》是由伍迪·艾伦执导,“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艾丽·范宁等共同主演的爱情轻喜剧,于2019年9月在法国上映,同年11月在意大利上映。影片围绕着盖茨比和阿什莉这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情感展开,讲述了一段关于爱情与成长的故事。本约定在纽约度过一个浪漫周末的一对情侣遇上了纽约的连续雨天,一个计划着有独特情调的周末约会,一个一心想着采访报道,二人在阴错阳差之下独自在纽约经历着不同的际遇……两个年轻人之间的不同逐渐显现,刚萌芽的爱情仿佛也被纽约的大雨浇灭了。伍迪·艾伦的“城市地图”又来到了他的老家纽约,配合以“雨天”这样具有浪漫氛围的特殊环境,讲述了一个轻松巧妙的小故事,并表达了85岁高龄还在执导电影的伍迪·艾伦的浪漫主义电影美学。

一、困境、反叛与亲密关系

《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的人物都是极具“伍迪·艾伦式主角”特点的,絮叨的说话方式,神经质的行为动作,演员自身所带有的特点被极大程度地掩盖了。熟悉伍迪·艾伦的观众都了解,他影片中的主角的性格多少有些“古怪”,“碎碎念”的说话方式带着一些“神经质”,大段高密度的台词表达人物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他们往往才华横溢却略带刻薄,善于在讽刺别人的话语中掺杂些风趣幽默。这让伍迪·艾伦的影片整体呈现出一种轻松趣味的特点。《纽约的一个雨天》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这种特征。在影片中,男主角散漫的走路方式、缩脖弓背和局促的抽烟方式都像极了《曼哈顿》中年轻时的伍迪·艾伦。

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凭借17岁的少年艾力奥一角一炮而红的美国青年演员蒂莫西·柴勒梅德以俊俏的外表、清爽的少年感吸引了大批粉丝,被粉丝亲切地称为“甜茶”。他在《纽约的一个雨天》中饰演出生于伦敦的“富二代”叛逆少年盖茨比。盖茨比出生在极佳的文化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却厌倦上流社会的虚假。他大一便从纽约的私立学校退学,放弃了家里舒适的居住环境、去欧洲参加夏令营等优越的条件,转学到了亚利桑那。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反叛“矫揉造作的得体生活”,他想要过上一种复古而文艺的、具有自由性与隐私性的独特人生,他反抗一种被规定好了的“得体”。盖茨比说自己是“天生的赌徒”,而他玩扑克的好运气也为他的“赌徒”身份带来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盖茨比远离了伦敦的繁华,来到了亚利桑那——一个相比于纽约来说相对质朴的地方,与女主阿什莉同在一所学校上学。阿什莉是在亚利桑那土生土长的女孩,漂亮、天真,家庭条件优越,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盖茨比对她一往情深,但两个人却好像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上。阿什莉接受校报的任务要去曼哈顿采访知名电影导演罗兰·波兰德。当二人讨论周末的行程时,盖茨比想的是去看音乐剧《汉密尔顿》、住有老纽约风格的酒店。但阿什莉想到的是自己曾经去曼哈顿,在路边摊上花200美元买到了爱马仕铂金包和劳力士表的回忆。阿什莉并不懂得盖茨比古怪念头下的趣味,二人之间的交谈仿佛是在自说自话,产生了不和谐的音符。

细看之下,影片对于男女主角身份的设定饶有趣味,阿什莉家是亚利桑那州的“暴发户”,父亲开了一家银行。而盖茨比出生身美国的上流家庭,却想做一个远离喧嚣的“浪子”,在母亲的严苛管教之下,盖茨比培养了良好的艺术品位,却也生发了强烈的反叛精神。当阿什莉不知所终、自己又面临必须参加母亲的聚会的窘境时,盖茨比雇了从事特殊服务的一名女性“扮演”阿什莉参加聚会,却被母亲一眼识破。盖茨比以这样的方式去表达他对于虚假逢迎的场合的不屑,却在与母亲的谈话中得知了一切的起源——原来他的母亲也曾经从事特殊服务行业,在与父亲相爱后白手起家,直到拥有了这一切。那些在盖茨比看来是约束、束缚的上层社会交往方式,是带有底层痕迹的。盖茨比对于纽约的“出走”可以看作是带有浪漫气息的都市流浪,而当上层“贵族”的身份获得了解脱后,无形之中束缚盖茨比的枷锁消失了,他达成了与家庭的和解,纽约的一切也变得鲜活起来。盖茨比最终决定留在纽约,并在六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刻在钟楼下与真正情投意合的姑娘浪漫拥吻——他的浪漫源自反叛,他从来都是属于纽约的。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表现以纽约为主的现代都市知识分子生活的题材不在少数,这些人物大多面对着内心世界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的困境。在《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衍生为上层社会名流与青涩反叛的文艺少年,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感知着时代的异化,并经历着自我与时代的分歧。作为“较早意识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正在发生重大变异并面临严重危机的电影作者之一”,伍迪·艾伦对于爱情的书写总是警惕的,他的影片中的恋人少有圆满的关系,大多深陷猜忌、不稳定、摇摆、脆弱的处境之中,《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的其他亲密关系亦是如此。迭戈·卢纳饰演的当代巨星维加带着想和阿什莉共度春宵的目的和她相处,带她共进晚餐、参加上层社会的聚会,并告诉她自己已经与女友分手,但当二人在卧室独处之时,维加的女友回来了,阿什莉只能狼狈躲避;裘德·洛饰演的电影编剧在马路上遭遇了妻子的出轨现场,二人当街对峙,互相指责对方的不忠……伍迪·艾伦再一次书写了当代知识分子与上流社会颓败的情感生活,表现他们在婚姻之中的挣扎,表现了他对于亲密关系的不信任。但对于盖茨比这个角色来说,伍迪·艾伦给予了他许多希望与温柔,他最终坦然接受了和阿什莉“不是一个物种”的现实,遇到了可以在纽约的大雨里拥吻的人。这样的人物与情节设定表达了伍迪·艾伦在80多岁高龄时对于亲密关系的和解,纽约、爱情、大雨——当这些意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抒写着伍迪·艾伦电影世界里的浪漫主义。

二、自省与反讽——“浪漫”的正反两面

《纽约的一个雨天》是一部被情节的“焦虑感”所环绕的影片,影片的时间线设置得十分紧凑——一个周末两天的时间,而主要故事的发展集中在周六一天当中,盖茨比与阿什莉计划在纽约度过一个浪漫的周末,却分别经历了戏剧化的际遇,而二人始终笼罩在一种导演有意制造的焦虑感中,也带动着观众的观影情绪。

首先是我们在上文就已经详细分析过的盖茨比。他的“焦虑”经历了一个由不满到紧张再到释怀的阶段。他先是不满女友一再拖延采访时间,等待女友来跟他完成已经计划好的浪漫之旅,在街上闲逛中盖茨比遇到的初中同学都是“整个学生阶段最讨厌的人”,充分说明了他此时满心的不耐。随后盖茨比遇到了拍摄黑色电影的朋友,误打误撞客串了拍摄,而要与他上演吻戏的女生是自己初恋女友的妹妹陈。二人分开之后却又在出租车上巧遇,在与陈的四处闲逛、看画展中,盖茨比对女友的紧张达到了顶峰,“女友可能喜欢上富有魅力的艺术家”这种可能性让他坐立不安。在博物馆盖茨比再次巧遇了自己的堂叔,而不得不去参加极力想要回避的母亲举办的盛大聚会——阿什莉却“失踪”了,盖茨比在电视上看到她已经成为知名男星的新女伴——当自己的担心终于被证实,盖茨比的焦虑却仿佛释怀了,他参加了母亲的生日会,并在生日会上得知了母亲的秘密,完成了与自我和阶级的和解。在整个焦虑的过程中,不仅是盖茨比对于恋爱关系的再审视,也是他对于自我认同的自省——“你适合亚利桑那的阳光,而我喜欢在纽约的大雨中阴暗地成长”,如果说他的“离开”是为了寻找自己,那么他的“回归”意味着,他终于找到了自己。

再来看阿什莉所面对的焦虑。她起初面对的焦虑是能否顺利地完成采访,却意外地得知导演对于自己的片子十分不满,被导演邀请看片而推迟了和男友的计划后,阿什莉由于担心情绪糟糕的导演而与编剧前去寻找,却意外撞见了编剧妻子的出轨现场,而后误打误撞认识了知名影视男星……这期间盖茨比打来了电话,阿什莉却表示“我现在不能跟你说话”。阿什莉所投入追随的看似是上流社会的“精彩人生”,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接触到实质的艺术信息。导演与编剧没有向她传递任何有内容的信息输出,阿什莉所参与的不过是所谓的上流人士的私生活,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感。阿什莉紧张地打嗝、狼狈地光着身子被关在门外更加深了这种讽刺。当被男星问到是否有男友时,阿什莉流露出了犹豫与纠结,仿佛此时的盖茨比是她与上流社会结交的阻碍,而实际上她只是一个局外人,正如男星的女友回来后,阿什莉立刻被关在门外——甚至被扯下了身上的遮羞布。影片在较短的时间线索内多次运用了“巧合”的叙事方式,男女主角在一天之内认识的人、经历的事都可以称之为巧合,巧合之间互相串联,一个巧合连接着另一个巧合,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张力,二人一个看似“闲逛”,却不是真的闲;一个看似“忙碌”,也并非真的忙。当第二天清晨阿什莉还在说着“三个男人从精神上、心理上、身体上”爱着她的“际遇”时,盖茨比却已经做好决定。通过盖茨比的自省与对阿什莉的失态的讽刺,影片表达了浪漫的正反两面——在纽约的一个雨天,盖茨比在街头的漫游终于寻找到了目的地,虽然是以一次分手作为代价。

除此之外,影片的讽刺之处还在于,纽约上层家庭的盖茨比向亚德里的流动看起来仿佛是一次上层人士向下层的“流动”;接到了采访任务的阿什莉仿佛获得了一个进入上层的机会,但事实是,阿什莉从未获得上流社会的入场券,而盖茨比对上层阶级的疏离也只是一种叛逆,他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上层社会的痕迹是无法抹去的。我们可以从一个细节中看出这种阶层之间的差异,当阿什莉表示要与导演去看影片时,盖茨比随意地问道,“需要我去打个招呼吗”,但阿什莉认为“不要随意打扰他了”,二人对待身处上层社会的导演的态度差异体现出了他们由于身处不同的阶级所拥有的不同认知层面。表面上看,盖茨比是等待着阿什莉的人,但实际上当他决心回到纽约,只需要说一句“帮我和亚德里的朋友们说声再见”便能轻松回到这里。通过这种差异,伍迪·艾伦极具讽刺性地表明了美国现代社会的阶层差异与阶层固化——下层社会很难向上层流动,而上层社会也不会真正地流向下层。

有学者将伍迪·艾伦的电影称为“后现代的忧郁喜剧”,在纽约浪漫的下雨天中,男女主二人的精彩际遇、密集的表达心理活动的台词等都为受众带来了一次轻松愉悦的观影体验。然而电影中所蕴含的关于自我与亲密关系的认知差异依然传递着一种当代焦虑。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悲观主义者及不可知论者”,伍迪·艾伦依然以极大的善意在影片中传递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在中央公园德拉科特动物音乐钟下,一对终究找到了彼此的少男少女浪漫地拥吻。作为伍迪·艾伦近年来最新的一部作品,《纽约的一个雨天》没有了他曾经尖锐的锋芒,而是将无厘头、讽刺、戏谑、忧伤等多种“伍迪·艾伦式”特色融合在一起,在他心中挚爱的纽约,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浪漫而忧伤的雨。

猜你喜欢

伍迪阿什艾伦
我受不了自己的心:艾伦·金斯伯格论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看了伍迪·艾伦的食谱,才知美国中产吃这些
伍迪·艾伦妻子:他从未性侵养女
我的橡皮会说话
复杂山前带构造建模技术探讨——以准南阿什里地区为例
炉石·回家
飞向梯弗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