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公民》:封闭空间叙事的三层解读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密室本土化公民

电影不仅依靠时间叙事构建故事逻辑,还通过空间叙事增强影像感染力。空间表达是电影常常采取的叙事策略,空间具有表意性,在特定空间发生的故事往往受限于社会环境、政治时局等。封闭空间是现代电影中常见的叙事空间类型。

当前我国电影的“封闭空间”叙事需要更多个案研究的补充与讨论,笔者选取电影《十二公民》进行拉片分析,从形式、情节、意义三个视角切入,试图梳理出该电影中“封闭空间”的叙事模式与叙事结构,同时反思电影本土化改编的得与失、成与败,以期提出解决电影移植与改编问题的建议,丰富电影封闭空间叙事研究。

研究现状

封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入或者离开受到限制的空间。电影中的封闭空间更多作为叙事场景,对人物行动加以限定,制造极端环境以激发有关人性的探讨,从而揭示电影的主题。它相对于现实更多地强调时间性,同时会使影片产生社会隔绝感。

事实上,封闭空间不是独立的创作手段,而是作为影片中的标志性视觉符号,成为一种叙事惯例。封闭空间主要有三层特性,即封闭性与开放性、独特时空关系及符号特征。封闭空间的叙事模式最早可追溯到戏剧“三一律”,即要求戏剧作品在时间、地点和行动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要求一部戏剧作品一天一地内完成一个故事。“三一律”后被借鉴到电影叙事中,并适度放宽对时间的限制,成为一种电影叙事模式。

目前国内对封闭空间的研究主要有三类。一、单部影片的鉴赏。李溪慧、任艳通过封闭空间的隐喻对伊朗电影《关于伊丽》进行了空间解读;穆昊宇分析电影《血观音》以空间积极参与影片叙事、人物表现和影像风格,由空间探讨主体形象的塑造和影片叙事营构还原影片的内在叙事及人物情感关系等。

二、对特定导演或类型电影进行探讨。特定导演如张婷婷以《催眠大师》到《记忆大师》为例,分析导演陈正道的封闭空间独特的叙事风格。李天珠以《空房间》为例,探讨导演金基德利用封闭异类空间打造影片中的失语性与封闭性的重要特征。贾雪迪分析了多重建构的封闭空间,试图发掘导演蔡明亮在封闭空间运用的创作意图。特定类型如郭嘉琦从封闭空间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角度切入,对封闭空间在恐怖电影中生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揭示封闭空间双重属性的运作机制及其作用。

三、进行理论建构。周登富以造型语言角度分析了全封闭型立体空间与孤立的总体空间两种空间类型。孙建业先后讨论了密室、孤岛、驿车等意向在类型电影中的运用,并著有《绝境求生:电影中的“封闭空间”叙事》一书进行系统研究。

综上,电影中的封闭空间叙事仍需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同时也需要更多个案研究的补充。

《十二公民》封闭空间叙事分析

《十二公民》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是由徐昂执导,何冰、韩童生、钱波、赵春羊联袂主演的犯罪悬疑片。该片讲述了当代中国发生的一起富二代“杀人案”引发某政法大学讨论,12名陪孩子参加大学英美法补考的家长对此共同进行的一次激烈的模拟陪审会议的故事。笔者将从形式、情节、意义三个视角切入,对电影的叙事模式与结构进行考察和梳理。

形式层:封闭空间的视觉呈现。从形式上看,“封闭”二字强调物理意义上的隔离性,在影片中即建筑物或其他地理空间的视觉呈现。孙建业借用大卫·波德维尔关于“形式系统”的论述,将电影中常见的封闭空间分为密室、孤岛、迷宫、驿车四种空间意象。其中,密室被界定为“建筑、景观的内部空间”。

《十二公民》是典型的密室类封闭空间。故事发生在一间仓库内,开篇交代12名家长必须在1小时内得到统一结论,否则就要继续讨论,使仓库成为限定时间内的密室。影片通过一个长镜头交代密室环境,仓库正中央放有一张长方形桌子与12把椅子,整体较为空旷,内部空间的充裕为陪审员走动及案件重演提供场地,更接近于舞台,增强仪式感。

光线变化也是封闭空间视觉呈现的重要元素。随着讨论进入高潮,第二轮投票时窗外冷光变暖,既是天气变化,也暗示讨论的转机。66分时暴雨倾下画面由暖变暗,陪审员决定将案情重演。73分时因仓库漏雨讨论被迫中断,桌子正上方灯被打开,舞台感增强。97分时光线变亮,窗外雨过天晴,讨论也雨过天晴。99分时众人意见达成一致,仓库的“密室”功能也随之瓦解。

《十二公民》中的仓库为故事提供了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规定情境,从形式上对封闭空间做了视觉呈现。

情节层:有限时空下的戏剧张力与人物形象。空间和人物的关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重要,封闭空间将人物行动加以限制,可以激发矛盾,从而收到戏剧效果。

影片开始已有几位家长不耐烦,讨论积极性不高。8号陪审员走在人群之外,暗示选择不同。随后第一轮投票仅有8号投无罪,40分时第一轮休息,李老师走进仓库,看起来是对“密室”的破坏,实则是进一步加固,让讨论得以进行。之后,每轮投票都会深入人物背后,交代态度转变缘由,即“侦探推理模式”。3号与8号呈对峙关系,尤其是75分时案情重现,二人冲突既是推翻案情的关键,也蕴含着戏剧张力。

此外,电影细节设计从实际出发,符合规定情境,例如扇子扇风、突降暴雨、各地口音等都体现了季节、时间、地域等特点,有利于人物的刻画。

意义层:美学内涵与社会隐喻。列斐伏尔赋予空间多重含义,即空间往往是社会的空间,是文化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的表达场域。电影的封闭空间叙事,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隐喻意味的叙事模式。

《十二公民》在设计上充满中国特色,如10号“中国人就是不抱团”,3号的父权制思想,9号的特殊政治时期等,都是对现实环境的折射,是社会矛盾的高度浓缩,由此封闭空间不只是物理隔绝,更是人为的特定艺术空间,体现电影的美学内涵和人文关怀。

封闭空间视角下电影本土化改编的成与败。作为一部本土化改编电影,《十二公民》的移植与借鉴各有得失。成功之处例如考虑到法系不同将故事背景设置为英美法考试陪考,8号陪审员身份设置为了解西法的检察官,案件主人公改为更易引发争议的富二代等,不失为一次好的本土化改编尝试。但从封闭空间叙事视角出发,这部电影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封闭空间存在的合理性。尽管前有李老师的再三强调,后有8号陪审员重视教育、重视法律的公民自觉性发言,但归根结底这个封闭空间并非绝对不能打破,而后时间延长更是打破“限定时间”这一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十二公民》在进行本土化改编时仍然存在水土不服的状况。

如何在保留表现形式和核心内涵的前提下,继承原版主题思想,同时契合社会现状,是所有电影本土化改编仍需继续探索的问题。

结语

文章从形式、情节、意义三个层面分别探讨了电影《十二公民》的封闭空间叙事模式,虽可以丰富电影封闭空间叙事研究,理论构建却仍尚有不足,如何归纳出封闭空间电影的系统理论,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密室本土化公民
论公民美育
密室逃脱
回声密室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密室脱身之计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逃离密室